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篇“ 葡糖氨基聚糖类“的相关文章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在新西兰白兔(16只)双耳建立直径6 mm的圆形全层创面,构建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耳3个瘢痕创面,左耳瘢痕作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实验组,右耳瘢痕为基质对照组,分别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和基质乳膏,1只兔耳用药量约0.4 g,2次/d,连续6周。分别在用药开始第0天(手术14 d)、14天(手术后28 d)和42天(手术后56 d)取瘢痕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评估组织病理评分,检测瘢痕厚度、胶原纤维密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给药42 d对照组存在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和局部充血等,而实验组未见明显改变。给药0、14、42 d,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病理结构评分明显升高,分别为4.16±1.61、6.50±1.46、6.53±1.34(F=13.69,P=0.001),而实验组无明显变化(4.65±1.52、5.13±1.83、5.38±1.60;F=0.78,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给药42 d对照组胶原纤维含量极高,被染成深蓝色,而实验组胶原纤维含量有所下降;随着给药时间的增加,与给药前相比,对照组瘢痕组织厚度明显增加(F=5.64,P=0.007),而实验组无明显变化(F=1.48,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给药0 d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点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无明显改变(F=0.22、0.92,均P>0.05),但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Ⅰ/Ⅲ型胶原蛋白比例明显上升(F=7.47,P<0.001;F=4.70,P=0.005);给药42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明显下降(t=3.04,P=0.007;t=2.35,P=0.030)。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局部应用可有效降低瘢痕厚度和抑制胶原纤维增生以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预防和抑制瘢痕增生。
竞艳费文敏李承旭崔勇
关键词:瘢痕葡糖氨基聚糖类增生
肾小管多配体蛋白聚糖1的表达异常与糖尿病大鼠肾脏早期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糖萼标志物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 SDC1)表达与肾脏早期损伤的关系。方法 4周龄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选择6只为对照组,另14只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1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干预组,每组6只,干预组尾静脉注射舒洛地特10 mg/(kg·d),持续6周,处死大鼠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SDC1和SDC4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病变轻微,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于糖尿病组(P<0.01)。3组SDC4累积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DC1累积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大鼠SDC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SDC1蛋白及mRNA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0.44±0.10 vs 0.23±0.08,0.79±0.23 vs 0.43±0.17,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早期病理损伤可能与肾小管SDC1表达减少相关,补充糖胺聚糖可增加肾小管SDC1表达,减轻肾脏病理损伤。
刘洋杨光敖强国马强赵佳慧程庆砾
关键词:肾小管葡糖氨基聚糖类糖尿病肾小球
芦荟多糖对大鼠骨关节炎治疗作用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究芦荟多糖(APS)对大鼠骨关节炎(OA)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分离SD乳鼠的关节软骨细胞,培养至2代后,通过CCK-8法筛选实验组APS安全剂量。后续通过检测DNA含量和糖胺聚糖(GAG)分泌量评估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基质降解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A相关基因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通过HE染色、番红O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来观察其抗炎和软骨保护效果;并进一步在SD大鼠骨关节炎模型中探究其作用效果。结果通过CCK-8法筛选出剂量为5、10、20 g/L的APS作为低、中、高剂量组。各剂量组的DNA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GAG分泌量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的蛋白聚糖(ACAN)和Ⅱ型胶原(COL2A1)基因表达水平相对模型组显著上调(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13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低、中、高剂量组TNF-α和IL-6的分泌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HE和番红O染色也显示APS实验组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好,MMP-13免疫荧光显示高剂量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体内实验软骨组织番红O染色及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ARSI)软骨损伤评分结果显示APS干预的实验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APS对OA具有一定的抗炎和软骨保护作用。
朱必康舒克钢徐伟华瞿洋洋庞聪罗世兴
关键词:多糖类芦荟骨关节炎葡糖氨基聚糖类芦荟多糖
喜辽妥预防小鼠银屑病样皮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小鼠银屑病样皮炎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咪喹莫特组)和治疗组(咪喹莫特+喜辽妥组),空白对照组外用咪喹莫特基质,阳性对照组用5%咪喹莫特乳膏在背部诱导小鼠银屑病皮炎皮损,治疗组上午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下午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观察三组小鼠背部实验区皮肤红斑、鳞屑及浸润程度变化,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及外周血血清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结果阳性对照组皮损临床及病理均显示5%咪喹莫特乳膏成功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炎,空白对照组实验区皮损外观及病理结构均大致接近正常皮肤,治疗组背部红斑浸润程度及鳞屑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轻,且镜下炎症程度也较阳性对照组轻;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外周血IL-17A和TNF-ɑ的表达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喜辽妥能明显减轻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7A和TNF-ɑ的表达有关。
万芹陈俭波童敏陈明亮
关键词:银屑病葡糖氨基聚糖类小鼠
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内翻程度对外侧间室软骨早期代谢改变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膝内翻程度对外侧间室软骨早期代谢改变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招募无膝关节骨关节炎及内外翻畸形的中老年志愿者20例(20膝)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期纳入伴有不同内翻程度的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60膝)作为骨关节炎组.骨关节炎组根据膝内翻角度分为:2°<内翻≤5°组、5°<内翻≤10°组、10°<内翻≤15°组、内翻>15°组,每组15例.行外侧间室软骨延迟增强MRI扫描,于矢状面MRI将外侧间室软骨分为股骨负重区软骨(wbFC)、股骨后方软骨(pFC)、外侧间室股骨软骨(FC,即wbFC+pFC)及胫骨软骨(TC)四个感兴趣区.使用Matlab7.1和MRIMapper软件对软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反映软骨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的T1Gd值.结果 健康对照组wbFC、pFC、FC以及TC区的T1Gd值分别为(400.3±51.5) ms、(393.6±57.9) ms、(397.5±52.3) ms和(448.6±62.5) ms,2°<内翻≤5°组分别为(391.8±41.5) ms、(407.2±43.8) ms、(400.1±37.8) ms和(461.3±41.6) ms,5°<内翻≤10°组分别为(386.9±57.1)ms、(401.3±73.5) ms、(397.7±59.6) ms和(438.9±42.8) ms,上述三组各感兴趣区T1Gd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内翻≤15°组各感兴趣区T1Gd值分别为(380.1±45.5) ms、(385.5±76.6) ms、(384.0±53.5) ms和(400.2±43.8) ms;与健康对照组、2°<内翻≤5°组及5°<内翻≤10°组三组相比,wbFC、pFC和FC区T1C,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C区的T1Gd值明显下降(P<0.05);内翻>15°组wbFC、pFC、FC以及TC区的T1Gd值分别为(327.7±54.3) ms、(340.1±33.0) ms、(334.9±36.0) ms和(363.6±48.6) ms,与其余四组比较各感兴趣区的T1Gd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膝内翻程度对外侧间室软骨GAG含量存在影响.膝内翻≤10°时外侧间室软骨GAG含量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相比无明显下降,膝内翻>10°时外侧间室软骨GAG含量明显下降.
万伏银岳聚安陈有荣刘艳春张启栋郭万首
关键词:膝内翻葡糖氨基聚糖类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封包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封包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宁夏总队医院及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6例。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和卡泊三醇乳膏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封包。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1、2、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3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封包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张晓静
关键词:葡糖氨基聚糖类紫外线疗法
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观察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下肢淤积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下肢淤积性皮炎患者52例,共60条患肢,利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肢随机分为分为联合组、黏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20条患肢.3组均先接受大隐静脉主干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组肢体在激光术中同时注入泡沫硬化剂后,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4周;黏多糖组在激光术后仅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4周;对照组在激光术后仅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4周.记录3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湿疹面积严重程度评分(EASI)、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间总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联合组、黏多糖组、对照组治疗前EASI(分别为9.64±4.58、9.94±4.18、9.50±4.41)、VAS(分别为7.25±1.29、7.50±1.19、7.45±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52、0.218,均P>0.05).治疗4周后EASI分别降至3.54±1.57、5.86±2.39、7.04±2.75,VAS分别降至2.35±0.67、3.85±0.67、4.65±1.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30~ 18.80,均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EASI低于黏多糖组、对照组(均P<0.05),黏多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低于黏多糖组、对照组(均P<0.05),黏多糖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淤积性皮炎,腔内激光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短期疗效优于仅联合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瘙痒的改善优于联用糠酸莫米松乳膏,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陈明懿应川蓬罗东升吴冬梅杨镓宁戴耕武
关键词:硬化疗法葡糖氨基聚糖类淤积性皮炎
骨形成蛋白-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分泌功能以及Col-Ⅱ、AGG和Sox9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周龄新西兰幼兔,取双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以1×106/m L浓度接种于多孔钽并给予不同浓度BMP-7,分为对照组(多孔钽/软骨细胞组)、5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及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MP-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二甲基亚甲蓝(dimethyl methylene blue,DMMB)比色定量法对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Ⅱ、AGG和Sox9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呈梭形生长,4 d后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阿辛蓝(alcian blue)、番红O(safranin O)、Col-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扫描电镜示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有多个突起、伸展、叠层生长并覆盖于多孔钽表面。GAG定量检测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GAG含量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各实验组Col-Ⅱ、AGG和Sox9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以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体能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促进软骨基因的表达。
张辉李亮王茜甘洪全王辉毕成李琪佳王志强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软骨细胞葡糖氨基聚糖类
刺参酸性黏多糖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Bcl-2和Bax基因表达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刺参酸性黏多糖(SJAMP)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接种H22肝癌细胞于昆明种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建立H22肝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SJAMP高、中、低剂量组。无菌条件下取肿瘤组织,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和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JAMP各剂量组肿瘤质量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6,q=2.36~10.02,P〈0.05)。SJAMP各剂量组肿瘤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学特征。随着SJAMP剂量增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显著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F=184.94~8 775.24,q=3.77~225.69,P〈0.05)。结论 SJAMP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Bax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下调有关。
陈丹丹宋扬代海华
关键词:葡糖氨基聚糖类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质小鼠
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体内降解规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本实验以小鼠腹壁缺损为模型,通过对三种猪源性细胞外基质(ECM)—猪脱细胞小肠粘膜下层(P-SIS)、猪脱细胞心包(P-PC)以及猪脱细胞真皮(P-ADM),进行体内弹性纤维和葡糖氨基聚糖(GAGs)的含量测定,然后通过三组材料中弹性纤维和GAGs在术后第4周、第8周时再生或降解的数量,来对比研究三种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的降解规律,从而为寻找性能优良的生物补片提供理论依据,为生物补片的临床应用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方面提供指导方向。方法:BALB/c小鼠60只,体重18~20 g,手术造成1 cm×1 cm的腹壁全层缺损,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以等面积的P-ADM、P-PC以及P-SIS进行修复,于术后4周、8周进行取材评估。结果:术后P-SIS组的腹腔内粘连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内的其余两组。术后4、8周比较:P-ADM组,GAGs含量减少(P〈0.01);P-PC组,弹性纤维(P〈0.01)、GAGs(P〈0.05)含量均有所增加;P-SIS组,弹性纤维(P〈0.001)、GAGs(P〈0.05)含量均增加。结论:P-SIS材料中,弹性纤维和GAGs的再生状况优于其他两组,且P-SIS材料不易引起腹腔内粘连,故P-SIS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组织缺损的治疗,P-SIS在组织工程学领域相对而言是更加理想的修复材料。
姜岩张剑王强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降解弹性纤维葡糖氨基聚糖类

相关作者

宋扬
作品数:111被引量:305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植酸 膳食纤维 刺参酸性粘多糖 细胞周期 HEPG2细胞
张辉
作品数:192被引量:788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钽 多孔 肾康丸 糖尿病肾病 腰椎
邱幸凡
作品数:185被引量:1,494H指数:23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络脉 老年性痴呆 外燥 病机
李亮
作品数:3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钽 分泌功能 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形成蛋白-7 葡糖氨基聚糖类
韩大为
作品数:61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ILIZAROV 股骨粗隆间骨折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