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332篇“ 荧光定量PCR测定“的相关文章
- 基于荧光定量PCR测定酸奶中6种乳酸菌含量
- 酸奶是由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鲜牛奶加工制成的,为了使其营养更丰富通常会加入其它益生菌一同发酵。酸奶中乳酸菌(LAB)含量一直是一个重要指标,国标规定发酵乳中乳酸菌含量不低于1×10 CFU/mL。检测的方法是利...
- 范贤康黎谢飞潘道东吴振
-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乳酸菌酸奶
- 解淀粉芽孢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豆粕发酵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本试验旨在通过快速定量不同发酵时期下发酵豆粕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数量,以解决豆粕发酵过程品质监控的瓶颈难题,建立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解淀粉芽孢杆菌DNA解旋酶A亚基(gyrA)基因及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出3对引物,利用常规PCR筛选出1对特异性引物,并以该引物的扩增产物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检验,核酸水平抗干扰验证及豆粕对检测敏感度的干扰验证,最后对发酵的豆粕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以gyrA基因设计的引物构建的质粒标准品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2)该方法检测解淀粉芽孢杆菌核酸和菌液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 copies/μL和103 CFU/mL;3)该方法组内变异系数在0.76%~3.27%,组间变异系数在0.34%~1.88%,均低于5%,说明重复性良好;4)含有与不含副干酪乳杆菌核酸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Ct值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方法不受检样中其他微生物的核酸干扰;5)该方法对豆粕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检测限为104 CFU/mL,比纯菌液最低检测敏感度(103 CFU/mL)降低了1个数量级(但不影响该方法的实际检测应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在不同发酵时期发酵豆粕样品中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发酵0 d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数量为9.33×10^5 copies/g,发酵至5 d接种菌数量为4.16×10^8 copies/g。由此可见,本试验建立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快速定量发酵豆粕中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数量。
- 杨湘黔崔京春曾诗娴成丽张珂彬胡晓红鲍雅静
- 关键词:发酵豆粕解淀粉芽孢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GYRA基因
- 荧光定量PCR测定粗品肝素钠DNA提取液中反刍基因及猪基因的浓度被引量:2
- 2021年
- 采用细胞裂解和蛋白酶K消化技术,结合DNA制备柱选择性吸附DNA的方法提取粗品肝素钠中的动物DNA,将DNA标准溶液、粗品肝素钠DNA提取液分别与相应的PCR试剂混合,进行PCR扩增,测定粗品肝素钠DNA提取液中反刍基因及猪基因浓度。结果表明,反刍基因浓度在0.01~1000 pg·μ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猪基因浓度在0.1~10000 pg·μ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适用于粗品肝素钠动物来源的种属鉴别。
- 李宁李丽红米文强张雪霞任风芝刘建芬
- 数字PCR及荧光定量PCR测定豆乳饮料转基因成分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研究将转基因启动子CaMV35s、终止子NOS基因作为靶标,内标选择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分别采用微滴式数字PCR及实时荧光PCR对标准品转基因大豆进行检测,实测20批次豆乳饮料转基因成份。结果显示,与实时荧光PCR相比,微滴式数字PCR对转基因筛查浓度检测低限、含量低限均较低,分别为0.04 ng/反应、0.05%,与欧盟转基因标识阈值要求符合。20批次样品中有16批次经过不同平台检测结果为阴性,1批次为阳性,3批次经过数字PCR检测获得准确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能对实时荧光PCR起到辅助检测作用。
- 张彦斌景利斌高智慧赵晓娜张宏博
-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豆乳饮料转基因成分
- 叠氮溴化丙锭结合荧光定量PCR测定布鲁氏菌活菌数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20年
- 为简便、快速测定宿主体内或细胞内布鲁氏菌的活菌数,本研究以布鲁氏菌单拷贝bcsp31基因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反应条件及叠氮溴化丙锭(PMA)最佳使用浓度与曝光时间,建立了一种测定布鲁氏菌活菌数的叠氮溴化丙锭--荧光定量PCR方法(PMA-qPCR),并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结果显示,建立的qPCR标准曲线Ct值与质粒标准品拷贝数对数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布鲁氏菌S2株扩增结果为阳性,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副溶血弧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其对布鲁氏菌S2的检测限为10~3cfu/mL,比常规PCR方法敏感性高100倍;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间及批内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为0.63%~2.04%,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对不同比例布鲁氏菌S2活菌/死菌混合样品定量测定,结果显示随活菌比例的增大,测得的活菌数与常规qPCR测定值越接近,表明经优化处理的PMA有效抑制了qPCR对死菌DNA的扩增,但对活菌的qPCR扩增无影响。将该方法与平板计数法共同测定TSB纯培养的布鲁氏菌S2活菌数,结果二者的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随后利用这两种方法同时测定两种不同浓度的S2侵染巨噬细胞后的胞内活菌数,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值虽然均差异显著(p<0.05),但测得的活菌数均在一个数量级且变化趋势一致,并均与侵染的活菌数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MA-qPCR检测方法可以对布鲁氏菌活菌实现快速定量检测,为布鲁氏菌活菌数测定相关研究提供可行技术。
- 张士军常恒祯王路鹿翟菲菲鞠丹迪胡盼卢士英李岩松周玉柳增善李兆辉任洪林
- 关键词:布鲁氏菌
- 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的抗干扰能力评价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评价总胆红素、三酰甘油、血红蛋白和总免疫球蛋白G(IgG)对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的干扰。方法参照EP7-A2方案对HBV DNA测定进行干扰评价试验。采用配对差异试验验证厂家的干扰声明,对不符合声明的干扰物通过剂量效应试验分析干扰物浓度与干扰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配对差异试验结果显示476.0μmol/L总胆红素、34.0 mmol/L三酰甘油、2 g/dL血红蛋白对HBV DNA测定无干扰;40 g/L总IgG对HBV DNA测定有负干扰。剂量效应试验结果显示总IgG对HBV DNA测定可产生非线性负干扰。结论总胆红素、三酰甘油和血红蛋白对HBV DNA测定的干扰评价均符合厂家干扰声明;总IgG不符合声明。临床实验室应注意总IgG对HBV DNA测定的干扰,避免分析误差。
- 李育敏阚丽娟张水兰汤花梅许晓清熊丹张秀明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总胆红素三酰甘油免疫球蛋白G
- 双重荧光定量PCR测定CAR拷贝数的方法和试剂盒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双重荧光定量PCR测定CAR拷贝数的方法和试剂盒以及引物对。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所述方法的引物对,其选自如下的3个引物对中的任意一个、两个或者3个:引物对1,SEQ ID NO:1和SEQ ...
- 钱其军金华君郝方元王超孙娟娟
- 文献传递
- 多重荧光定量PCR测定登革热Ⅰ~Ⅳ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评价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重荧光定量PCR测定登革热Ⅰ~Ⅳ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评价。方法针对登革热Ⅰ~Ⅳ型使用自建的引物探针对反应条件及温度进行调整,且对阳性样本进行不同浓度的稀释,检测自建多重荧光定量PCR在登革热Ⅰ~Ⅳ型测定中的重复性、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6份登革热阳性样本通过自建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全部能够显示明显的S曲线扩增,且与原有确证方法相比,不同型别的结果一致。其他10份病毒阳性样本及阴性样本全部没有显示扩增曲线,提示自建的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分别检测登革热Ⅰ~Ⅳ型,变异系数(CV%)值水平范围:0.51~5.51,提示重复性较好。使用自建的多重荧光定量PCR对登革热不同型别进行检测的平均用时与ELISA法相比无显著差异(t=1.561,P>0.05)。通过自建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测定通过仪器来完成核酸的自动提取,在仪器当中加样、上机之后不需要另外的操作,充分降低了发生污染的风险。结论本次研究设计建立的登革热Ⅰ~Ⅳ型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重复性、灵敏性及特异性方面均较为理想;且相比ELISA法在加样后无需另外手动操作,更加简易方便。
- 费云霞张祥波何韬张雨婷高依丹高岭王洁陈公英
- 关键词:登革热荧光定量PCR血清型病毒载量
- 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应用探讨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批内不精密度和批间不精密度数据评定A类不确定度,采用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EQA)数据评定B类不确定度;根据A类和B类不确定度结果确定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利用不确定度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并建立不确定度报告模型。结果采用EQA靶值评定偏移引入的不确定度Ubias,以偏移与偏移的标准差评定偏移的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1(k=1.96,n=2)在检测值为103和106 IU/ml时分别为0.330 2和0.249 6,而以方法和实验室偏移评定偏移的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2分别为0.307 6和0.239 4;采用同方法组均值评定Ubias,U1分别为0.315 9和0.230 4,U2分别为0.292 2和0.219 3。如前后两次检测结果均在本实验室测量,取U为0.330 2,两者差值≥0.46(LOG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引入扩展不确定度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有助于临床对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及抗病毒疗效的评价。
- 李育敏徐怡阚丽娟张水兰汤花梅许晓清熊丹张秀明
-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乙型肝炎病毒
- 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室间质评结果的回顾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检测可能存在的误差,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18年上半年该实验室参加卫计委临检中心HBV DNA项目EQA的结果,采用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得分和Z比分数/标准差指数(standard deviation index,SDI)对数据进行统计,绘制休哈特控制图,结合室间质评质量控制规则分析EQA结果。结果 PT得分为100%,结果合格,当前性能为满意,累积性能为成功。│Z│<2.0结果满意,但休哈特图和用SDI和允许误差(allowed error,EA)表示的质控规则分析结果均提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结论通过Z比分数SDI和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对EQA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识别HBV DNA定量检测系统存在的潜在系统误差和/或随机误差,以指导实验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 李育敏阚丽娟张水兰汤花梅李方勇许晓清熊丹张秀明
- 关键词:室间质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