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55篇“ 西泠印社“的相关文章
- 西泠印社
- 本书对西冷印社的历史和现状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内容包括:历史沿革与事业发展、人文荟萃与趣闻逸事、社址景观与社藏文物等。
- 魏皓奔主编
- 关键词:西泠印社
- 西泠印社藏顾廷龙书法作品
- 2025年
- 顾廷龙
- 西泠印社名誉社员鱼住和晃向印社捐赠“日本古代金石拓片”藏品概说
- 2025年
- 前言虽然汉字在公元前后就已传人日本,但日本人能够熟练使用汉字进行记录大概是进人公元7世纪之后。其原因在于,汉字始终是用来表达汉语的文字,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汉语的语法就无从成章达意。因而,此前日本朝廷中作为书记官中代行记录公用文书的可能是从中国或朝鲜迁徙而来的“渡来人”。7世纪日本圣德太子定都斑鸠(今日本奈良县生驹郡)后,汉字和汉文逐渐在日本官方文件中开始使用。圣德太子积极学习中国文化,先后三次派遣使者人隋,这个时代即日本飞鸟时代。
- 鱼住和晃石永峰(译)
- 关键词:金石拓片西泠印社书记官圣德太子藏品
- 道本同揆 止止山房捐赠西泠印社域外印章集 共2册
- 本套书系西泠印社社员何连海向西泠印社捐赠的域外印章的集合。本次捐赠的这批域外印章是何连海近20年倾心搜求所得,绝大部分年代为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跨越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河谷、巴克特里亚及马尔吉亚娜文明等多个古...
- 何连海编
- 西泠印社社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
- 2024年
- (2024年11月2日,经西泠印社十一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社员发展是西泠印社社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西泠印社章程》以及历年来相关理事会、社长会议的决定,制定本实施细则。一、社员发展的原则、方式和数量1.社员发展须有整体规划和严格界定,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围绕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和打造“国际印学研究中心”之目标,传承“爱社如家、无私奉献”之西泠精神,突出金石篆刻主责主业,突出篆刻创作能力水平,兼顾地域发展平衡。
- 无
- 关键词:西泠印社印学篆刻创作
- 《江声百年:西泠印社江苏社员作品展》前言
- 2024年
- 江浙历来人文荟萃,书画家云集,自元初始,文人篆刻,风起云涌。浙为重镇,赵孟頫、吾丘衍推崇汉印,登高一呼,天下从之。元末,吾丘衍弟子吴叡,避兵火于昆山,收弟子朱珪,杨维桢、张雨极称之,遂将文人篆刻传之吴门。明中叶,吴门画派、书派中文徵明、文彭父子,白登秦汉,朱压宋元,于文人篆刻有复振之功。篆刻作为吴门文人的新时尚,又播及南京、徽州、扬州诸地,其中徽籍印人主要活动于苏州、南京、扬州等地。于是流派纷呈,蔚为大观。近百年来,江苏印人“刀”耕不辍,1960年以胡小石、傅抱石为首的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又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江苏篆刻史。今天的江苏印人更是人才辈出,以刀代笔,刻画时代印迹。
- 黄惇
- 关键词:西泠印社吴门画派文徵明文彭
- 西泠印社甲辰春季雅集在临平举行
- 2024年
- 又到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四月天。4月19日,西泠印社甲辰春季雅集系列活动在临平超山拉开帷幕。印社社员及各界嘉宾百余人齐聚临平超山,祭拜印学先贤,举行雅集笔会,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召开西泠印社社长会议及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对社团事务进行商讨。西泠印社与临平超山有着深厚的渊源。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十分喜爱超山梅花,晚年常在超山赏梅作赋。吴昌硕先生去世后,更是把超山作为了长眠之地。
- 无
- 关键词:西泠印社吴昌硕雅集印学山梅花
- 浙派印宗——西泠印社藏丁敬篆刻述略
- 2024年
- 伴随着石章时代开启而孕育生成的篆刻艺术,是中国印章史至关重要的一次转型。篆刻成为继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之外的文人独语空间,文人的参与给印章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同时构筑起篆刻功能的独立性。文人篆刻与书画一样,成为一种建立在知识系统上的雅逸文化,并由此拉开与民间艺术的距离,形成以士大夫情志陶冶与品格追求为中心的艺术样式,因此明清以来文人篆刻家的共同特点是大多兼有艺文之长。
- 朱琪
- 关键词:篆刻艺术西泠印社诗词歌赋书法绘画
- 西泠印社金石篆刻研学平台品牌形象设计
- 在大力倡导开展素质教育,大力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当下,研学作为衔接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形式,让青少年走出校园,以直接感受的方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埋下理想的种子。但在研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研学主题设...
- 洪青烨
- 关键词:青少年
- 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文创衍生产品设计初探
- 2024年
- 通过对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非遗技艺以及其文创衍生产品调查,研究发现西泠印社得到改革之后,金石篆刻文创衍生产品的研发设计得到重视。但目前的其文创衍生产品中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技术体现不充分不生动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缺乏创新和个性化。本次研究将从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技艺和制作工艺以及发展脉络所形成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将特征性元素进行提炼,使其融入文创中进行传承与创新,寻求更具趣味创新性的开发与设计路径。
- 叶心怡
相关作者
- 朱琪

- 作品数:39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篆刻 明代 西泠印社 篆刻艺术 印章
- 陈振濂

- 作品数:68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书法 沙孟海 文字书写 当代书法 学术
- 李白云

-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谢菲尔德大学
- 研究主题:西泠印社 手法 人文景观 风景园林 收放自如
- 袁烽

- 作品数:315被引量:72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机器人 机械臂 建筑 建筑设计 存储介质
- 陈竞成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博物馆设计 教学研究 西泠印社 工具包 西溪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