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篇“ 苏瓷瓷“的相关文章
小说的身体话语叙事
2017年
身体话语叙事,构成小说叙事的独特形式。以一种极具官能感的手法描写了现代人从孤独至绝望撕裂的精神体验,身体不仅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利器,身体更是撕裂的主导与本源。笔者试图从人类共有的身体体验切入,探讨与追问笔下身体的独特意蕴。
徐诺琦竺建新
关键词:苏瓷瓷身体话语孤独
与虚无和好——
2016年
是80后作家中极其独特的一个。这独特不仅仅在于她的经历,也不仅仅在于她的文学风格——与残雪一样,她也是一个宣称"为了复仇写小说"的人~1,残雪的"复仇"指向的是专制文化对于个性独立的压迫,她的复仇则是指向日常生活的困窘与残缺对生命活力和人性丰满的荼毒与戕害。在普遍热衷于书写小温情、小感伤的80后作家当中,犹如一个刀尖上的舞者,时时让人感觉到尖锐刺痛。
黄江苏
关键词:文学风格虚无感文学生涯
影记
2015年
关在北京一家宾馆里,开始写人生中第一个电影剧本。导演是超级大好人。告诉我,不要焦虑,我给你五年的时间完成。
苏瓷瓷
关键词:小说文学文学作品现代文学
散文三则
2014年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子》中写道:“女性要超越不平等,首先得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这房子包括适当的物质条件,而更主要的是女性完全自己主宰自己的心灵……”
苏瓷瓷
关键词:散文伍尔芙女作家女性心灵
最亲密的敌人与最残酷的自己——小说观察
2014年
在"80后"作家中,湖北十堰的是产量少而风格又很独特的一个,她以她为数不多的作品(包括诗歌和小说)建构起自己的风格,令人印象至深。她的小说在刻骨的清醒、冷静的观察以及不动声色的叙述中,直指人们内心深处最幽暗的角落和不可回避的"暗疾",给读者以刺痛之余,也让读者不得不深思。她的小说虽大都关乎"疾病的隐喻",但她能有效突破既有的精神病叙述的传统,进而使得惯常意义上的健康与疾患、正常与异常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模棱两可,她的小说对认识并直视"人"之内心世界的坚硬与复杂有着不容否认的参考价值。
徐勇
关键词:小说观敌人内心世界
铿锵玫瑰 乡丘腾辉——以梅洁、乔星明、为例闲话散文
2011年
近年来,十堰女作家的创作已然成为不可漠视的明丽景象。梅洁、乔星明、三人各具特色,所擅长各有不同。惟一点不容疏略:同为故乡人。追览她们的散文随笔,更能切实地抚摩到这一脉动。
李娜
关键词:苏瓷瓷散文故乡
自我的失落与复归——评《李丽妮,快跑》
2011年
《李丽妮,快跑》取材于精神病院的生活,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说明有时理性与疯癫并无绝对界限,医生与病人的角色亦无法确定,自我处在一种完全失落的状态之中:人们因为利益而彼此对立,互为他者,迷失自我,以至肆意践踏他人。小说主人公李丽妮的反抗———逃离精神病院表达了作者对找回自我、复归人性的强烈渴望,尽管反抗十分微弱,但异常坚定、无畏。
杨雪
关键词:疯癫自我反抗
小说论
2009年
在湖北作家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体。疯癫是她小说一贯的主题,她认为世界就是一个精神病院,她小说中的正常人与不正常人能够互相确证,对疯癫细致入微的书写和对人性最隐秘的脆弱与阴暗的体察表现了眼光的犀利与独特。作为女性作家,小说中也充分书写了女性身体的成长与觉醒,可是这种成长与觉醒的过程是充满了血腥与疼痛的。热衷于对仇恨的反复书写,远离温情与温馨,弥漫在小说中的是一种深深的荒凉感。
马英
关键词:苏瓷瓷疯癫身体荒凉
网络生态与作家成长——创作道路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作为一位从网络上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的创作道路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凸显了新一代作家成长的特色。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为她提供了适宜的创作平台,可遇不可求的生活经历使她较早地直面了人性的荒谬与荒诞,与生俱来的敏感、忠实于内心的秉赋和天生的语言表现能力使她具备了成长为优秀作家的条件,善于把握机遇、执着的艺术追求和淡泊的情怀更让她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愈行愈远。是一位很有潜力的青年作家。
彭松乔
关键词:苏瓷瓷网络生态青年作家
2008年
,女,1981年生。2003年开始写作,曾与张悦然一起获得"春天文学奖",短篇小说《李丽妮,快跑》入围"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作品散见《收获》《花城》《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芳草》等刊物。现居湖北十堰。
关键词:中国小说文学传统

相关作者

李娜
作品数:17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研究主题:《示众》 怀旧 民间故事 鲁迅小说 乌托邦
田频
作品数:12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笔下 文化 当代命运 传承者 《格萨尔王》
荣光启
作品数:103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诗歌写作 新诗 闻一多 诗人 现代汉诗
吴艳
作品数:48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闻一多 札记 艾略特 风骨
张祯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意象 《长生殿》 兴亡 主题变奏 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