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1篇“ 表面络合“的相关文章
- 镁改性增强小麦秸秆生物炭对镉的吸附能力:表面络合模型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来研究改性生物炭有效去除水中重金属成为热门,但使用表面络合模型从微观探讨生物炭对镉的吸附机理鲜见报道。通过MgCl2与小麦秸秆生物炭(WB)共热解制备镁改性生物炭(MgWB)。SEM-EDS、FTIR和BET等表征显示镁成功接枝到生物炭,Mg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97%,生物炭表面新增Mg-O峰且-OH、-C-O峰增强,镁改性未改变小麦秸秆的条状管道主体结构但比表面积降低9.94%。293-313 K的等温吸附曲线表明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模型,MgWB在313 K时最大饱和吸附密度(3.50μmol·m-2)是WB的3.7倍。Boehm滴定实验显示改性使总酸性官能团增加13.4%,其中代表高、中、低亲和型官能团的羟基、内酯基、羧基浓度分别增加4.28%、8.92%和0.178%。电位滴定曲线显示镁改性导致生物炭的pHpzc从9.2降为5.3,不同pH条件下Cd2+的吸附边实验中WB和MgWB吸附率达90%所需pH分别为9和6,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所需pH值与pHpzc有关,且pHpzc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炭表面位点类型在不同pH条件下的镉吸附差异。利用非静电表面络合模型NEM、以广义复合法进行拟合,最佳参数计算的位点分布曲线显示WB和MgWB的吸附贡献主要为高亲和型位点,该位点与Cd^(2+)的吸附态浓度达到最高值所对应的pH分别为10和7;模型拟合参数pKa和pK≡SOCd+表明镁改性导致生物炭表面官能团的质子化能力降低,与Cd^(2+)的络合能力增强。镁改性可以丰富生物炭表面官能团,通过增加表面位点浓度和降低pHpzc有效改善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本研究在使用非静电表面络合模型拟合中将表面位点类型的吸附贡献与pHpzc结合讨论微观吸附机理,为生物炭-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手段。
- 王室苹李梅安娅秦好丽
- 关键词:生物炭CD小麦秸秆
- 运用表面络合模型拟合改性生物炭的镉吸附机理
- 水体中重金属镉含量的不断升高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威胁。因此,研究和开发能够高效处理水体中镉污染的方法变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化学吸附技术因其...
- 王室苹
- 关键词:镉镁巯基
- 贵州黄壤对铅镉的吸附行为及表面络合模型研究
- 铅(Pb)和镉(Cd)是土壤中两种较为常见的有毒元素,易对农业土壤环境造成危害,也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贵州省的土壤中Pb、Cd污染比较严重,已知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最终归宿与吸附过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Pb、Cd在土...
- 张志涛
- 铅镉在玄武岩黄壤中的吸附行为及表面络合模型研究
- 2024年
- 【目的】为探究贵州黄壤对污染毒性较强的铅(Pb)和镉(Cd)元素的吸附特征及吸附机制,针对性地为农业土壤重金属Pb、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不同位点玄武岩母质黄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site/2-p Ka广义复合表面络合模型(SCM)理论的相关公式,结合黄壤理化性质测定实验、电位滴定实验和Pb、Cd的吸附边实验,获得黄壤表面酸碱性质参数即模型参数,然后利用1-site/2-p Ka SCM模拟黄壤表面3种活性位点形态分布情况以及不同pH下的Pb、Cd吸附行为,探讨黄壤对Pb、Cd的吸附特征及吸附机理,进行相关性分析,解析影响黄壤对Pb、Cd吸附的因素。【结果】根据SCM理论相关公式,计算获得4个黄壤样品的电荷零点pHpzc,SCM分别为5.040、5.549、7.984、4.297,表面位点浓度(Hs)分别为0.137,0.183,0.181,0.308 mol/kg,表面位点密度(Ds)分别为4.519,2.571,2.122,3.664 sit/nm^(2);通过SCM模拟了不同pH条件下黄壤表面≡SOH2+、≡SOH、≡SO-形态的变化,并初步解释了Pb、Cd在黄壤表面的吸附机理,同时拟合了不同pH下Pb、Cd在黄壤表面的吸附行为(相关系数R≥0.96),说明SCM适用于描述黄壤表面Pb、Cd的吸附特征。吸附边实验表明Pb、Cd初始浓度以及土壤环境的pH均会影响Pb、Cd在黄壤表面的吸附行为,且Pb、Cd在黄壤表面的吸附存在差异;黄壤对Pb的吸附能力大于Cd,不仅源于Pb具有更小的水合离子半径和更大的水解常数,且由SCM计算络合平衡常数lg KSOPb大于lg KSOCd,表明Pb在黄壤表面形成的络合物比黄壤Cd的络合物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壤Hs主要受铁铝氧化物和有机质的影响,pH对黄壤pHpzc及lg KSOCd、lg KSOPb有重要影响。【结论】1-site/2-p Ka SCM对于准确描述贵州玄武岩母质黄壤表面Pb、Cd吸附特征及解释Pb、Cd的吸附机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重金属在农业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提供参考。
- 张志涛安娅李梅杨阳秦好丽
- 关键词:PBCD
- 贵州泥质灰岩中性自然与耕作黄壤镉的表面络合模型被引量:1
- 2024年
- 贵州省黄壤Cd污染形势严峻,而地域性及母质分异会引起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及其对重金属Cd吸附行为的差异.本研究以贵州省黔西林泉镇泥质灰岩发育的不同深度4层中性自然黄壤和耕作黄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连续电位滴定实验、不同pH下两土壤对Cd的吸附实验,利用1-site/2-pKa表面络合模型(SCM)探究两土壤表面酸碱性质,模拟两土壤对Cd的吸附行为及其形态分布,同时探究耕作对土壤表面酸碱性质及其对Cd吸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两土壤组成与表面酸碱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电位滴定实验和SCM计算所得的两土壤表面位点浓度(Hs)和表面位点密度(D_(s))随土层深度基本呈下降趋势,自然黄壤Hs大于耕作黄壤,D_(s)反之.电荷零点的模型计算值(pHpzc,SCM)与实验值(pHpzc,M)十分接近且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该模型对于泥质灰岩中性黄壤的表面酸碱性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合不同pH下两土壤对Cd的吸附实验,利用SCM拟合获得的吸附态、溶解态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好(r≥0.98),模型拟合≡SOH_(2)^(+)、≡SOH、≡SO−的3种表面位点的形态分布揭示Cd在不同pH下的吸附特征,说明1-site/2-pKa SCM可预测不同酸碱条件下Cd的存在形态及其在泥质灰岩中性土壤上的吸附行为.通过土壤酸碱性质参数和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土壤的表面酸碱活性位点主要受有机质影响,而土壤pHpzc基本由铁铝氧化铁决定.因耕作施肥造成自然黄壤与耕作黄壤之间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使耕作黄壤表现出较弱的缓冲能力和较大的缓冲范围;两土壤pHpzc较为接近,导致Cd的吸附行为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1-site/2-pKa SCM可用于准确描述泥质灰岩中性黄壤表面酸碱性质及Cd的吸附特征.
- 李万利安娅李梅李治梅杨阳秦好丽
- 关键词:CD
- 表面络合物分子模拟实验教学设计
- 2024年
- 针对化工过程模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二甲基胂酸表面络合物分子模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系统论述了分子模拟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环节,助力化工过程模拟一流课程建设。通过对分子模拟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微观结构的具象化、可视化能够提高学生对分子结构的认知,加深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分子模拟教学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化学素质,体现了课程高阶性。分子模拟教学运用小组汇报和讨论教学模式,使学生接触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较强创新性。分子模拟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有较高要求,充分体现课程挑战度。
- 陈素霞张姿琪赵志西
- 关键词:实验教学设计分子模拟
- 使用生物还原和表面络合从废水中去除硒的方法
- 描述了一种用于从水中去除硒的方法。通过生物还原过程,+6价硒物种还原为+4价硒物种。使混凝剂与所述水混合,并且结果形成具有络合结合位点的固体。所述还原的+4价硒物种吸附到所述固体的络合结合位点上。之后,将所述具有吸附的+...
- M·拉利伯特M·德拉杜兰塔耶-诺埃尔
- 贵州黄壤及活性组分吸附镉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
-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重金属Cd污染程度位居榜首,且贵州Cd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区域性、母质分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和表面酸碱性质的差异,从而使Cd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有所差异。Cd在土壤中的迁...
- 李万利
- 关键词:黄壤活性组分镉污染表面络合
- pH、钙和磷对砷在水稻土中溶解度的影响及表面络合机制解析被引量:3
- 2023年
- 为深入理解稻田土壤砷(As)的环境行为,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溶液中As有效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吸附实验结合天然有机质-电荷分配(NOM-CD)模型分析了pH、 Ca^(2+)和PO_(4)^(3-)对As在湖南株洲稻田土壤中溶解度和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并揭示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壤总As溶解度在pH 6.0左右最低,主要受Ca^(2+)、 PO_(4)^(3-)、 As(Ⅲ)和As(Ⅴ)的静电作用及位点竞争作用控制;土壤溶液中Ca^(2+)浓度的增加会促进As的吸附,降低土壤溶液中As的浓度,尤其在碱性条件下由于Ca^(2+)的吸附增加了土壤氧化物表面正电荷,因而土壤溶液中As(Ⅴ)浓度随Ca^(2+)浓度的升高明显降低;pH低于5.5时,添加PO_(4)^(3-)抑制了土壤As(Ⅴ)的还原,但pH高于5.5后,添加PO_(4)^(3-)促进了土壤As(Ⅴ)的还原,并由于PO_(4)^(3-)与As之间的竞争作用导致土壤溶液中As(Ⅲ)和As(Ⅴ)浓度显著提高;但无论是否添加PO_(4)^(3-),土壤中还原态As均在较低浓度Ca^(2+)时占比更高,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有效性更高,有利于土壤中As或铁的异化还原.NOM-CD模型能够预测pH、 Ca^(2+)和PO_(4)^(3-)对稻田土壤As溶解度及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并揭示其主要机制,可为土壤或其他固-液体系中As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定量的分析方法.
- 邓迎璇翁莉萍朱桂芬李永涛
- 关键词:稻田土壤磷酸盐
- 纳滤膜表面络合改性及其镁锂分离性能研究
- 锂(Li)是我国24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盐湖卤水提锂是目前我国获取锂资源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大部分盐湖卤水具有镁锂比高,锂含量低等特点,致使提锂难度高。纳滤技术基于孔径筛分效应和Donnan排斥效应等实现一/二价离...
- 刘阳河
相关作者
- 高进

- 作品数:517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催化剂 催化 分子氧 催化氧化 呋喃
- 石松

- 作品数:159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催化剂 高选择性 邻二甲苯 异山梨醇 催化
- 杜文强

- 作品数:119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催化剂 高选择性 多相催化剂 异山梨醇 对甲氧基苯甲醛
- 郑玺

- 作品数:130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催化剂 环己基过氧化氢 亚硝酸甲酯 环己酮 多相催化剂
- 汤鸿霄

- 作品数:252被引量:5,750H指数:4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絮凝剂 水处理 聚合氯化铝 聚合铝 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