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4篇“ 训练学“的相关文章
中国运动训练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建构被引量:3
2024年
核心概念是话语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表达工具和最小的分析单位,代表着一门科、一种说或一个派的身份、思想与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中国运动训练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对核心概念的逻辑筛选、话语特征、话语现状以及建构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和科探索。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教材历经40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表述,中国运动训练者们围绕3W2H等问题建立了以“运动成绩”“竞技能力”“项群训练”“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练计划”“竞技状态”为主体内容的核心概念集,呈现出原创性、逻辑性、相对性、扩展性等话语特征。面对欧美运动训练理论实证概念的引进和传播,受历史之情、现实之需、未来之势影响,中国运动训练核心概念需要持续回应概念引用的适应性不高、概念转化的价值性不强、概念融通的对话性不足等话语难点;亟需从历史资源中梳理、运动实践中挖掘、科融合中提炼、科技术中创新,立足中国本土化,以此实现中国运动训练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建构以及内涵的新界定。
夏力高玉花谢云熊焰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竞技能力
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生理讲解与训练分析
灵敏素质是指运动者对自己的体位变化快,动作变换快,随机应变能力强。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力量、速度、平衡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它与一切体育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看作是"身体的智商"。当代随着竞技体育水...
王兴军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生理学训练学
训练视角下赛前训练若干问题研究
2024年
赛前训练是调整和保持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合理的赛前训练对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状态至关重要。运动员个人最佳成绩的取得和赛季最佳成绩的保持归功于赛前训练的科制订。该文从训练的视角,围绕赛前训练的基本理论、训练的安排、注意事项,以及赛前训练研究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对赛前训练时间的划分、内容、负荷、手段与方法等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概述,旨在从多维度剖析赛前训练的核心价值。
孟乐
关键词:训练学赛前训练竞技状态
我国《运动训练》教材的历史发展、现存瓶颈与建设路径
2024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梳理与总结我国《运动训练》教材的发展史,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有教材存在的瓶颈,旨在为今后《运动训练》教材建设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我国《运动训练》教材发端于1963年的《体育理论》,并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历了逐步探索期(1978-1983)、自主创立期(1984-1990)、快速发展期(1991-2011)与巩固完善期(2012-至今)。在回望《运动训练》教材发展史的过程中,发现我国《运动训练》教材存在五大瓶颈:一是教材整体上理论与实践难以兼顾;二是教材理论体系上“一般”“项群”“专项”难以融合;三是教材内容上“传统”与“创新”之间难以平衡;四是教材深度上不同群体生之间的认知差异难以顾及;五是教材版本“横向”与“纵向”存在同质化现象。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立足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及生知识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提出《运动训练》教材要立足中国实际,明晰教材定位与教对象;秉守“中国话语”,凝练与升华教材内容;突出“中国特色”,优化立体化教材形式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后续教材的编撰与发展提供参考。
夏之顺张莉清张世超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博士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现状、反思与创新
2024年
体育教育训练的研究方法创新是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和范畴变革的根本路径,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训练术体系必须创新研究方法。研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0—2022年1 101篇体育教育训练博士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反思与展望。首先,研究发现,体育教育训练博士位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借鉴多科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推动研究方法综合化、融合化发展,除了使用常规研究方法外,还重视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聚焦科前沿问题,注重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提高研究成果准确性。其次,研究指出,体育教育训练博士位论文在研究方法使用中仍存在整合不足、概念泛化、层次错位、表述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提出观点和论断缺乏具有独立自主概念和范畴的问题较为突出。最后,研究从建设体育强国战略,保持竞技体育国际地位的客观需要,对体育教育训练研究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以下建议:创新研究范式,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训练术体系;关注计算扎根理论,解锁方法驱动引擎;坚持问题导向,倒逼研究方法创新。
龙博马卫平
关键词: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
高水平竞赛目标表现训练——目标表现训练第一性及其量能双合生物实体化倒计时训练原理被引量:1
2024年
目标表现训练第一性原则及其量能双合生物实体化倒计时训练原理,是融合现代生命复杂性科认识,经20多年竞技一线的训练、生理生化监控及脑α系统时序监控循证实践研究的原创认识理论。该理论以现代生命科研究新进展与高水平竞技多赛制变革引起的训练路径与相应地生物机制变化,在国内外首次应用哲与实证科结合的循证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队和相关省级运动队一线优秀运动员进行了系统性循证分析和整合研究,原创性提出竞赛成绩的本质是一个能量定态的生物实体状态时段,目标成绩标准必须先验论证预设,训练目标须进行训练进程程序化模态生物实体化定制控制,目标表现训练的生物机制是训练模态进程经验竞争而不是应激与被动适应,进行了奥运备战运动员脑α系统与训练互动关系模态存在的实证,提出了目标量能双合的自因训练逻辑等观念,从新的视角全面阐述了竞技目标运动表现实体化训练原理及生物机制。经过科技部查新部门的查新(2023YJZX-2113),“目标表现训练第一性原则及其量能双合生物实体化倒计时训练原理”确认为“原创理论”。
李捷罗超毅
运动训练视角下传统武术技击的现代转型
2024年
基于运动训练视角,从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3个维度对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展开讨论。认为:传统武术训练内容的驳杂造成训练缺乏针对性,在前人提出“立足单势”的基础上,应将进一步细化后符合“一个动作构成、一拍内完成、攻防属性鲜明”特点的单独招法作为传统武术训练的基本单位,使其与提升技击性的训练目标相契合;传统武术训练情境更多表现为个人化的自我练习,缺少围绕“试敌”而设计的应用性训练方法,所获能力多为碎片化运动能力,应通过借鉴和自创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人-人”对抗训练;传统武术对于训练负荷的安排具有“整体负荷偏小”“更加注重量度积累,相对忽视高强度训练”“依靠感觉把控负荷,缺乏科量化支撑”三方面弊端,应遵循“超量恢复”规律提升整体负荷量,根据格斗对抗性运动对人体的负荷要求加大负荷强度,秉持“兼收并蓄”的理念丰富可调节性训练手段。
刘文武
关键词:传统武术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化辨析被引量:4
2024年
理论建构是科发展的基石,科化是理论建构的必由之路。运动训练化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和效益的科研究活动和技术应用活动,以完善运动训练的知识体系和科发展为价值导向,以运动训练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为底层逻辑,围绕“为何训与练”“训与练什么”“训与练多少”“怎么训与练”“训与练如何”五大根本问题确立运动训练原理原则、内容选择与组合、手段与方法运用、负荷设计与控制、计划与过程组织、训练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等边界与范畴。在当代国际竞技体育发展和“三大体系”建立的时代需求之下,运动训练化应围绕“训”与“练”的科化核心问题,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坚持理念和理论、方法与制度的创新,践行跨科综合研究,营造和净化术生态。运动训练化的追求应全方位关照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中的重大与紧迫问题,调整当下运动训练研究实证化倾向,呼唤人文社会科取向的运动训练回归,建立运动训练科的科与人文融合体。
熊焰贾文杰
体育教育训练视角下高校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研究
2024年
铁人三项运动属于多项运动项目组合的耐力型竞速项目,涉及多个单一动作结构的重复性运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影响运动成绩最根本的原因,基于此,高校铁人三项运动员的培养应当积极关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通过高校运动队与职业运动队铁人三项运动员的对比,找到提升高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切入点,在体育教育训练的视角下积极借鉴优秀的铁人三项运动经验,致力于实现有效培养高校铁人三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目标。
王志超陶焘俞大伟包贝龙
关键词:体育教育训练学铁人三项高校竞技能力
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专项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以首都体育院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生为例
朱大才

相关作者

刘建和
作品数:72被引量:639H指数:15
供职机构:成都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竞技体育 运动员 训练学 体育 乒乓球
陈小平
作品数:159被引量:2,894H指数:32
供职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竞技体育 越野滑雪 赛艇 深蹲 运动员
韩炜
作品数:51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优秀摔跤运动员 摔跤 赛前训练 运动员 赛前
曲淑华
作品数:64被引量:190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主题:标枪 标枪运动员 女子标枪 投掷技术 优秀女子
茅鹏
作品数:77被引量:429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一元训练理论 二元训练理论 体育 足球 北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