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9篇“ 茶树叶“的相关文章
- 一种茶树叶特征信息高光谱提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叶特征信息高光谱提取方法,包括在预处理后的茶树叶图像上选取特征区域,采集特征区域内茶树叶光谱信息,由高光谱图像得到主成分图及特征波段的灰度图,从该特征波段的灰度图中提取纹理参数图,用纹理参数并对茶树叶...
- 张玉龙张玉星沈燕
- 茶树叶的发酵物用于抗老化、美白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物领域,尤其是有关于茶树叶的发酵物用于调控基因表现量及抗老化、美白、提升免疫力与降低脂肪累积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树叶的发酵物用于调控CCT基因、Pink1基因、PARP2基因、MITF基因、UNG基...
- 林咏翔庄伟秀
- 茶树叶提取物复配壳聚糖对苹果采后病害抗性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茶树叶提取物与壳聚糖复配处理对苹果采后主要病害的影响,首先通过离体试验筛选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复配组合,以‘短枝富士’苹果为材料,采用复配组合浸泡果实10 s,24 h后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osis.expansum)或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的方法,研究了抗病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20%茶树叶提取物与1.5%壳聚糖等比复配抑菌效果最佳;与对照组和壳聚糖处理组相比,茶树叶复配壳聚糖处理组苹果青霉病和灰霉病病斑显著降低(P<0.05);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升高,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累积(P<0.05)。可见,茶树叶复配壳聚糖可通过诱导苹果病程相关蛋白和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响应,促进抗性次生代谢物质积累,抑制病斑直径,减缓病害发生。
- 姚悦余庭庭张瑞包会英周会玲
- 关键词:苹果茶树叶壳聚糖青霉病灰霉病
- 氟胁迫条件下茶树叶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 2024年
- 为了筛选氟胁迫条件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部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以课题组前期筛选的低氟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和高氟茶树品种金观音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分析氟胁迫条件下(0.42 mmol·L^(-1)NaF)8个候选内参基因(CsACTIN、CsEF-1α、CseIF-4α、CsGAPDH、CsPP2A、CsTBP、CsTIP41和CsUBC)在茶树不同叶位(新梢和老叶)、不同胁迫时间(0、1、3、7 d)的表达稳定性。结果显示,在氟胁迫条件下,茶树新梢中最优内参基因组合是CsEF-1α、CsTIP41、CsTBP和CsACTIN,老叶中最优内参基因组合是CsPP2A和CsUBC。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优内参基因组合分析氟输出蛋白基因(CsFEX)的表达情况,发现CsFEX在两个茶树品种的新梢和老叶中的表达趋势一致,说明筛选的内参组合可用于氟胁迫条件下茶树新梢和老叶中目的基因的检测。
- 李庆会李睿温晓菊倪德江王明乐陈玉琼
- 关键词:茶树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 基于图像分析的茶树叶齿形态特征量化研究
- 2023年
- 茶树叶齿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这一标准的判定主要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在现有的图像识别算法基础上,引入根据叶片几何形态特征设计的自定义卷积算子进行优化,提出了一套基于叶片图像分析的茶树叶齿特征量化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叶片面积、周长和叶齿数量等基本参数,并能通过自定义算子对叶齿锐度、叶齿深度和叶齿密度等描述性指标进行量化。量化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具有重复性强、稳定性高的特点。相较于人工主观辨识,该方法的测定时间不超过30 s,有效提高了茶树叶片叶齿形态特征评价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茶树种质资源的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 唐敏钟奇天徐进肖富良李解翟秀明侯渝嘉谷雨
- 关键词:茶树叶片
- 茶树叶提取物对富士苹果耐贮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陕茶一号”茶树叶提取物成分,研究了茶树叶提取物对苹果采后贮藏保鲜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源成分对苹果的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茶树叶提取物通过缓解红富士苹果硬度与降低可滴定酸,延长转换可溶性固形物时间,推迟呼吸峰值出现。同时,茶树叶提取物提高红富士苹果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次生代谢物质总酚和类黄酮,有效降低丙二醛含量。
- 姚悦余庭庭张瑞包会英周会玲
- 关键词:苹果茶树叶贮藏保鲜
- 一种纳米技术保持茶树叶活性的专用隔热膜网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技术保持茶树叶活性的专用隔热膜网,属于农业种植设备领域。所述膜网,包括多根并列设置的网丝;相邻的网丝紧密贴合以形成至少部分的网;网丝包括多个从内至外套设分布的弧形片;位于最外层的弧形片裸露在空气中以受...
- 韩国方
- 基于同质园的不同品种茶树叶性状变异及经济谱
- 2023年
- 为了解同质园中不同品种茶树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和资源权衡策略,以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圃内的30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品种的叶面积(LA)、叶厚(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组织密度(LTD)以及叶片主要化学性状(C、N、P、C/N、N/P、N/P)间的差异,明晰叶功能性状及叶经济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30种茶树品种的SLA、LA、LDMC、LT、LTD的平均值分别为134.507 cm^(2)/g、12.747 cm^(2)、0.274 g/g、0.254 mm、0.031 mg/mm^(3),LA变异最高(8.11%),其次为LTD、LT,SLA与LDMC变异最小(4.53%-8.11%);C、C/P、N、C/N、P、N/P的平均值分别为480.448 mg/g、63.873、37.844 mg/g、12.891、7.676 mg/g、4.972,其中N/P的变异最高(3.05%),其次为C/P、P、N,C/N与C变异最小(0.34%-3.05%).不同品种茶树各叶功能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主要叶形态性状指标中以LDMC(4.53%)的变异程度为最低,是茶树资源获取轴上较为稳定的变量;(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LDMC与SLA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LTD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SLA与LT、LDMC、LTD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推测茶树有可能是通过平衡这4种叶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应环境的变化;(3)前4个主成分共同解释了叶功能性状总变异的84.73%,11种叶功能性状中,C/N、N/P、C、LTD等4种叶功能性状可以作为反映茶树植物适应所处生境的主要指标;(4)乌牛早、大叶龙、香山早、黔湄809、翠玉、蜀永401、菊兰春这7种茶树靠近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端,而安徽3号、八仙茶、肉桂、乌叶单丛这4种茶树靠近缓慢投资-收益型端,舒茶早、南江1号、古蔺牛皮茶、川沐28这4种茶树倾向于营养的器官储存来保持自身优势,云大种、香山早这2种植物则倾向于高速生长来保持自身优势,其余茶树品种倾向性不明显.本研究表明SLA、LDMC、N、P以及LT等指标的组合变化与
- 陈瑶余雯静陈珑郭汝凤吴承祯李键
- 关键词:茶树叶性状
- 荸荠茎点霉侵染茶树叶部组织后MYB108与ERF054-like的抗病功能分析
-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气候环境适宜茶树生长。由病原真菌引起的茶树病害种类多、危害重、易发生,已成为影响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是本课题组从贵州余庆松烟镇二龙村...
- 夏仲秋
- 关键词:基因沉默GUS染色
- 我国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绿色防控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 2023年
-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而真菌病害是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缺乏安全、有效、经济的绿色防控措施,限制了我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我国茶树病害绿色防控的难题,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概述了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流行、病害病原的鉴定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工作,系统梳理了茶树健康栽培、免疫诱抗、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的现状,重点探讨了我国茶树真菌病害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我国茶树真菌病害绿色防控的对策和实现路径。
- 赵永田马悦SHETH Sujitraj胡德禹陈卓
- 关键词:茶树真菌病害绿色防控
相关作者
- 阮建云

- 作品数:259被引量:1,845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研究主题:茶树 茶园 茶叶 茶园土壤 名优茶
- 石元值

- 作品数:227被引量:1,627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研究主题:茶树 茶叶 茶园 茶园土壤 名优茶
- 陈宗懋

- 作品数:444被引量:2,854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研究主题:茶叶 茶树 农药残留 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
- 倪康

- 作品数:102被引量:31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研究主题:茶树 茶园 名优茶 采摘 采茶机
- 宛晓春

- 作品数:640被引量:3,639H指数:3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茶叶 茶树 茶氨酸 绿茶 儿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