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篇“ 自然闭合“的相关文章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诊断及出生后随访其自然闭合中的价值
2024年
采用超声心动图针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实施产前诊断,并对其出生后自然闭合实施随访,以探讨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出的56例单纯VSD胎儿,总结超声心动图诊断特征,并对VSD胎儿出生后1年随访的自然闭合情况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56例VSD胎儿中:腹部缺损、肌部缺损、漏斗部缺损以及膜部和肌部同时缺损各自数量分别为34例、18例、2例以及2例。1年后对VSD胎儿自然闭合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统计,腹部缺损闭合率为50%(17/34),肌部缺损闭合率为100%(18/18),漏斗部缺损和多发性缺损闭合率为0。对其闭合率实施对比发现漏斗部缺损和多发性缺损闭合率最低,肌部缺损闭合率最高,差异对比P<0.05;通过超声心动图统计不同缺损内径患者的闭合率,结果发现≤3.0mm缺损胎儿的闭合率最高,>5.0mm缺损胎儿的闭合率最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 在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诊断及出生后随访其自然闭合中,超声心动图均具备重要应用价值,是当前一个可靠、无创以及安全检查方法,能够为闭合情况监测和治疗方法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高建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自然闭合
新生儿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与膜部型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的相关研究
蔡广磊
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筛选羊水中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差异代谢物
2022年
目的通过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羊水中室间隔缺损(VSD)自然闭合差异代谢物。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临床遗传实验室进行产前诊断的羊水样本14例,其中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存在VSD且产后随访VSD自然闭合胎儿母体羊水样本5例,对照组为产前诊断为VSD但产后随访未自然闭合胎儿母体羊水样本9例,采用GC-TOF/MS技术检测所有样本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比较VSD自然闭合组和未自然闭合组代谢谱差异,通过多维和单维统计分析寻找差异代谢物。结果PCA和OPLS-DA模型均显示VSD自然闭合组和未自然闭合组间无明显分离趋势。单维和多维分析均显示鼠李糖和苯甲酸在VSD自然闭合组较未自然闭合组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发现了VSD自然闭合差异代谢物,为预测VSD能否自然闭合提供了潜在的标志物,也为VSD自然闭合病理机制的探索提供更多线索。
李雅红杨佩颖张晓娟孙云胡平蒋涛许争峰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代谢组学自然闭合
用于ESD保护的自然闭合的MEMS开关
本公开总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ESD的MEMS器件。使用接触开关来确保即使在没有施加偏置电压的情况下,两个电极之间也存在闭合的电接触。
罗伯托·彼得勒斯·范·卡普恩兰斯·巴伦罗伯特·加迪理查德·L·奈普
文献传递
超声心动图评价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的临床价值
2021年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内径对新生儿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其预测早期动脉导管自然闭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72例出生24 h内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存在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新生儿,利用超声心动图于肺动脉长轴切面测量PDA内径(DAD)/体表面积(BSA)、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主动脉根部内径(A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AO、导管处分流速度及压差、肺动脉收缩压(PASP),对新生儿进行随访,在无药物及手术干预前提下,1周内动脉导管未闭者纳入PDA组,1周内动脉导管成功闭合者纳入自然闭合组。比较两组的各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分析动脉导管内径与PASP、LA/AO,LV/AO、导管处分流速度及压差的相关性,并用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预测新生儿PDA自然闭合的价值。结果:PDA组的DAD/BSA、PASP、LA/AO、LV/AO均高于自然闭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导管处分流速度及压差均低于自然闭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AD/BSA、PASP、LA/AO、LV/AO、导管处分流速度及压差预测PDA早期能否自然闭合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9.45 mm/m^(2)、42 mmHg、1.56 、2.15、2.34 m/s、21.5 mmHg。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导管内径与PASP、LA/AO、LV/AO均呈正相关(r=0.66、0.77、0.36,P<0.05),DAD/BSA与导管处分流速度及压差呈负相关(r=-0.42、-0.46,P<0.05)。结论:动脉导管内径影响新生儿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能够预测其早期动脉导管自然闭合的情况,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适宜的治疗时机。
詹自玉郭薇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超声HD-FLOW在单纯室间隔膜部缺损的产前诊断及出生后自然闭合率的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HD-FLOW在胎儿室间隔膜部缺损(VSD)的产前诊断及出生后自然闭合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应用GE Voluson E8 HD-FLOW功能,对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40000余名孕妇中共筛查出280例孕22~30周的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室间隔膜部缺损宽度≤3mm、3~5mm两组为研究组,≥5.0mm为对照组,跟踪随访出生后3年的自然闭合率。结果:经跟踪随访发现,胎儿期室间隔膜部缺损口≤3.0mm,出生后自然闭合率达到97.5%;缺损口3.0~5.0mm,自然闭合率达到92.8%;缺损口≥5.0mm,自然闭合率达到63.6%。≤3.0mm组与3.0~5.0mm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m组与≥5.0mm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0~5.0mm组与≥5.0mm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数据发现,缺损口越小,出生后自然闭合率越高,为临床适时终止妊娠和生后医学干预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诊断依据。
杨成
关键词:闭合率
超声心动图预测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以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AMVSD)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其预测AMVSD自然闭合的价值。方法选取66例经我院超声科诊断为AMVSD的患儿,根据是否自然闭合将其分为自然闭合组(n=38)和未闭合组(n=28),测量间隔膜部瘤的基底宽度、膨出高度、破口宽度和破口数量,计算基底宽度/膨出高度比值、破口宽度/基底宽度比值及多破口占比。记录患儿身高及体质量,计算其体表面积,以体表面积校正基底宽度(基底宽度/体表面积)、膨出高度(膨出高度/体表面积)和破口宽度(破口宽度/体表面积)。比较2组各参数的差异,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及其产生的Logit(P)的ROC曲线,评价Logistic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 2组体表面积(X_1)及破口宽度/体表面积比值(X^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10.986+21.484 X1+0.278 X2(χ~2=19.67,P<0.001);回归模型预测AMVSD自然闭合的准确率为74.24%(49/66)。ROC曲线的AUC为0.801±0.054(P<0.001),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联合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较精准地预测AMVSD的自然闭合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张昕彤李欣洋任卫东宋光王南崔莉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描记术LOGISTIC模型
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动脉导管自然闭合的研究
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主动脉弓降部与肺动脉之间胎儿循环的正常通道.胎儿期,多种因素维持动脉导管的持续开放,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胎儿期宫内的低氧分压及环氧化酶介导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
郭薇詹自玉欧宓
关键词:新生儿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自然闭合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1、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of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2DE-S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aten...
詹自玉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
文献传递
用于ESD保护的自然闭合的MEMS开关
本公开总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ESD的MEMS器件。使用接触开关来确保即使在没有施加偏置电压的情况下,两个电极之间也存在闭合的电接触。
罗伯托·彼得勒斯·范·卡普恩兰斯·巴伦罗伯特·加迪理查德·L·奈普

相关作者

张惠
作品数:31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驱动盘 电锤 钻夹头 乘员 前胸
邱清盈
作品数:225被引量:617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钻夹头 电锤 驱动盘 液压挖掘机 磁力
孙锟
作品数:521被引量:1,56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儿童 超声心动图诊断
冯培恩
作品数:362被引量:1,907H指数:2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液压挖掘机 挖掘机 钻夹头 挖掘机器人 产品设计
王朝霞
作品数:19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钻夹头 锁紧 冲击锤 液压 液性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