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31篇“ 血液生理“的相关文章
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5年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及生理适应等特性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自然放牧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公牦牛[(142.45±2.65)kg]分为两组,一组在原群体自然放牧,另一组低海拔全舍饲育肥6个月。试验结束后随机屠宰育肥组和放牧组牦牛各3头,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测定。经过6个月冷季不同饲养方式饲养,育肥组牦牛体重、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育肥组牦牛的宰前活重、肉重、骨重、蹄重、皮重、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心重、肺重和皮占体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育肥组牦牛的头重、胴体产肉率、肝重、脾重和肾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牦牛的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GB)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高于育肥组(P<0.05)。育肥组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的钙(Ca)、磷(P)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冷季低海拔异地舍饲育肥能够提升牦牛的生长性能、营养代谢,优化血清生化指标,增加了牦牛的养殖效益。
靳生伟韩银仓孙永刚孙永刚刘亚倩祁增源周建强
关键词:高原型牦牛异地育肥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常规饲喂和填饲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2025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常规饲喂和填饲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60只同一群体、健康、体重相近的28日龄北京鸭母鸭,随机分为常规饲喂组和填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期14 d。常规饲喂组试验期间均采用自由采食饲喂模式;填饲组35日龄前自由采食,35日龄开始填饲,每日4次,每隔6 h填饲1次,平均每次填饲量为93 g,共持续7 d。结果表明:与常规饲喂组相比,填饲提高了北京鸭活体重、屠体重、皮脂重、肝重及胰重(P<0.05),提高了回肠能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P<0.05),提高了血清中淀粉酶(AMY)、尿素(UREA)、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P<0.05)。由此可见,填饲可提高北京鸭生长性能及皮脂沉积,但会造成机体的氧化损伤,在实际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王梁刘禹辰杨卫芳赵秀蓉关紫郭兴姜润深宁中华郭江鹏吴迪梅曲鲁江
关键词:填饲屠宰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养分利用率北京鸭
藏鸡不同杂交组合生长、屠体、血液生理指标、肉蛋品质性状分析
2025年
为探究新浦东鸡对藏鸡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藏鸡(ZJ)与新浦东鸡(XPD)为亲本构建纯繁及正反交杂交群体(ZX、XZ),测定后代群体的生长、屠体、血液生理指标、产蛋性能及肉蛋品质。结果显示:在生长和屠体方面,正反交组合相较于ZJ,0~16周龄体重均有显著上升(P<0.05),120日龄胫长、胫围、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均显著提高(P<0.05),正交组合ZX的提高程度大于反交组合XZ。ZX组母鸡的腹脂显著增加(P<0.05),脂带宽表现出来显著的杂种优势;在血液生理指标方面,正反交组合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肉品质方面,相较于ZJ,正反交组合胸肌肌内脂肪显著提高(P<0.05);XZ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显著提高(P<0.05);在蛋品质方面,正反交组合300日龄平均产蛋率、蛋重、蛋白高度、蛋黄重和蛋壳重均显著高于ZJ(P<0.05)。研究表明,通过ZJ与XPD杂交能够改良ZJ的生长、屠体性能,提高产蛋率、蛋品质、胸肌肉品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ZJ为父本、XPD为母本杂交改良效果相对更优。
尤张静袁经纬马腾壑孙研研樊世杰李云雷黄晓隆李琴杨涵涵李昕怡倪爱心宗云鹤马忠麻慧陈继兰
关键词:藏鸡屠体性能产蛋性状血液生理指标
新疆2种不同海拔绵羊EPAS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生理指标关联分析
2025年
为探究不同海拔新疆地方绵羊EPAS1基因多态性与血红蛋白指标及低氧适应的关联,对79只塔什库尔干羊(海拔4200 m)和74只多浪羊(海拔1200 m)EPAS1基因的第9、第16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共检测到7个SNP位点,随后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分析了血红蛋白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羊的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多浪羊,这表明塔什库尔干羊通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来适应高海拔引起的低氧环境。同时,EPAS1基因的第9、第16外显子相对保守,氨基酸水平的变异远低于核苷酸水平。此外,多浪羊的遗传信息更为多样,显示出海拔与多态信息含量呈负相关趋势,为进一步理解塔什库尔干羊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分子基础和血液生理指标变化提供了参考。
董炅王世锋凯迪日耶·玉苏普詹建立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
关键词:低氧适应多态性血红蛋白
MSTN基因编辑牛在热应激期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2025年
试验旨在研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编辑牛在热应激期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MSTN基因编辑牛在热应激期的生长状况。选取年龄、体况相近的MSTN基因编辑牛和野生型牛为研究对象,在夏季热应激期和秋季非热应激期检测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其生长性能、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期间,MSTN基因编辑牛的生长性能略高于野生型牛。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与血红蛋白(HGB)均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尿素氮(UN)显著低于WT组,胆固醇(CHOL)、肌酸激酶(CK)和碱性磷酸酶(ALP)指标高于WT组,但无明显差异,其中α-淀粉酶(α-AMY)极显著低于WT组。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热应激期,MSTN基因编辑牛对高湿热环境的调节能力强于野生型牛,能够适应夏季高湿热环境。
王林峰吴迪海超刘哲肖杰川李雪峰宋健杨磊李光鹏
关键词:热应激生理生化
不同光色对雏鹅生长、血液生理及行为的影响
2025年
旨在研究不同光色对雏鹅生长性能、血液生理及行为的影响。选取200只初生雏鹅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光(对照)和4种不同LED光照(白光、红光、蓝光、绿光)条件下,采用16L:8D饲养模式饲喂30 d,期间对雏鹅的行为活动进行录像观察,并采集血清样本。结果:在单色光处理下,绿光雏鹅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蓝光组雏鹅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蓝光、绿光组雏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蓝光、绿光组雏鹅血清中肌酸激酶(C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绿光组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蓝光组雏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绿光、红光组雏鹅血清褪黑素(MT)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不同光色对雏鹅修饰行为、啄物行为无显著影响,白光、红光可显著增加雏鹅采食和站立行为时长(P<0.05),白光、红光、蓝光、绿光可显著减少雏鹅趴卧行为时长(P<0.05)。综上,不同光色能够促进雏鹅采食行为,增加血液免疫能力,提高雏鹅生长性能,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雏鹅育雏期使用LED绿光。
宋文尹国安
关键词:光色生长发育抗氧化应激
哈萨克羊杂交肉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研究
2024年
本文试验探究特克赛尔羊、哈萨克羊、特哈杂交F_(1),特哈杂交F_(2)、级近F_(2)、回交F_(2)、横交F_(2)等不同杂交模式下生产的公羔和母羔的生产性能分析和血液生理生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代次绵羊群体血液生化指标存在差异,引入品种和杂交改良群体对本地适应性、抗病力和自身免疫力也存在差异。不同杂交方式产出的羔羊生产性能也有差异,杂交F_(1)代具有最明显的杂种优势,是最经济的杂交方式。为哈萨克羊的肉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陈春华褚洪忠吐来力江马军李涛刘建明刘宜勇
关键词:哈萨克羊杂交生理生化指标
不同途径给药恩诺沙星对豚鼠体质量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测定不同途径进行恩诺沙星给药,对豚鼠体质量变化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途径进行恩诺沙星给药对豚鼠体质量、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高剂量恩诺沙星饮水给药会显著影响豚鼠的饮水量,高剂量恩诺沙星和低剂量恩诺沙星饮水给药都会显著影响豚鼠的体质量增长。在血液生理指标方面,不同给药处理组中的白细胞计数WBC、单核细胞绝对值MO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N、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6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给药处理组中的钙C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三酰甘油TG等5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途径恩诺沙星给药对豚鼠多项生物学指标影响的测定,为豚鼠的科学用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董浩刘志国刘金生武卫国王学文张乐颖董青花朱婉月马丽颖左琴
关键词:恩诺沙星血液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
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及参考范围建立
2024年
【目的】通过比较非繁殖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构建参考范围,以期为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5只非繁殖期健康成年绿尾虹雉的血液,采用兽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兽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1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使用非配对t检验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组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依照正态分布区间建立相应指标参考范围。最后,将参考范围分别与相近雉类以及1只体况较差绿尾虹雉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中,α-羟丁酸脱氢酶存在性别差异(P<0.05),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血镁和γ-谷氨酰转移酶存在年龄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不具有显著的性别或年龄差异(P>0.05);绝大多数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与近缘雉类高度相似;25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中,体况较差个体共有14项指标出现偏差。【结论】建立的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非繁殖期笼养绿尾虹雉健康状况评估、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冯少华吴邦元梁驹陈黎徐小钦李万洪周材权马红张龙
关键词: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
不同周龄和性别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周龄和性别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SPF级SD大鼠80只,并随机将其分为4、12、24、48周龄4个实验组,每组内雌雄比例为1:1,所有SD大鼠均应用XFA6030型动物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其血液生理指标展开分析,应用Beckman Coulter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液生化指标展开分析。结果与12、24、48周龄SD大鼠相比较,4周龄的SD大鼠在WBC、RBC、HGB、HCT、MCV、MCH、MCHC、PLT、PCT、BA#、BA%几方面具有较大差异,P<0.05,且各项指标达到峰值的时间均为24周,在雌雄的性别差异中,4周龄SD大鼠BA%具有差异;12、24周龄SD大鼠WBC、RBC具有差异;24周龄SD大鼠BA%具有差异;48周龄SD大鼠MCH、PCT具有差异,且所有差异P值均<0.05;与12、24、48周龄SD大鼠相比较,4周龄的SD大鼠在AST、CHOL、TP、GLU、CRE、ALT、ALP、BUN、TG几方面具有较大差异,P<0.05,在雌雄的性别差异中,4周龄SD大鼠CRE、ALP见具有差异;12周龄SD大鼠AST、CHOL、BUN具有差异;12周龄以及24周龄SD大鼠ALP具有差异,且所有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性别相同但周龄不同的SD大鼠中,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样的,在同周龄但不同性别的SD大鼠中亦存在差异。
王婧荃郭学莉郭婷婷郭剑平李曙芳
关键词: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周龄雌雄

相关作者

岳秉飞
作品数:410被引量:88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实验动物 小鼠 封闭群 PCR检测方法 近交系小鼠
王洪
作品数:144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实验动物 封闭群 微卫星 生化标记 实验小鼠
王冬平
作品数:95被引量:412H指数:1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研究主题:小鼠 血液生化 HBSAG P21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李桂军
作品数:46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研究主题: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血液生化 血液生理 HBSAG P21
魏杰
作品数:93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实验动物 封闭群 微卫星 稳定性 实验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