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4篇“ 西藏农牧区“的相关文章
藏族传统体育助力西藏农牧区文化建设研究
2024年
藏族传统体育承载着藏族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藏族人民的精神食粮,弘扬和传承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西藏农牧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西藏农牧区群众对藏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需求,探讨助力西藏农牧区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认为: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群众的日常需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体现,可提升藏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
陈兴华耿献伟刘静
关键词:藏族传统体育西藏农牧区文化发展
多元与协同: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4年
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是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基石。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牧民素质的大幅提高要求当地具备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和更高的治理能力,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文章分析西藏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基层群众法治意识建设、培养基层干部法治思维、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机构的职能作用等建议,以期为各治理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提供遵循,进一步促进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
张永超陈诗敏
关键词: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基层司法农牧民素质
西藏农牧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战略使命与路径优化
2024年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视角,西藏农牧区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西藏农牧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战略使命与路径优化。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特点和需求,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和措施,推动西藏农牧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西藏农牧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深入研究农牧区群众的体育需求和健身方式,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积极宣传和推广,强化监督和评估。
杨海航冷启建陶光华
关键词:西藏农牧区公共体育服务
乡村治理视野下西藏农牧区婚姻家庭现状调查研究
2024年
培育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基础,是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社会,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良好家风是乡村文明的缩影,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维度,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婚姻家庭领域在婚姻观念、家庭关系等层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以西藏农牧区婚姻家庭实际情况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牧区婚姻家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西藏农牧区婚姻家庭健康发展的建议。
张华娜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风文明西藏农牧区婚姻家庭
乡村振兴视域下西藏农牧区相对贫困测度及帮扶着力点分析
2024年
相对贫困治理是后扶贫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藏统计年鉴》以及西藏自治区81个行政村1485名农牧民收支数据,运用马丁法、收入比例法、多维相对贫困模型,从单维相对贫困和多维相对贫困两个层面分析西藏农牧区相对贫困状况。结果表明:西藏农牧区宜采取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或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50%划分相对贫困标准。收入匮乏、来源单一、区位环境恶劣、高抚养和扶养比是诱发单维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阿里地区的相对贫困程度最深,集中表现在经济、教育、医疗、生活及发展机会五个维度。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分别从经济与发展、教育、医疗、生活等领域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为优化帮扶路径,巩固脱贫成效,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贡献西藏智慧和西藏方案。
王亚男
关键词:相对贫困
西藏农牧区藏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求助行为的关联
2024年
目的了解西藏农牧区藏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状况及与求助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农牧区藏族中学生预防NSSI和干预提供帮助。方法2023年4—5月选取西藏农牧区的那曲和阿里地区4204名农牧区藏族中学生进行NSSI和求助行为的自评问卷调查,并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藏农牧区藏族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33%(1401/4204),其中初中学生检出率为36.00%(878/2439),高中学生为29.63%(523/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8,P<0.01)。高中生存在NSSI的学生求助意愿、求助对象(家人、教师、朋友)和求助方式(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微信QQ)得分均显著低于非NSS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女生(OR=1.46)、班干部(OR=1.28)、城市学生(OR=1.47)、亲子关系一般(OR=1.46)、亲子关系较差(OR=2.01)、教养方式一般(OR=1.44)、教养方式较差(OR=2.11)、常被训斥(OR=1.99)、学习压力较重(OR=1.42)与NSSI发生呈正相关(P<0.05)。高中生求助意愿(OR=0.85)、求助家人(OR=0.96)、求助教师(OR=0.98)与NSSI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西藏农牧区藏族中学生NSSI不容忽视,与求助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应鼓励农牧区藏族中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帮助,缓解学业压力和减少训斥,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以降低NSSI的发生。
丁永刚李立博马臻扎西曲扎
关键词:藏族求助行为
社会资本对农牧户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西藏农牧区1861户调研的分析
2024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基于西藏农牧区1861份微观调查数据,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界定农牧户共同富裕水平,研究社会资本对欠发达地区农牧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显著提高农牧户共同富裕水平,促进农牧户共同富裕的边际效应为0.0578,且社会资本对共享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富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促进共同富裕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半农半牧区牧区的效果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1)社会资本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高农牧户富裕水平,促进共同富裕。2)社会资本通过提高集体行动提升农牧户共享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朱桂丽洪名勇
关键词:社会资本共同富裕非农就业集体行动
西藏农牧区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困境与纾解路径——基于E市N中学Z老师的个案分析
2024年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实践性、情境性、个体性等特征。对民族地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探讨应立足于民族地区特定的文化现实背景。以西藏E市N中学为田野调查点,运用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从教师自我知识、学生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反思知识四个方面对一位新手教师——Z老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困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西藏农牧区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存在着自我认识模糊、职业幸福感低、对学生认识片面、跨文化教学能力不足、教学反思被动等困境。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来源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三个方面。建议可以从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建立情感支持体系、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注重教师专业和全人发展、提升教师行动能力等方面促进西藏农牧区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杨金香
关键词:西藏农牧区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
附加阳光房取暖技术在西藏农牧区应用的环境效益被引量:1
2024年
西藏太阳能资源丰富,建设附加阳光房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取暖用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燃烧污染物的排放。问卷调查发现,西藏农牧民普遍认可附加阳光房的建设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作用,认为室内空气品质好的家庭由改造前的38.5%大幅提升至68.5%。取样监测数据显示,取暖季附加阳光房的建设前室内CO平均体积分数、PM2.5平均质量浓度、PM10平均质量浓度均高于改造后,仅TVOC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平均质量浓度低于改造后。同时,附加阳光房的普遍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试点工程建设区域PM2.5和PM10等的质量浓度出现明显下降,证实附加阳光房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牧民生活区域的空气质量,为西藏清洁取暖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阿琼格桑德吉解清杰
关键词:环境效益
西藏农牧区耐寒玉米引种评价
2024年
为鉴定评价更适宜西藏高寒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的青贮玉米品种,本研究在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扯休农场以20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各品种出苗率、株高、农艺性状、干鲜比和产量,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玉11”“珍禾68”“博玉468”“中禾107”“京科968”综合表现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可以展开进一步的示范研究。
郭鑫程明军王海燕唐丽萍李超王文彬袁勇刘富渊杨晓鹏李杨
关键词: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相关作者

杨阿维
作品数:57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财经学院
研究主题:西藏农牧区 乡村 扶贫 精准 贫困代际传递
毛阳海
作品数:85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研究主题:西藏农牧区 西藏经济 产业结构 反贫困 贫困
李继刚
作品数:76被引量:221H指数:7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研究主题:西藏农牧区 企业集群 西藏经济 小农 高职高专教育
贺能坤
作品数:46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 教育需求 西藏农牧区 学校教育 非物质文化传承
张建伟
作品数:43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西藏农牧区 乡村 扶贫 精准 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