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4篇“ 藏族人群“的相关文章
- 西藏那曲市藏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分析西藏那曲市藏族人群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情况,并揭示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7月–2021年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那曲市班戈县(新吉乡、佳琼镇)和色尼区(色雄乡)3个乡镇的763名世居藏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HUA的患病情况,通过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UA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那曲市3个乡镇藏族人群HUA的总体患病率为19.66%(150/763),其中男性为35.00%,女性为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肝功能异常、血红蛋白异常、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血肌酐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程度、高血压在HUA与非HUA患者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OR)=0.19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20~0.315〕是HUA发病的保护因素,肝功能异常(OR=2.812,95%CI:1.685~4.692)、肌酐异常(OR=7.374,95%CI:1.446~37.62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OR=2.357,95%CI:1.011~5.492)和高脂血症(OR=3.056,95%CI:1.886~4.951)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那曲市HUA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远高于女性。男性、肝功能异常、肌酐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和高脂血症可能为该地区人群发生HUA的危险因素。
- 仁青拉姆熊海熊海刘彪丁康致万洋
- 关键词:藏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
-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调查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 IDH)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原地区高血压等相关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证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20年6月–2023年8月对西藏阿里地区、那曲市、山南市和拉萨市世居藏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纳入3 918名数据完整的18~80岁藏族居民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相关信息、生活习惯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资料,并采集空腹静脉血等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IDH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患病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IDH患病率的预测价值,并将其与既往IDH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33.7%(1 321人),其中IDH 395人,占高血压患者的29.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率、体重指数、腰围、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IDH患病风险相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1,相比于既往IDH预测模型,更能准确预测IDH的风险。其中,BMI对IDH患病风险预测度最高。结论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IDH患病率较高,需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相比于既往IDH预测模型,本研究模型更适用于藏族人群,对中青年、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进针对性干预,有效控制IDH的发生发展。
- 周亚希熊海钟怀昌万洋万洋
- 关键词: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影响因素藏族人群
- 超声与CT技术在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研究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超声与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与CT检查,动态观察高原地区肺结核患者肺部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比较超声与CT检查对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的诊断效果。结果:超声与CT检查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05)。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7.80%、特异度为44.44%、约登指数42.24%,CT诊断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42.86%、约登指数3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0.004,0.272,P>0.05)。超声与CT检查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病变肺叶分布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1,P>0.05)。超声与CT检查对高原地区藏族人群肺结核患者肺不张、空洞、钙化、伴随胸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0,0.197,0.190,0.046,P>0.05)。结论: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病变肺叶分布检出率和肺不张、空洞、钙化、伴随胸水等肺结核并发或伴随征象检出率均与CT检查无差异,而高原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缺少大型检查设备,应用超声检查进行肺结核普查及初步诊断,对缺少CT设备或受电力影响的高原地区更适合。
- 张文刘晓宇温智峰刘有云冶骏王琰叶俊
- 关键词:藏族人群肺结核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
- 藏族人群肥胖发展趋势与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肥胖的发生与当地的社会环境、饮食、经济、教育和现代化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藏族”“肥胖”“生活方式”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PubMed、Sci-Hub等网站进行检索,阅读、归纳、整理近5年相关文献与国家政策,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发现:藏族人群肥胖问题显著,与传统认知有较大的差别;膳食多元化发展,但仍以高热量饮食结构为主,很容易因物质供给充足而摄入过量;胃肠道传染病得到一定控制,与肥胖增长人群和趋势一致;生产力的改变带来身体活动量的下降。
- 张迪迪金佳霖徐一新
- 关键词:藏族肥胖身体活动饮食
-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胰腺脂肪浸润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胰腺脂肪浸润的临床特征,探讨胰腺脂肪浸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胰腺脂肪浸润的藏族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该院相同时间内影像学检查中没有被诊断为胰腺脂肪浸润藏族患者10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103例胰腺脂肪浸润藏族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0.6;发病年龄为(63.14±13.95)岁;职业以公职人员为主,54例(52.94%)。两组年龄、职业,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胃炎、胆囊结石、胆囊炎、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肥胖症,临床症状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4.87,P=0.010)、肥胖症(OR=20.90,P=0.049)是胰腺脂肪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农民(OR=0.05,P<0.001)是胰腺脂肪浸润的保护因素。结论:胰腺脂肪浸润多见于男性,多发生于中老年公职人群。年龄、肥胖症是胰腺脂肪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其他职业,农民是胰腺脂肪浸润的保护因素。
- 边巴普尺旺加
- 关键词:胰腺脂肪组织疾病特征LOGISTIC模型病例对照研究
- 高原低压干燥环境下藏族人群皮肤潜热散热特征研究
- 桑豪伟
- 青藏高原非对称着衣藏族人群热敏感性实验研究
- 2024年
- 青藏高原特殊气候环境造就了藏族人群特殊的行为热适应方式,藏式非对称着衣热暴露方式导致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具有特异性,对整体热舒适评价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藏族人群开展了人体热敏感性实验研究,招募16名藏族青年作为受试者,在3种热环境突变工况下开展实验研究(工况1:18℃-24℃-18℃,工况2:15℃-24℃-15℃,工况3:16℃-28℃-16℃),并提出热敏感性定义及量化公式,将生理热敏感度、心理热敏感度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进行热敏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藏族人群热敏感性在局部间存在差异性,热敏感部位序列为头部>四肢>躯干;藏袍非对称着衣方式下,暴露侧与非暴露侧存在明显的热敏感性差异,暴露部位的热敏感度是非暴露部位的1.2~1.3倍;人体对冷刺激的热敏感性更高,生理与心理层面上同一部位对冷刺激的热敏感度是热刺激下的0.7~1.5倍和1~2倍。
- 李佳李佳刘艳峰宋聪
- 关键词:皮肤温度热感觉热舒适
-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临床病理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PitNET/PA)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0—2021-03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藏族患者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PitNET/PA)病例38例,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垂体转录因子及垂体激素等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38例病例,年龄22~73岁,男女比例10∶9。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巨大肿瘤7例(18.42%),大肿瘤31例(81.58%),无微小肿瘤。根据最新分类方法:PIT-1谱系肿瘤13例,T-PIT谱系肿瘤2例,SF-1谱系肿瘤20例,未明确谱系肿瘤3例;其中高风险肿瘤8例(21.05%)。10例(26.32%)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结论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PitNET/PA)患者,有较高的高风险类型及巨大肿瘤出现率和术后复发率,提示高原地区藏族患者的肿瘤预后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
- 多布啦赵大春罗含欢霍真
- 关键词:藏族
- 四川地区藏族人群血小板计数与血栓弹力图参数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藏族人群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与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56名进行了血栓弹力图及血常规检测的藏族患者。根据PLT水平分为4组,PLT降低组(PLT<100×10^(9)/L,n=53)、PLT正常低值组(PLT为100×10^(9)/L~200×10^(9)/L,n=712)、PLT正常高值组(PLT为201×10^(9)/L~300×10^(9)/L,n=969)、PLT升高组(PLT>300×10^(9)/L,n=322)。对比4组TEG参数结果,探讨四川地区藏族人群TEG参数与PLT计数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同时间段2056名本地区汉族人群,比较藏族与汉族TEG参数与PLT计数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差异。结果四川地区藏族人群中,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凝血综合指数(CI)、血凝块最大振幅(MA)与PLT计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1、0.418、0.419(P<0.001);血凝块形成时间(K)、反应时间(R)与PLT计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3、-0.138(P<0.001)。四川地区汉族人群中,Angle、CI、MA与PLT计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71、0.273、0.333(P<0.001);K与PLT计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248(P<0.001),R与PLT计数无相关性。藏族PLT降低组、PLT正常高值组PLT计数与Angle、CI、MA呈正相关,与K呈负相关;藏族PLT正常低值组、藏族PLT升高组PLT计数与Angle、CI、MA呈正相关,与K、R呈负相关。结论四川地区藏族人群PLT计数与TEG参数间有密切的相关性,与本地区汉族人群有差异。
- 潘明亮周卫东张林李广权邓容钟培英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藏族
- 基于多层螺旋CT对康北地区藏族人群叉状肋骨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了解康北地区藏族人群中叉状肋骨的发生率及其影像特征,以期为临床相关诊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对1253例行胸部MSCT检查的康北地区藏族患者(男661例,女592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叉状肋骨发生情况及其在性别、侧别间的差异,观察叉状肋骨发生部位、与肋软骨连接处的形态学特征及邻近肋间隙改变情况等。结果1253例患者的胸部MSCT中发现57例患者存在叉状肋骨,共发现64处叉状肋骨,患者层面叉状肋骨发生率为4.55%,其中51例单发,6例多发;叉状肋骨男性发生率为4.99%(33/661),女性发生率为4.05%(24/59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叉状肋骨发生率为56.14%(32/57),左侧发生率为33.33%(19/57),双侧发生率为10.53%(6/57),不同侧别间叉状肋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叉状肋骨见于第2~8肋骨,以第3~5肋为主。叉状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呈闭孔型55处(85.94%),开孔型5处(7.81%),开放型3处(4.69%),其他类型1处(1.56%);62处(96.88%)出现上肋间隙变窄。结论康北地区藏族人群中叉状肋骨的发生率为4.55%,好发于第3~5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以闭孔型多见,上肋间隙多变窄。MSCT可准确诊断叉状肋骨并提供精准影像学评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张玉霖敖平朱丽朱丽修志刚俞梅美李为民
- 关键词:发生率多层螺旋CT
相关作者
- 应斌武

- 作品数:208被引量:78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复合扩增 结核病 遗传多态性 汉族人群
- 席焕久

- 作品数:344被引量:9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
- 研究主题:藏族 汉族 汉族成人 青少年 成人
- 罗含欢

- 作品数:59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特征 文献复习 藏族人群 临床病理特征 形态学
- 杨丽辉

- 作品数:88被引量:1,803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藏族 糖尿病 中老年人群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 陆小军

- 作品数:100被引量:4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多态性 WNT信号通路 核酸 藏族人群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