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8篇“ 语言学分析“的相关文章
兰州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25年
社会语言学专注于研究语言结构及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应用。地铁是城市文化推广的窗口,故地铁站名称的选取、命名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及社会心理。该研究以兰州地铁两条线路上的27个站点名称为研究焦点,通过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这些站点名称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兰州市地铁站点的命名主要参考了古老的地名、商业中心广场、新建城区、交通中心、乡村居住地及著名高等教育机构,并且具有简洁、明了等特点,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兰州市历史文化,同时也反映出当地人民淳朴、务实的生活方式及对美好生活期盼与向往的社会心理。该研究以期为日后新地铁站的命名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王雅君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社会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社会心理
对编辑职业的隐喻性阐释——基于258篇编辑职业话语文本的语言学分析
2025年
基于258篇编辑职业话语文本,借助乔治·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基础理论框架和多语言隐喻分析提供的人工标注方法,对编辑日常话语进行隐喻性分析。揭示编辑思想和行为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编辑隐喻无所不在,它存在于编辑的言语中,根植于编辑的概念系统里,建构了编辑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模式。
谢妍妍
关键词:隐喻话语分析
维吾尔族人名命名方式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24年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姓名,人的名字伴随人的一生,名字不仅是区别个体的标记,是一种语言符号,还具有丰富的涵义,命名是融合了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复杂过程。人名作为文化符号和言语交际单位一直以来是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国情和跨文化交际等科格外关注的研究对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运用举例分析的方法对维吾尔族人名命名方式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维吾尔族人名命名的因素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情况,以期能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人名的命名方式。Everyone has a name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e name of a person accompanies him or her throughout his or her life, and the name is not only a mark to distinguish an individual, a linguistic symbol, but also has a rich meaning, and naming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integrates the culture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local customs and social backgrounds, and other factors. As a cultural symbol and a unit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personal names have always been the object of special attention in the disciplines of general 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linguistic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ming styles of Uyghur personal names from a socio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using the method of example analysis, and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s, values, aesthetic interest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Uyghur peo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naming Uyghur personal names and their influence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naming styles of the Uyghur people.
任子璇
关键词:维吾尔族人名社会语言学
福州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24年
福州地铁站名是城市重要的语言景观,内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基于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发现福州地铁站名大致可分为描述性站名、记叙性站名和复合站名三类。三类站名展现了城市地理风貌、历史宗族文化和城市发展状况,对挖掘福州历史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福州地铁仍存在部分站名表意不明确、过于老旧等不足,这需要在未来逐步改进。
胡一珩
关键词:文化影响力宗族文化社会语言学历史底蕴记叙性
山东城市品牌宣传标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24年
城市品牌承载着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等多重元素,而城市品牌宣传标语作为城市的名片,则用通俗的言语不断向外界传播着一座城市的内涵。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山东城市品牌宣传标语进行深度剖析,探讨山东城市品牌宣传标语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为更好地传播与构建山东城市品牌提出建议。
吕娜董栋
关键词:城市品牌宣传语社会语言学
汉语话题结构的形式语言学分析
2024年
话题结构是典型的汉语特色句式,汉语中的话题结构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繁多。本文主要从形式语言学视角对汉语话题结构的界定、特性和句法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话题句进行了详细分类,并介绍了话题结构成立的限制条件等。文章认为,今后需要加强特殊类型汉语话题结构的研究。
郑丽娜
关键词:句法结构形式语言学
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评价资源的生态语言学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会话小型语料库,综合运用评价系统、生态语言学等理论,尝试探讨心理医生诊疗话语中评价资源的使用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借助消极判断、鉴赏等资源,医患之间形成相同的价值联盟和态度站位;借助二声、道义型情态、让步等介入资源,医生拓展了医患话语之间的对话性、协商性和主体间性;借助大量锐化聚焦等资源,医生强化了态度和介入的干预,引发患者积极情感与价值取向的心理共鸣。这种基于“评价言语行为-积极情感/价值取向传递-诊疗干预”动态模型的探讨,有助于揭示评价系统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治理功能。
旷战孙络
关键词:心理医生评价资源生态语言学
文化何以颠覆:基于“图形–背景”理论对“X媛”社会语义变化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2024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媛”具有美好、典雅、高贵的意象图式。然而,随着近年网红经济的异质发展,“媛”的相关语言表达呈现出了负面意向,其认知层面上的意义解构与重构亟待进行。本文在对“X媛”类网络新词中“X”的功能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以分析其概念义、感情义,基于目前“媛”字语义的污名化现象,着重分析该类词感情义的转变及解释其产生的认知机制,从语言模因的驱动、网红流量经济带来的偏见和网络媒介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探寻这类词流行的原因。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媛”字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变迁,而且为语言变迁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实证案例。同时,通过解析“X媛”类网络新词的认知机制与流行原因,揭示了语言模因、网红经济及网络媒介对现代汉语词汇演变的重要影响。
赵睿涵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认知语言学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生态语篇的生态语言学分析
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教育显得愈发重要。教材作为教育内容的载体理应承担起培养生良好生态意识的责任。本研究以生态语言学为研究视角,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为生态哲观指导,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生态语篇为研...
李永平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生态教育生态价值取向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
布依语“蜈蚣”的地理语言学分析
2024年
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以表格形式列举了布依语91个方言点“蜈蚣”分布情况,展示“蜈蚣”的语言形式,并对“蜈蚣”的相关语义概念认知的语言现象作出解释。布依语“蜈蚣”一共有8种语音类型,第一类为θip及其变体,其形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8种类型中除一些地区的“蜈蚣”表达方式为双音节词外,单音节形式的“蜈蚣”塞音韵尾/-p/、/-t/保留较为完整,与同语支的壮语、傣语相比,布依语“蜈蚣”的表达在内部各土语点一致性较弱。
周国炎阿茹恒
关键词:布依语地理语言学蜈蚣壮侗语

相关作者

王知津
作品数:364被引量:3,205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情报学 竞争情报 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 图书馆学
黄欣
作品数:10被引量:15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符号语言学 主题标引 标引过程 语言学分析 主题
张肇丰
作品数:39被引量:679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中小学教师 有效教学 论文写作 研究性学习 教师
姚银燕
作品数:14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多模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译文 语篇 现代汉语
陈爱中
作品数:75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汉语新诗 新诗 诗歌 诗意 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