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篇“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腰椎-骨盆X线影像学特征定量分析探究
- 2025年
- 探讨正常人群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Superior cluneal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SCNES)患者在腰椎-骨盆X线影像学的差异性。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35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招募26名志愿者为正常组,所有受试者均拍摄站立位腰椎X正侧位线片、骨盆X正位片,所有X线片解剖结构清晰可见,运用Garestream影像系统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测量腰椎Cobb角、前突指数、弓顶距离、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骶骨-股骨-耻骨角(sacro-femoral-pubic angle,SFP)后,运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人群腰椎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患病组的前突指数、弓顶距离、腰椎Cobb角均小于正常组人群,其中弓顶距离、腰椎Cobb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突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人群骨盆影响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患病组的骶骨倾斜角、骶骨-股骨-耻骨角小于正常组人群,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在腰椎X线上表现为腰椎Cobb角减小、腰椎前突指数、弓顶距离减少,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少,腰椎退变增加是引发病的重要原因;在骨盆X线参数上表现为骶骨倾斜角及骶骨-股骨-耻骨减小,形成骨盆后倾,脊柱稳定性降低,为臀上皮神经在髂嵴处的压迫提供了条件;屯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形成是由于腰椎前凸减少和骨盆后倾,导致脊柱-骨盆稳定性改变,诱发本病发生。
- 王军许海莺胡翔赵玉焕田刚
-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COBB角
- 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探析
- 2024年
-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筋骨平衡”理论是中医骨伤科诊治筋骨疾病的重要理论,在脊柱筋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基于“筋骨平衡”理论对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梁箭田强
-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 陈小刚教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经验撷菁
- 2024年
-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筋错槽”“腰痛”等范畴,是引起腰臀部疼痛的常见原因。陈小刚教授认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可分为寒凝血脉、血瘀气滞、筋脉失养三大证型,治疗上主张内外兼治、分期论治、防治结合,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文总结陈小刚教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邹异吴健沈春萍陈培宏
-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小针刀
- 针刀密集松解术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针刀密集松解术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中冶医院2016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针刀密集松解术,对照组给予痛点封闭。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M-JOA)、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RMDQ评分、M-JOA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针刀密集松解术能够有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显著缓解疼痛及功能障碍,适于推广,且远期疗效好。
- 袁志强杨成周勇忠
- 关键词:腰痛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疗法
- 近10年中医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 2024年
- 查阅相关文献,从针刺、推拿、中药、针刀疗法4个方面对近10年中医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从而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中医疗法治疗本病具有较大优势,但大多数临床研究缺少对患者的随访,且未指出治疗点与病症诱发、加重的直接联系,存在治疗部位选择不充分的问题。今后临床研究应完善对患者远期疗效的观察,深入开展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相关的基础研究,使治疗选点更充分、更精确。
- 柯义泽秦晓光
-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刺推拿针刀
- 电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 2023年
-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组和内热针联合电针组(联合针组),每组40例。每组每周治疗2次,连续2周,共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联合针组临床效果优于内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针组低于内热针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针组高于内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8和TNF-α低于治疗前,且联合针组低于内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内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热针比较,电针联合内热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日常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IL-8和TNF-α水平有关。
- 何明伟曹静庞金磊王成彬孙海燕刘进德
-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神经卡压综合征
- 弧刃针治疗慢性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86例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研究弧刃针治疗慢性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5~76岁,病程1~38个月,均采用弧刃针治疗,无需其它药物处理,所有患者均治疗1次。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及24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24周随访时疾病疗效评分(WDE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86例患者经弧刃针1次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随着治疗后时间的进展(治疗后1周、2周、3周以及24周后随访时),患者VAS评分进一步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弧刃针在治疗慢性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24周后随访时,患者WDES评分总效率为98.8%(85/86例),说明弧刃针治疗慢性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确切,有效率高。结论弧刃针治疗慢性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显著确切,操作简便。
- 王学昌孟颖博张董喆马迎存牛朝阳曹玉净程少丹赵明宇
- 关键词: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
-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价值分析
- 2023年
- 探讨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年月:2015.04-2023.04;研究科室:中医骨科;患者类型:85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分组方式:双盲法机制分组,分为针刀组42例,参照组43例。针刀组用针刀治疗,参照组用常规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NRS(数字疼痛评分法)、ADL-B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分级、生活实际状况、JOA评分(下腰痛评分量表)。结果 针刀组中的治疗有效患者例数较多,(P<0.05)。实施前,两组的疼痛程度以及活动的受限情况几乎相同,(P>0.05);实施后,针刀组的疼痛减轻许多,活动有很好的改善,(P<0.05)。实施前,两组的步行能力情况无差别,(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步行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P<0.05)。实施前,两组的生活均受到影响,(P>0.05);实施后,针刀组的实际生活情况更佳,(P<0.05)。实施前,两组的下腰痛程度无差异,(P>0.05);实施后,针刀组下腰痛得到改善,(P<0.05)。结论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效果更佳显著。
- 卫理想
- 关键词:针刀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 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观察改良青龙摆尾针法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SCNES)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腰部功能评分表(JO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DAS)的影响,以评价其临床治疗...
- 张文超
-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疗效
- 齐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齐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气血不足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纳入符合要求的气血不足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72例,随机分为齐刺温针组与普通针刺组各36例。齐刺温针组予阿是穴处齐刺法配合...
- 杨杰
- 关键词:齐刺法温针灸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