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7篇“ 诗意教学“的相关文章
高中古诗词诗意教学实践研究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单元的人文主题分别是“生命的诗意”和“诗意的探寻”,都围绕着“诗意”展开,突出“诗意”的重要性。要求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审...
李澄皛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诗意教学诗意语文
诗意教学有“四风”
2023年
语文课堂应是充满诗意的,师生在诗意的氛围中,不仅能通过语言文字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心灵也能得美的浸润。黄厚江老师的《兼茂》一课就是如此,充满了智慧与美感。他带着学生浸溯在《兼》的诗意中,通过对字词的细细咀嚼,学生深深体会到流尚在字里行间的情与意,这构筑起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臻美之境。
王怡
关键词:诗意教学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阀送青来——普通话诗意教学反思
诗歌最伟大的妙处在于,看似写景描情,却深藏各种玄妙的哲思。每个读诗人都能在诗里找到各自的人生道理,生活哲理,处事情理。宋朝诗人王安石在《书湖阴先生壁》中描写了主人勤劳,喜爱洁净的环境,爱花木,热爱自然山水的高雅情趣。一句...
汤云惠
诗意教学,领略文本之美——《白鹭》教学实录及评析
2021年
教学实录一、导入揭题,初识白鹭师:课前我听说,咱们班同学平时特别爱背古诗,积累了很多的古诗.那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古诗填填看".(PPT先后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学生一齐说出古诗的另一句.)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词还真不少呢!假如请你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行诗句各去掉一个字,你会怎么改呢?
唐文国孙双金
关键词:诗意教学《白鹭》上青天教学实录白鹭
莫让词语壁上观 投诗献赋换新装 小学词语诗意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小学词语教学历来存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误区,结果自然是词语教学走向教师静态的分析、学生机械的识记与抄写,导致难以焕发词语动态的、诗意的魅力。解决这个现实难题,需要依据语文教育的语用观,建构词语教学的语用...
冯铁山
关键词:词语教学
文献传递
《运用积分管理提升小学英语诗意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正>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1.基于积分管理的研究背景目前小学英语的教学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每周课时少,缺少说英语的环境,大班额也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且很多家庭不重视,导致很多孩子的英语成绩并不理想。仅仅靠每周的...
王绍军易显敏
笑纳人间烟火美 借得佳句养诗心——在小学语文诗意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语文从来不是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科目,它更为重要的则是传递给学生美的感知,让学生能够从语文学习中体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内心之美。这就需要对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予以更好培养和渗透,让学生能够从语文的学习入手体会生活之美,感受情...
徐波曾思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意教学
文献传递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诗意教学初探
2020年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计算时间,购买商品等。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角度出发,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刻板的知识点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达到高效的融合的效果。
孙锦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
儿童诗诗意教学活动的实施与研究
2019年
儿童诗诗意教学活动是以小学教材中的课文为载体,以活动前的作品引路、环境熏陶为前提,借以采用改写、变换形式、分解画面、深入生活感悟等多种形式来促使儿童感悟诗歌的意境和画面美之后进行诗歌创作,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诗意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儿童诗的诗意
郭姗姗
关键词:儿童诗诗意
构建诗意课堂 尝试诗意教学
2018年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经典散文,它承载着陶渊明的政治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授此文,我通过诗歌导入、充分想象、诗意表达,语言品味等环节构建诗意课堂,尝试诗意教学,让学生都能浸润在诗意的课堂中。
刘正洪
关键词:诗意表达课堂教学《桃花源记》初中语文教材政治理念

相关作者

王茜
作品数:21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备份 高校 ORACLE 集中备份 备份策略
王海萍
作品数:36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
研究主题:明清小说 《红楼梦》 悲剧 经典小说 花意象
李小兵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迁安市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
研究主题:学生创造力 教学 化学学习 化学学科 化学世界
唐文国
作品数:26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研究主题:语文 教学 分校 教师发展 教师成长
曹正善
作品数:49被引量:322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信任 教育智慧 教师 教学模式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