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Hb)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及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40名(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空腹采血,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其MCV、Hb和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T2DM组、健康对照组的MCV、Hb水平;Pearson分析T2DM组MCV、Hb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随访1年统计T2DM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组MCV水平较高(P<0.05),Hb水平较低(P<0.05);T2DM组MCV与FBG、2 h BG、HbA1c呈正相关(P<0.05),Hb与FBG、2 h BG、HbA1c呈负相关(P<0.05);T2DM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2.88%(72/219);体质量指数(BMI)(OR=1.370,95%CI:1.129~1.664)、高血压(OR=1.342,95%CI:1.116~1.613)、高脂血症(OR=1.302,95%CI:1.085~1.562)、MCV(OR=1.373,95%CI:1.126~1.674)、T2DM病程(OR=1.380,95%CI:1.121~1.699)、Hb(OR=0.734,95%CI:0.594~0.907)和血糖控制不达标(OR=1.365,95%CI:1.126~1.654)为T2DM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MCV异常升高,Hb异常降低,与糖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与BMI、高血压、高脂血症、T2DM病程和血糖控制不达标共为T2DM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AO/OTA)分型、Evans分型亚型间术前血红蛋白变化的差异,评估以上两种分型用于预测术前血红蛋白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210例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数据、血红蛋白、伤前抗凝药使用、伤后静脉补液量及伤后低分子肝素钠使用情况,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OTA分型、Evans分型,进行各亚型间血红蛋白变化的比较。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伤后3d内血红蛋白水平下降。AO/OTA分型:A1型患者伤后3d血红蛋白显著高于A2型和A3型患者(P<0.05),血红蛋白变化显著小于A2型和A3型患者(P<0.05),A2型和A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ans分型:伤后3d血红蛋白Ⅰa型显著高于Ⅰc型、Ⅰd型、Ⅱ型(P<0.05),Ⅰb型显著高于Ⅰd型、Ⅱ型(P<0.05)。伤后3d血红蛋白变化Ⅰa型显著低于Ⅰc型、Ⅰd型、Ⅱ型(P<0.05),Ⅰb型显著低于Ⅰd型、Ⅱ型(P<0.05),Ⅰc型显著低于Ⅰd型、Ⅱ型(P<0.05),而Ⅰd型与Ⅱ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伤后3d的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与AO/OTA分型和Evans分型亚型部分正相关;AO/OTA分型和Evans分型可能不是预测术前血红蛋白变化的理想骨折分型。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全程和半程使用止血带对术后血红蛋白(Hb)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行初次TKA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止血带使用时间分为全程组(切皮前止血带充气至关节囊闭合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放气,120例)和半程组(截骨完毕后止血带充气至关节囊闭合并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放气,120例)。记录手术前后Hb及贫血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 d Hb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4 d Hb均低于术后2 d(P<0.05)。术后2、4 d Hb全程组均高于半程组(P<0.001)。术后贫血发生率全程组低于半程组(P<0.001),术后贫血程度全程组低于半程组(P<0.001)。两组均未接受输血治疗。结论与半程使用止血带相比,TKA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提高术后Hb,降低术后贫血发生率及改善贫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