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1篇“ 话语功能“的相关文章
- 医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功能研究
- 2024年
- 教师话语作为课堂话语研究的焦点之一,学者对其在二语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医学英语是医学院校ESP教学的必设课程,本文以真实医学英语课堂为语料来源,对医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功能进行探究。在ESP教学中,教师话语不仅是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的有利推手,同时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人才打下了基础。
- 方斐
- 关键词:教师话语课堂话语医学英语话语功能
- 对外汉语教师学术阅读课堂元话语功能研究
- 2024年
- 目前,助力来华留学生提升汉语水平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元话语作为建立人际互动的重要语言资源,大量出现在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中。本研究自建语料库,以Hyland构建的元话语框架为基础,探究不同种类的元话语在对外汉语学术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体现的功能属性。结果发现,元话语不仅能够增强教师自身课堂话语的连贯性、互动性和可理解性;还能培养留学生的阅读技巧及语用能力。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元话语资源来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互动,加强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术阅读理解水平及语用能力。
- 尹晶晶
- 关键词:元话语课堂话语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 圆括号元话语在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多重话语功能探究
- 2024年
- 相较于广受关注的文本元话语和作为新兴热点的视觉元话语,标点元话语在学术英语研究中似乎鲜受关注,其中最为常用的圆括号元话语尤其缺乏分类的全面性和一致性,学术英语教材和课程教学亦少有着墨。本研究基于自建中外海洋科学学术期刊论文可比英语语料库,试图系统描摹应用型硬科学写作者使用圆括号标点元话语的话语实践,探究中外两个学术共同体在“方法”章节使用圆括号可能存在的异同、动因和影响。结果表明:(1)圆括号使用频率均较高,且国际主导学术共同体倾向使用频率更高、内置文本语更长及种类更丰富,因而所处语句句法结构和信息焦点得以改善;(2)圆括号可实现多种引导式元话语功能(注释、证据、内指、框架);(3)凭借显性详释、文本独立性证据、视觉内指等参数,可窥见海洋科学的学科属性和方法章节的体裁整体性在中外跨文化之间存在显性差异。本文据此从学科差异、体裁素养和跨文化学术共同体互动三个维度进行了探讨,将有助于元话语研究的拓展和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推进。
- 林淼如黄大网
- 关键词:元话语学术期刊论文话语功能
- 汉语反预期话语标记“不会吧2”的话语功能及其形成机制
- 2024年
- “不会吧”是一个常用的否定结构,常用于对话语体中。“不会吧”不仅可以表示说话人不确定性的否定揣测,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用作反预期话语标记,用来标记与说话人预期相反或与社会共享预期相反的信息。其核心话语功能为情感表达,在不同语用环境下,可以表示说话人意外与诧异、抱怨与批评、调侃与嘲讽的情感;用作反预期话语标记的“不会吧2”形成的机制主要为语义的虚化、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语境吸收和语义规约化。
- 王金颖
- 关键词:话语标记反预期话语功能语法化
- 从互动交际看叹词“呸”的话语功能
- 2024年
- 通过对汉语口语中叹词“呸”的话语功能的分析,发现传统上基于句子层面的认识只反映了“呸”的部分功能。认为在口语交际中“呸”主要用作话语标记,其核心功能是话语否定,表达言者对先行言行的否定性回应,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表现为嗔怪、鄙夷、反驳、斥责,其否定程度逐步增强。除此之外,“呸”还具有话语修正功能,主要用来修正语用问题,使得修正后的话语更适合语境。
- 杨万成
- 关键词:叹词话语标记
- “就这”的关联特征、话语功能与形成机制
- 2024年
- 现代汉语中的“就这”已由跨层结构演变出话语标记用法,从话语标记“就这”的关联特征来看,其内部存在一个功能分化:表顺承,关联“原因—结果”类话语,排斥反预期表达;表让转,关联“条件—让转”类话语,隐含反预期表达,主观性及交互主观性更强。两者话语功能的不同源于其语义功能的不同,而语义功能于话语关联中凸显。话语标记“就这”的形成机制有二,一是语义—语用对接:构式压制;二是主观性—经济性调和:推理隐身。
- 黄佩锦
- 关键词:话语标记话语功能
- 英语学术博客评论中的元话语功能研究
- 2024年
- 元话语是关于话语的话语,是促进作者和读者交际互动的手段。文章以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型为分析框架,从英语学术的视角分析元话语在英语学术博客评论中的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元话语在英语学术博客评论中的使用是普遍的。文本交互型元话语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评论者更好地组织语篇,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说服力。人际互动型元话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获得信息,把握评论者的态度。本研究旨在增强人们对元话语在学术语篇中的理解,提高人们的元话语意识。
- 范嘉莹
- 关键词:元话语语篇功能人际功能
- “好个”的话语功能分析及形成机制研究
- 2024年
- 汉语中“好个”的话语功能与该结构词汇化成语用标记的机制和动因直接相关。文章讨论了“好个”结构组配成分“好”和“个”各自的语法化历程,然后从语法的动态视角来探析这一语法化格式的历时发展,进而探索该结构如何凝固为一个语用标记的历史变化,即它的词汇化机制和形成模式,指出“好个”经历了一个先语法化再词汇化的双层形成过程。
- 王荔
- 关键词:语法化词汇化话语功能语用标记
- 汉语提顿填充词的话轮位置及其话语功能
- 2024年
- 汉语提顿填充词除了文献中涉及的填充语音空白,表明说话人希望控制话轮、犹豫或修正等功能,还具有开启话轮、出让话轮、寻求帮助等话语功能。研究表明,基于语料库、电视节目和日常会话中的自然话语,以提顿填充词在话轮中所处的位置为观察点,可以发现该类词的话语功能及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与其在话轮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 屠爱萍贾非凡
- 关键词:话轮话语功能思维过程
- 新兴立场标记“谁懂(啊)”的话语功能及形成探析
- 2024年
- 新兴立场标记“谁懂(啊)”有话语组织、立场表达、人际互动等话语功能。具体来说,“谁懂(啊)”具有开启话题、衔接前后语篇等话语组织功能,能够表达认识、评价和情感三类主观立场,其立场的正面/负面性与触发事项的预期性有关;此外,其人际功能主要是寻求受话人的认同,具有交互主观性。从形成机制来看,话语标记用法的“谁懂(啊)”由疑问用法发展而来,其发展轨迹可归纳为:询问表疑>反问否定>主观情态>立场标记。
- 王羽熙
- 关键词:话语功能语用推理交互主观性
相关作者
- 高华

- 作品数:11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话语功能 附加问句 汉语 互动功能 会话分析
- 周士宏

- 作品数:28被引量:150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汉语 话语功能 信息结构 成语 教材编写
- 李咸菊

- 作品数:15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
- 研究主题:话语功能 话语标记 重动句 虚化 是不是
- 邓瑶

- 作品数:19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话语功能 语言生活 语言和谐 谈话语体 语用标记
- 孙海英

- 作品数:15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话语功能 定语从句 关系从句 日语 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