搜索到377篇“ 谏官“的相关文章
课本素材之谏官文化素材
2024年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闪耀着璀璨的智慧光芒,学习时不妨立足课本素材,去挖掘其中的珍宝以启迪心智。这一期,我们一起研究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来探讨中国古代谏官文化。固本乃得树茂,源远方能流长。原文再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高良连
关键词:课本素材文化素材谏官启迪心智
晚清学者对谏官制度反思的两种向度——以魏源与郭嵩焘为例
2024年
同属晚清湖湘学者的魏源、郭嵩焘,虽对谏官制度皆有所反思与批评,但二人在态度和立场上却有很大区别。魏源依托于《周礼》“古无谏官”的政治传统对后世“谏官专言”的政治现象进行批判,其目的在于打破谏官对言路的垄断,希望所有社会成员都有机会进言献策,进而防止权力腐败、权力滥用与决策失误。有别乎此,郭嵩焘虽然也认识到“谏官专言”的政治弊病,呼吁当局应当广开谏诤之路,但是基于晚清出现“议论劫持朝政”的现象,他对于民众言论政事一直秉持保守和警惕态度。魏源与郭嵩焘对谏官制度的反思呈现出了以民众限制权力和民众是否具有理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问题向度,是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政治倾向的典型表现。
龙吟
关键词:谏官制度郭嵩焘平民主义精英主义
《白氏长庆集》奏状所见谏官与词臣二重身份——再论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对白居易宦途之影响
2024年
白居易是唐代历史和文学史上均具代表性的人物,历唐代宗至唐宣宗九朝,为官二十任,存文集七十卷,诗歌三千余首,具有诗人和文官双重身份。综观白居易的仕宦历程,元和三至五年任左拾遗、翰林学士,以及拾遗任满后迁京兆府户曹参军阶段,可视为承上启下的转折点。文学史上素来强调讽谕诗写作与谏官职务的履行,而傅璇琮据制度史视角指出此阶段白居易实在翰林院供职,拾遗及京兆判司俱为本官,不存在由谏官为地方官的转折。实际宪宗期处职官制度变化期,官职分离的差遣尚未定型,通过对《白氏长庆集》所收元和初奏状的上奏身份进行定位,可贴近在制度罅隙的个人行为。白居易利用谏官与词臣二重身份,达到积极参与朝政目的,而由于直谏太过触怒龙颜,其宦途发展不得不逸出既定轨道。改京兆府官、丁忧后不及时起复以及江州之贬,均可视为宪宗对白居易过度言事之惩戒。
徐畅
关键词:谏官词臣白居易
论杜甫的朝班记忆与谏官形象重塑被引量:1
2023年
朝班记忆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杜甫在朝廷的谏官生涯虽然短暂,却构成了他难忘的政治回忆。在离开长安的日子里,杜甫以朝班记忆为媒质,不断忆写自己为官时期谏诤经历。记忆特有的补偿和修复功能,让杜甫在回忆书写中对自己的谏诤活动进行了建构性叙述。在这些叙述中,他克服了自己曾经极为卑谦的罪臣心理,用廷争、抗疏、折槛等词语描述自己当年失败的谏诤,勾画了自己理想谏臣的角色。在远离朝廷时,送友人入朝和太岁节俗等场景,触动了他的朝班记忆,他也用诗歌抒写自己深刻而执着的谏臣心理。杜甫晚年的朝班记忆书写,成功地完成了自己谏官形象的重塑,后世对他政治心理和朝官形象的认识和认可,也是基于他的这种记忆重塑书写。
傅绍良
关键词:杜甫谏官形象重塑
北宋前中期士人谏议心态演变与贬谪文学书写——以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为中心
2023年
北宋前中期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与之相关,士人谏议心态亦发生了新变。前期谏官及具有谏诤意识的士人出于职责、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直言进谏的意愿。中期形成了特殊的舆论环境,士人名节意识浓厚。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逐渐形成了不苟同时俗、砥砺名节、不以贬谪为意的谏议心态。在分析谏官制度、谏议心态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以北宋前期的王禹偁、田锡,中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等曾任谏官或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为个案,进一步考察了谏议心态变化对士人贬谪心态、贬谪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北宋前中期士人的贬谪心态、贬谪文学观念、创作等呈现出的新特征,以及其与谏议心态演变之间的内在关系。
张贵
关键词:谏官制度文学
唐代谏官职官结构及信息通进研究
谏官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官员,在唐代逐渐发展完备,他们设置于中书、门下两省中,专门向皇帝进谏,在唐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谏官的职官结构及信息通进是谏官制度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在唐代的发展变化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变化息息相...
尚文婷
北宋台谏官正式信息渠道的发展演变
2023年
台谏作为宋代重要的中央监察机构,以向君主进言为重要的工作方式,能够从多种正式渠道中获得言论所需要的信息。正式信息渠道的整体结构,在台、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神宗朝以前,主要以言论监督为职责的台谏官,没有太多特别渠道来获取政务信息;自神宗朝起,政令关报、文书报备等台谏机构特有的正式信息渠道逐渐发展成熟,台谏官更深地介入行政事务之中。北宋对台谏官正式信息渠道的建设,是在决策层与台谏官的互动中展开的,由此形成的制度设计,不仅要考虑台谏官更迅速地获得更多、更准确信息的需求,更要明确传递出不同的统治者对台谏言论的整体态度与需求,与台谏制度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杨光
关键词:宋代信息渠道
苏辙谏官身份下的文学书写
2022年
苏辙的文学创作鲜明体现了其谏诤理念。苏辙于元祐元年二月至九月,担任右司谏,期间写了百篇诗文,内容关涉治国安民的各个方面,这些谏诤文学的书写,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性。苏辙的“文气论”亦与他的谏官身份及文学书写相表里。谏官品质、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相互激荡,形成了苏辙谏诤文学凝练周密、平正通达的格调。
肖伟韬陈静
关键词:苏辙谏官
为官择人:北宋前期台谏官位的功能变化对台谏官选任制度的影响
2022年
北宋前期,台谏官位在政治体制中的功能嬗变,对台谏官选任制度的形态变化发挥着基础性影响。真宗天禧元年之前,御史台长贰为朝中重要职位,三院御史主要被用来奖励政绩突出的官员,谏官官位则作为文学之士的本官存在。这种差异带来三者在人选要求、授予程序等方面的区别。随着专职谏官、御史在朝堂上的设立,二者作为职位的性质对其选任制度的影响也日趋显著。但同时前期制度遗留的影响仍很大,造成了谏官与御史在择人标准、选任程序上的细微差异。其后,台谏官位的言事职能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受到极大重视,台谏官被赋予了一些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治任务,其政治立场、派性一类的因素更为统治者所重视,于是君主与当权派大臣对台谏官选任的控制更加直接,其先的诸多制度被逐渐突破。
杨光
关键词:监察制度人事制度
明代常州致仕谏官毛宪的乡望人生
2022年
明代常州致仕谏官毛宪,以乡望身份活跃于乡土基层社会。他拥有林间耕读、购田置产的乡居野趣;他在与一众契友纵情山水、结社燕饮的交游中,互相砥砺规懋;他孜孜穷研并躬行实践程朱理学思想;他克服资料搜求的困难,致力于乡邦文献的纂辑工作,为保存常州人文记忆做出了贡献;他心系社稷危困和民生艰难,在进用和退处之间表现出矛盾的心理;他积极推动地方税赋改革,减轻武进、宜兴人民承受百年多的粮税加派负担;他关心地方教育发展,推动创建道南书院并主教其间;他奖掖后辈晚学,注重家教家风;他积极投身地方公益活动,成为良好的风教典范。毛宪的乡望人生是明代致仕官员的范本,具有较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张武英孙晓英
关键词:致仕

相关作者

刁忠民
作品数:5被引量:17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御史台 谏官 台谏制度 北宋 述论
贾玉英
作品数:31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宋代 唐宋时期 论略 唐宋 御史
胡沧泽
作品数:26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闽南文化 文化研究 监察制度 海外贸易 唐宋时期
张贵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家图书馆
研究主题:谏官 范仲淹 文学活动 文学发展 诗文革新运动
张生
作品数:32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民法体系 中华法系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民法典 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