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7篇“ 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文章
- 学龄期儿童远视性弱视脉络膜及视网膜厚度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弱视儿童的脉络膜厚度及视网膜厚度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学龄期远视性弱视儿童共48例(96只眼),根据弱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4只眼)、中度(34只眼)、重度(28只眼)三个亚组;选取同期视力正常儿童17例(34只眼)为正视组。利用相干光层析成像增强技术(EDI‐OCT)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距中心凹1.0 mm、3.0 mm鼻侧(N1、N3)和颞侧(T1、T3)脉络膜厚度(CT)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检测,记录年龄、性别、视力、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SE),分析脉络膜厚度与视网膜厚度、眼轴、等效球镜、年龄的相关性以及视网膜厚度与眼轴、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各组五个位置CT随着弱视程度加重而增厚,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远视性弱视组与正视组比较在各位置中CT均增厚、与轻度弱视组相比仅SFCT及N3处CT增厚;重度远视性弱视组CT与其余三组相比在各位置中均明显更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视性弱视组中SFCT较其余四个部位更厚;T1、T3分别厚于N1、N3;T1、N1分别厚于T3、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中FRT有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而变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性弱视组中SFCT与AL负相关、与FRT、SE均呈正相关(均P<0.05);FRT与AL负相关(P<0.05);SFCT、FRT与年龄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中弱视眼可影响黄斑区的脉络膜组织结构。
- 郭建静李欣仪朱润芝李蓉
- 关键词:远视性弱视
-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研究
- 目的:本研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并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研究选取了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初次就诊且未经任何治疗的DME患者...
- 刘洪江
-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血压及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眼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血压、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00只眼(青光眼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10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视野平均缺损值将青光眼组患者再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分别为38、32、30例。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受检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中心凹3 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2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凹区,1~3 mm的旁中心凹区。测量黄斑区3 mm范围内鼻侧、颞侧、下方、上方象限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的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肱动脉处血压。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视网膜血流密度与血压、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患眼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以及下方、上方黄斑区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均降低;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亦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且随病变程度加重,收缩压、舒张压亦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光眼组患眼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以及下方、上方黄斑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与血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光眼患眼黄斑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以及下方、上方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对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与血压呈负相关。
- 林娜邓卫东李波王艳歌
- 关键词:青光眼血压视网膜厚度
- OCT光学放大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轻中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测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光学放大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04/2024-01就诊于我院眼科中心的68例126眼6-18岁儿童青少年。按照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轻度近视组(-0.50 D0.05)。在中度近视组中,校正前后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以及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有差异(均P<0.001)。校正前,两组间黄斑区外环颞侧和外环上方的视网膜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0.035)。其他象限的视网膜厚度在两组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校正后,两组间的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内环颞侧、内环上方、内环下方、外环鼻侧视网膜厚度及平均视网膜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光学放大效应校正前,黄斑区外环的视网膜厚度与SE呈正相关(均P<0.05),与AL呈负相关(均P<0.05)。通过校正,发现黄斑区中心凹、内环视网膜厚度和平均视网膜厚度与SE存在显著负相关(均P<0.05)。此外,黄斑区各象限的视网膜厚度及平均视网膜厚度与AL均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光学放大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测量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并且随着AL的增加,这种影响变得更为显著。
- 周术陈莉莉李婧陈子林
- 关键词:视网膜厚度
- 应用OCT对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网膜厚度的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测量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黄斑视网膜厚度。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7例(234眼),根据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2例,64眼)、轻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6例,92眼)、中度NPDR组(39例,78眼)。所有患者均行OCT检查,比较各组平均RNFL(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和视盘周围)、黄斑视网膜厚度和中心区厚度,分析其与DR严重程度关系。结果NDR组、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鼻侧RNFL厚度为(85.92±8.12)、(81.35±6.28)、(76.41±5.20)μm,颞侧为(88.54±6.74)、(84.16±5.39)、(80.27±7.18)μm,视盘周围为(112.34±10.05)、(108.57±11.26)、(102.71±10.29)μm,上方为(126.67±13.43)、(118.31±12.72)、(111.89±10.50)μm,下方为(125.91±14.23)、(116.42±13.84)、(106.07±12.33)μ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6、29.33、15.02、25.66、38.46,均P<0.001),其中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均低于NDR组(均P<0.05)。NDR组、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为(229.78±15.64)、(240.56±16.08)、(269.22±17.41)μm,中心区厚度为(175.82±13.05)、(184.90±14.11)、(197.43±14.75)μ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69、42.69,均P<0.001)。其中轻度NPDR组及中度NPDR组均高于NDR组(均P<0.05)。DR病情严重程度与平均RNFL(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和视盘周围)厚度呈负相关,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r=-0.53、-0.45、-0.61、-0.63、-0.53、0.59、0.55,均P<0.001)。结论应用OCT扫描能早期评估DR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视盘周围RNFL厚度呈下降改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逐渐升高。
- 范小霞张敬超汪国锋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纤维视网膜黄斑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眼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眼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IAT)治疗前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行IAT治疗的CRAO患者12例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4例4只眼;均为单眼发病。患者年龄(47.00±15.06)岁,发病至溶栓时间为(30.00±30.42)h。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6只眼。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M)以及分别距中心凹小凹1、3 mm处上方(S1、S3)、下方(I1、I3)、鼻侧(N1、N3)、颞侧(T1、T3)CRT。CRT定义为视网膜内界膜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强反射带内侧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IAT治疗后24 h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黄斑区不同点位CRT的变化情况;行FFA检查的6只眼,对比观察动脉显影时间的变化。治疗前后logMAR BCVA、不同点位CRT、动脉显影时间比较采用配对检验。结果IAT治疗前,患眼logMAR BCVA为3.48±1.42;行FFA检查的6只眼,动脉显影时间为(27.50±5.47)s。治疗后24 h,患眼logMAR BCVA为2.35±1.59,BCVA较治疗前不同程度提高9只眼;动脉显影时间为(24.17±7.28)s。治疗前后患眼logMAR BCVA、动脉显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9、3.262,P<0.05)。治疗前后患眼S3(t=2.871)、I1(t=2.325)、T3(t=3.446)处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t=1.879)、I3(t=1.915)、N1(t=2.001)、N3(t=1.987)、T1(t=2.180)、M(t=-0.490)处CR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T可有效治疗CRAO,降低CRT,但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消退程度有限。
- 罗天一姚裕锋宋其缘窦晓燕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与眼压下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参数比较
- 2024年
-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参数,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眼压下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邯郸市眼科医院的APACG急性发作患者30例,患眼作为研究组(33眼),对侧眼作为对照组(27眼)。方法对入选患者分别在急性发作期及眼压控制后6个月行眼压、OCT、视力、裂隙灯检查,比较研究眼急性发作时与眼压控制后黄斑区OCT图像中视网膜厚度参数的差异,并与对照眼进行比较。主要指标眼压、视网膜厚度参数。结果急性发作时发作眼平均眼压为(52.6±8.2)mmHg,降眼压治疗后6个月平均眼压(14.2±4.1)mmHg,与眼压控制后相比,急性发作期的黄斑区扫描区域外环各象限、内环下方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均变厚(P均<0.05),视网膜容积变大(P=0.009),扫描区域平均厚度变厚(P均<0.05);急性发作期与眼压控制后6个月相比,对侧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750)。而急性发作期发作眼比对侧眼视网膜平均厚度更厚(P=0.001),眼压控制后6个月发作眼比对侧眼视网膜平均厚度更薄(P=0.001)。结论与眼压控制后相比,APACG急性发作期黄斑区视网膜变厚,6个月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推测由于急性高眼压损伤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萎缩变薄,提示应尽早快速降低眼压以减少对黄斑区视网膜的损伤。
- 路平吕爱国吴建郭黎霞郭丽张志宏崔宏宇黎晓燕范肃洁
-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干光断层扫描
- 650nm半导体激光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比较不同照射时长650 nm半导体激光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头套法建立豚鼠单眼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单纯遮盖组(n=10)和遮盖+激光照射组(n=30),遮盖+激光照射组的豚鼠每天接受两次650 nm激光照射,根据不同照射时长又分为3 min组(n=10)、6 min组(n=10)和12 min组(n=10)。4周后通过带状光检影镜测量每组豚鼠的屈光度值,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每组豚鼠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比较各组间豚鼠眼球屈光度和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单纯遮盖组豚鼠屈光度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近视形成(P<0.05),各遮盖+激光照射组的豚鼠屈光度值均较单纯遮盖组减小,其中6 min和12 min激光组较3 min激光组的近视屈光度减少(P<0.05),但6 min激光组与12 min激光组豚鼠的近视屈光度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遮盖组豚鼠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明显变薄(P<0.05),各遮盖+激光照射组的豚鼠视网膜厚度均较单纯遮盖组视网膜厚度有所增加(P<0.05),6 min和12 min激光组均较3 min激光组豚鼠视网膜厚度增加(P<0.05),但6 min激光组与12 min激光组豚鼠的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650 nm半导体激光可以控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展,并改善其视网膜厚度变薄的趋势。
- 杨静崔京卫贾欢庆王清张劲松王慧戴馨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形觉剥夺近视视网膜厚度
- 当归明目汤联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压、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当归明目汤联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眼压、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M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当归明目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的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旁厚度(PMT)、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脉络新生血管(CNV)面积水平。结果: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眼压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RT、黄斑中心凹旁厚度、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较低(P<0.05)。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BCVA水平较低于治疗前,观察组BCVA水平较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CNV面积较低(P<0.05)。结论:当归明目汤联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有利于稳定AMD患者的眼压,并降低黄斑区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视力。
- 赵宇晗王兆亿李娜张孟姣王慧娟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压视网膜厚度
- 雷珠单抗两种给药策略对糖尿病黄斑水肿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不同给药策略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觉功能、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0例39眼)和强化组(30例42眼),所有患者均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常规组患者予以3+按需治疗(PRN)给药方案,强化组予以5+PRN给药方案,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PRN治疗期间患眼注射次数、补救性光凝次数,以及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基线提高字母数、黄斑中心凹厚度(FT)和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神经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PRN治疗期间患眼注射次数、补救性光凝次数分别为(2.40±0.80)次、(1.12±0.30)次,明显少于常规组的(4.10±1.00)次、(1.97±0.6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患眼BCVA较基线提高字母数分别为(5.06±0.82)个、(7.83±1.21)个、(10.20±3.14)个,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30±0.77)个、(5.64±1.30)个、(8.96±2.5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患眼BCVA提高>10个字母患眼占66.67%,明显多于常规组的4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治疗9个月、12个月后患眼FT分别为(276.25±83.40)μm、(242.34±77.59)μm,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5.86±56.04)μm、(296.27±53.0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神经纤维长度、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珠单抗3+PRN、5+PRN给药方案可安全治疗DME,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
- 冀鹏飞高延庆任雁鹏刘晓丹
-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视觉功能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相关作者
- 陈松

- 作品数:372被引量:1,05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视网膜
- 韩梅

- 作品数:157被引量:5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石晶

- 作品数:56被引量:202H指数:9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人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隐匿性 近视 LASIK
- 马小力

- 作品数:52被引量:19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近视 近视眼 视网膜厚度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科
- 谭小波

- 作品数:68被引量:257H指数:9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LASIK 近视 近视患者 隐匿性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