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1篇“ 药用部位“的相关文章
款冬花药用与非药用部位中6种活性成分比较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款冬花药用和非药用部位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款冬花不同部位中绿原酸、芦丁、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款冬酮等6种成分的含量。采用ShimNex CS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结果芦丁和款冬酮在款冬花的花梗和根中均未检出,其余4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也均低于花蕾。结论验证了款冬花材以花蕾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非药用部位的混入会影响该材质量,建议在质量标准中增加杂质检查项目,确保材的质量。
昝珂蔡喜生吴芸王赵王丹丹李海亮金红宇
关键词:款冬花药用部位非药用部位活性成分
不同生长年限甘草不同药用部位质量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不同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的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差异,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典》(2020年版)规定的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检测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甘草材不同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以化学成分角度来探讨中的质量。[结果]甘草各药用部位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侧根>主根>全根>浮根>须根>芦头;侧根、主根和全根中甘草苷含量符合《中国典》(2020年版)的规定(≥0.50%);侧根中甘草酸含量符合《中国典》(2020年版)的规定(≥2.0%);3年生甘草材质量最佳。[结论]传统加工方式中直接除去的须根,可作为提取甘草苷的原材料。该研究可为甘草的采收、加工、规格等级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王永福范伟兵马恩耀吴进轩李红平安子龙陈建雷朱宣青王文博
关键词:甘草药用部位甘草苷甘草酸
丹参非药用部位活性成分和综合利用途径
2025年
丹参是我国传统大宗中材,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常以根和根茎入。丹参的非药用部位包括茎、叶、花和花序、种子等,通常也含有与药用部位相同的或新的活性成分,但却多作废弃物处理,未能被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归纳总结丹参非药用部位的活性成分,提出可行的综合利用策略和途径。
王小国
关键词:丹参非药用部位活性成分综合利用
一种基于GC-MS的野坝子不同药用部位的质心判别方法
本发明通过用GC‑MS分析含有野坝子药用部位的样品,并通过建立判别函数和质心方程识别野坝子花、野坝子叶或野坝子茎;分别计算野坝子花、野坝子叶或野坝子茎的判别函数(X,Y)到不同野坝子部位的质心(X<SUB>i</SUB>...
朱保昆熊文吴亿勤蔡炳彪王晋李勇赵辉张承明张涛杨国荣王明敬蔡昊城孔留艳李韶阳张超杨光宇卢婷陈建华苏毅武凯朱涔铭李娟于春霞倪旭东瞿军
干燥对不同药用部位中草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材趁鲜加工较传统加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有效成分损失和便于仓储运输等优势。产地加工是中材品质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中材外观性状及内在质量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干燥是中材和饮片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及干燥工艺参数对中饮片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不同药用部位之间有着干燥方式与干燥温度之间的差异。按照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根及根茎类中材一般在60℃左右的低温下干燥,叶类和全草类及花类中材不宜高温干燥,因会采用阴干传统加工方法或采用低温干燥,部分皮类中材多富含挥发油主要干燥方法为低温干燥和冷冻干燥等,种子与果实类中材一般为低温干燥。通过对中材产地加工技术进行梳理和梳理,总结了干燥对中“一体化”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影响,亟须寻求科学合理的产地加工方法,为后续研究产地加工方向提供参考。
孙怀竹梁金玲许天阳于澎
关键词: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
一种鉴别中华大蟾蜍不同药用部位的差异性特征多肽库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别中华大蟾蜍不同药用部位的差异性特征多肽库及其应用。现有技术中,蟾酥和蟾皮、蟾肉、蟾骨在蛋白成分上存在差异,但是蛋白大分子的检测比较繁琐,不利于方法向标准转化。本发明利用多肽作为指标...
林永强焦阳陈娟薛菲尹雪牛艳于雅萌于凤蕊周倩倩马双成
采收加工过程中非药用部位及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025年
在我国分布广、产量大,是应用广泛的食同源品种。在山采收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非药用部位及副产物(如山茎、叶、皮、珠芽等),只能作为垃圾被遗弃、掩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综述山皮、茎、叶和珠芽的化学成分及其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胡业慧段凯露梅显贵徐凌峰范圣此
关键词:山药非药用部位副产物资源利用
紫荆皮基原及药用部位的本草考证
2025年
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对紫荆皮的名称、植物形态以及药用部位进行梳理分析,明确紫荆皮的名称,厘清药用正品基原并确定药用部位。经考证分析,紫荆皮正品基原应是豆科植物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药用部位为树皮。古代从《嘉祐本草》开始将马鞭草科植物紫珠Callicarpa bodinieti Levl.var.的树皮当作紫荆皮使用,但与豆科紫荆的紫荆皮性功用并不完全相同,名称应改为紫珠树皮,区别于紫荆皮。现代紫荆皮来源多个省级地方标准认为是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的干燥根皮,对应古代的《本草纲目拾遗》红木香与《植物名实图考》紫金皮,记载的药用部位均是根皮,但性功用与紫荆皮略有差异,名称可以改为红木香皮以作区别。
李兰花孙婉萍谢明张雪
关键词:紫荆皮基原药用部位本草考证
不同产地少花龙葵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不同药用部位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2025年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少花龙葵HPLC指纹图谱,并比较其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和澳洲茄胺的含量及不同药用部位(果、茎、叶)之间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XBridg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5±1)℃,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05 nm,分析6个产地各3批次少花龙葵的HPLC图谱,运用中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评价,建立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少花龙葵特征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果、茎、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18批次少花龙葵的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5个共有峰,并确定2号峰为绿原酸,6号峰为木犀草苷,9号峰为澳洲茄碱,10号峰为澳洲茄边碱,11号峰为澳洲茄胺;建立了少花龙葵中3种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6个产地中少花龙葵生物碱含量最高的为越南地区,平均值为4666.39μg·g^(-1);少花龙葵果实、叶、茎中生物碱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72.58、1990.67、856.79μg·g^(-1)。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少花龙葵质量控制;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少花龙葵生物碱含量有所不同,越南太平省地区的生物碱含量较高;果实中的生物碱成分较丰富,叶次之,茎中的生物碱成分相对较少。
辛灵怡杨洋梅全喜陈琴华杨光义
关键词:少花龙葵指纹图谱生物碱
玫瑰非药用部位提取物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玫瑰非药用部位提取物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证实,玫瑰非药用部位提取物(玫瑰根提取物,玫瑰茎提取物,玫瑰叶提取物,玫瑰果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
姚美村苏冰梅赖雨芊陈浩博冯中陈美云袁月梅

相关作者

段金廒
作品数:1,644被引量:11,655H指数:4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当归 中药资源 中药 药材
刘圆
作品数:386被引量:1,577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藏药 红毛五加 白花丹 药材 生药学鉴定
郭盛
作品数:421被引量:2,486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药资源 化学成分 资源化利用 大枣 药材
钱大玮
作品数:670被引量:5,058H指数:38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当归 指纹图谱 中药资源 茎叶
宿树兰
作品数:435被引量:4,764H指数:38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中药资源 中药 没药 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