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1篇“ 节律性变化“的相关文章
- 乳房炎对奶牛乳成分、氧化应激水平、炎性因子含量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通过采集乳房炎阳性(n=5)和健康奶牛(n=10)3个时间点(0:00、8:00、20:00)的血液和乳汁样本,使用乳成分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两组奶牛血液和乳汁中氧化应激水平、炎性因子含量与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健康奶牛在3个时间点的乳脂率、乳糖率、总固体和尿素氮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健康组相比,乳房炎组乳脂率、乳糖率、总固体与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显著升高。奶牛乳汁中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丙二醛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乳房炎组血浆和乳汁中的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含量显著升高。与健康组相比,乳房炎组血浆中促炎因子IL-8与IL-1β和生物钟基因NR1D1、CRY1的表达差异显著;奶牛乳汁中的炎性因子、生物钟基因和酪蛋白基因的表达均具有昼夜差异,且乳房炎组乳汁中的促炎因子CCL5、IL-8、IL-1β、IL-6与抗肿瘤因子TNF-α的表达显著升高,抗炎因子IL-10和生物钟基因NR1D1、BMAL1、DBP的表达显著降低,酪蛋白基因CSN1S1、CSN2、CSN3的表达显著降低,并且丧失昼夜差异。综上所述,奶牛乳成分具有昼夜变化;健康奶牛体内的氧化应激因子含量、炎性因子含量、生物钟基因和酪蛋白基因的表达均呈现昼夜变化,在患乳房炎的奶牛血液和乳汁中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乳汁中生物钟基因和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降低,提示奶牛体内生物钟系统的改变可能与乳房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一定的潜在联系。这些研究结果为从生物钟角度防制奶牛乳房炎提供了前期基础和理论依据。
- 金梦冬张靖王博刘田刘祖培张海森靳亚平陈华涛
- 关键词:乳成分氧化应激昼夜节律乳房炎
- SPF雏鸡感染空肠弯曲杆菌后盲肠微生物节律性变化
- 孙雨情
- 生长猪结肠乳酸菌菌群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生长猪在24 h内结肠乳酸菌的多样性变化、丰富度变化与节律性变化。【方法】选取6头装有结肠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于清晨6:00开始,每隔3 h连续采集一天内生长猪的结肠食糜,提取DNA,用乳酸菌特异性引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在属和种水平上分析结肠乳酸菌菌群丰度与节律性变化。【结果】生长猪结肠乳酸菌在24 h内Chao1和Simpson指数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属水平上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一天内在6:00时相对丰度最低,为94.15%,18:00时相对丰度最高,为97.46%;种水平上Lactobacillus johnsonii相对丰度最高,一天内在3:00时相对丰度最低,为47.66%,18:00时相对丰度最高,为71.59%,Lactobacillus reuteri丰度次之。生长猪结肠乳酸菌中46个核心OTU具有节律性,均为Lactobacillus;而在种水平上Lactobacillus gasseri、Lactobacillus johnsonii、Lactobacillus sp.KC45a和Lactobacillus reuteri显现出节律性(P<0.05)。【结论】生长猪结肠乳酸菌在24 h内多样性发生显著性变化,在种水平上显现出节律性,丰富了我们对猪肠道微生物昼夜节律的了解。
- 冯露分王红玉苏勇朱伟云
- 关键词:生长猪乳酸菌昼夜节律
-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猪肠道乳酸菌菌群发育和昼夜节律性变化
- 乳酸菌是一类能够发酵碳水化合物大量产生乳酸的细菌,其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肠道的生长发育,抑制炎症的发生,改善免疫功能,在保障动物健康上发挥重要作用。乳酸菌作为猪肠道中的优势菌,其益生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 冯露分
- 关键词:乳酸菌高通量测序昼夜节律
-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探讨疾病节律性变化与管理方法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的疾病管理要点和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尿路感染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专科管理,评估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维护、健康教育、安全管理等。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探讨疾病节律性变化进行管理。综合分析中医时间医学在疾病管理中的优势及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中医时间医学在疾病的病因分析、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展、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疾病的预防阶段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观察组患者对证候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功能恢复等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探讨疾病节律性变化,有助于提升专科管理水平。
- 朱晓霖王莉萍张丽丽
- 关键词:中医时间医学医院管理
- 基于“肾气-天癸”节律性变化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发生机制被引量:5
- 2022年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属中医学“骨枯”“骨痿”等范畴。肾气-天癸的变化节律与人体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极为相似。本文基于肾气-天癸的节律性变化,从肾气-天癸变化具有节律性、肾气-天癸节律性变化决定女子骨骼盛壮与痿弱及肾气-天癸通过冲任-胞宫节律性调控女子骨骼状态3个方面,探讨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发生机制,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韩一旦张海凤卓俊宽许云腾张欣段辛威朱在师李西海
- 关键词:肾气生物节律
- 海洋酸化和低氧及其节律性变化对海蜇碟状幼体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作为重要的环境问题,海洋中pCO_(2)和溶解氧的失衡及富营养化加剧了许多沿海生态系统的酸化和低氧现象。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为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具有食用价值及潜在药用价值。本研究评估了海蜇碟状幼体在海洋酸化和低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碟状幼体暴露于两个pH水平(酸化pH 7.6,正常pH 8.1)和两个溶解氧水平(低氧2mg·L^(-1),常氧7mg·L^(-1))维持7d,胁迫因素维持恒定或昼夜节律性变化,测定其伞部直径、收缩频率及酸碱平衡、免疫和抗氧化相关酶活力。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和低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海蜇碟状幼体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且酸化和低氧之间表现出部分拮抗作用,昼夜波动的暴露模式对海蜇碟状幼体的损伤程度大于恒定的暴露模式。
- 吴钟启悦王雷陈立飞李秀保董志军
- 关键词:海蜇海洋酸化日变化生理生态
- 海洋酸化和低氧及其节律性变化对海蜇的生理效应
- 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作为重要的环境问题,海洋中p CO2和溶解氧的失衡及富营养化加剧了许多沿海生态系统的酸化和低氧现象,并且海水p H和溶解氧又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海蜇(Rhopilema escul...
- 吴钟启悦
- 关键词:海蜇海洋酸化生理生态
- 运动诱发骨骼肌损伤后时钟基因调节MyoD的节律性变化研究
- 研究目的: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靶点效应一直是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新近研究表明,骨骼肌是维持人体外周生物节律的重要器官,而生物节律尤其是核心时钟基因也可调控肌肉生理功能,进而影响运动能力与运动表现。因此,...
- 丁海丽黄增浩夏雨傅泽铤
- 关键词: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时钟基因BMAL1MYOD
- 孕期子痫前期中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孕期血压节律性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孕期子痫前期中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孕期血压节律性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50例孕期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60例孕期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相关指标、肾功能、不同严重程度子痫患者24 h血压及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Scr、SU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者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血压均低于重度子痫前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孕期子痫前期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充分了解患者血压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治疗的效果,为合理安排治疗及护理操作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子痫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赖慧超罗绍芳谢姗钟艳兰
- 关键词:24H动态血压监测肾功能
相关作者
- 董双林

- 作品数:587被引量:5,014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刺参 凡纳滨对虾 对虾 盐度 混养
- 韩仲岩

- 作品数:210被引量:1,414H指数:18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塞 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脑缺血
- 冯斌

- 作品数:35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晚期胃癌 顺铂 氟尿嘧啶 恶性心包积液 肿瘤
- 信建豪

- 作品数:84被引量:240H指数:7
- 供职机构:黄河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化学实验 分子印迹 中药材 箱体 教学改革
- 王哲海

- 作品数:146被引量:87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 化疗 晚期胃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