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6篇“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了解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3d至11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15例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予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5~14d。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 周杰林刘先洲林建军高志伟
- 关键词:葡萄球菌金黄色表皮剥脱毒素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是一种少见而又严重的多发生在婴幼儿的大疱性皮肤病 ,进一步熟悉其临床特点 ,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该院近 3年 7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 5例 ,皮肤感染 2例 ,均有发热 ,口周放射状裂纹 4例 ,均尼氏征阳性 ,血白细胞升高 5例。菌必治加少量地塞米松治疗 ,平均 7d出院。结论 :该病是感染诱发的一种婴幼儿的大疱性皮肤病 ,应与药疹相鉴别。传统的治疗用抗生素 ,加用少量激素 ,可缩短病程 ,加速皮肤愈合。
- 童秋生
- 关键词: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预后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1988年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 skin syndrome,简称SSSS)是一种严重的发生于婴幼儿的金葡菌感染,现将本征介绍如下: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几乎所有患者发病前在皮肤、粘膜或其他组织器官有感染病灶存在。
- 董方立
- 关键词:金葡菌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凝固酶表皮剥脱外毒素葡萄球菌感染
- 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对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对血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儿科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SSSS住院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清洁创面褶皱部糜烂皮肤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00 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次/天,治疗7~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基础上采用消毒棉签蘸取康复新液外涂创面后暴露,4次/天,治疗7~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免疫功能(包括CD3^(+)、CD4^(+)和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皮疹消退、尼氏征转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RP、PCT、SAA、CD8^(+)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CD3^(+)、CD4^(+)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CRP、PC T、SAA、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13.3%vs.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小儿SSSS安全性高,能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及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加速皮损愈合,缩短疗程。
- 尚高峰王炳征韩伟波李静袁绿益
- 关键词:康复新液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炎症因子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γ球蛋白与CD_(64)指数和α1球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γ球蛋白、CD_(64)指数、α1球蛋白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SSSS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15例急性发作期,44例临床缓解期,同期选取51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及研究组不同发作期患儿、不同临床疗效、有无复发患儿γ球蛋白、CD_(64)指数、α1球蛋白水平,分析血各指标单一及联合诊断SSSS价值及其与临床疗效、复发的关系。结果研究组γ球蛋白(26.34±7.91)%、CD_(64)指数(2.15±0.64)、α1球蛋白(4.71±1.4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发作期γ球蛋白、CD_(64)指数、α1球蛋白高于临床缓解期患儿(P<0.05);γ球蛋白、CD_(64)指数、α1球蛋白联合检测诊断SSSS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一指标;治疗后研究组有效、无复发患儿γ球蛋白、CD_(64)指数、α1球蛋白低于研究组无效、复发患儿(P<0.05)。结论γ球蛋白、CD_(64)指数、α1球蛋白高表达与SSSS患儿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早期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为临床诊治、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提供有效辅助手段。
- 李文斌王艳飞魏阿平高娇娇曹燕玲马文霞
- 关键词: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Γ球蛋白
- 氯霉素泼尼松搽剂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氯霉素泼尼松搽剂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均使用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皮损处外搽氯霉素泼尼松搽剂,对照组皮损处外涂莫匹罗星软膏。结果:治疗5 d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皮损尼氏征转阴时间、干燥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氯霉素泼尼松搽剂能够加速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皮损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杜晓陈少秀景海霞张霞陈都红常明泉
- 关键词: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皮损
- 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 2020年
-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1],主要累及新生儿及幼儿[2],近年来SSSS发病率逐渐升高[3],且无明显性别差异[4]。SSSS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触痛和红斑,尼氏征阳性,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泛红性表皮松解.
- 李密密王丽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护理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总称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即SSSS综合征。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1型多见)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即剥脱毒素造成的皮肤损伤,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少见,易于误诊,现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例SSSS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肖英
- 关键词: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表皮剥脱松弛性大疱皮肤损伤
- 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医院于2010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创面分泌物或咽拭子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MRSA阳性组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多于无MRSA阳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阳性与无MRSA阳性睑结膜炎、褶皱部红斑糜烂、皮肤触痛和淋巴结肿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RSA阳性组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高于无MRSA阳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药敏试验结果,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率。结论 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上以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为主,且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及预后不良。
- 邱建玲黎雯符艺影邢东文孙建华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预后
-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56例患儿的护理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5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本组全部患儿病情得以控制,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与创面瘢痕情况出现。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及提升治愈率。
- 苏淑真
- 关键词: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