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9篇“ 腹泻性贝毒“的相关文章
- 一种紫贻贝腹泻性贝毒质控样品的生产方法及质控样品
- 本申请涉及一种紫贻贝腹泻性贝毒质控样品的生产方法及质控样品。一种紫贻贝腹泻性贝毒质控样品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紫贻贝预处理后置于海水中进行饥饿培养,控制饥饿培养的水温为12‑16℃,对培养体系增氧曝气;持续培养7‑...
- 刘红兵高伟
- 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甲藻种子液接至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充分摇匀体系,进行静置培养;S2、吸取上一步得到的藻液,将其接种至二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进行静置培养...
- 刘红兵高伟于秋香陈晓磊
- 双壳贝类腹泻性贝毒抗性机制及其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 2023年
- 腹泻性贝毒(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是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某些双壳贝类对DSP毒素具有耐受性和抗性,可能与代谢速率、生物转化、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和磷酸酶突变等有关。为更全面了解贝类腹泻性贝毒研究进展,本文从DSP在双壳贝类中的类型、分布、累积转化、抗性机制及其去除途径进行了综述。
- 朱洁徐汇镔陆荣茂李佩珍周朝生胡园
- 关键词:腹泻性贝毒冈田酸双壳贝类抗性
-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多层感知机的贻贝中腹泻性贝毒快速无损检测被引量:2
- 2023年
- 以腹泻性贝毒(diarrheal shellfish poison,DSP)污染和未污染良好贻贝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950~1700 nm波长内各120个样本的光谱数据;分析确定适合贻贝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S)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来消除环境光的影响;构建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模型作为检测DSP污染贻贝的分类器。将240个样本构成的数据集按照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运行50次模型得到的准确率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指标,检测DSP污染贻贝的准确率达到99.94%。该研究所构建的基于NIS的MLP模型对DSP的检出限为35μg/kg。对于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数据集中训练集所占比重不同、小样本和类别不均衡等问题,分析了MLP模型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一阶导数光谱预处理的MLP模型对以上3种问题不敏感,说明该分类器泛化能力及鲁棒性较强。因此,将NIS与MLP分类器结合是一种可行的贝毒无损鉴别的新方法。
- 刘忠艳刘瑶乔付郝博麟姜微熊建芳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腹泻性贝毒贻贝多层感知机光谱预处理
- ^(13)C示踪技术在利玛原甲藻中腹泻性贝毒合成研究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选取具有显著产毒差异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SHG株与2XS株为研究对象,以2-^(13)C-甘氨酸为示踪原料结合高分辨质谱方法,为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毒素合成与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思路。结果表明,两株藻共发现16种腹泻性贝毒及其酯化态毒素成分。对照培养条件下SHG株(大田软海绵酸毒素含量为7.88 pg/cell,鳍藻毒素1含量为4.35 pg/cell)的产毒能力高于2XS株(大田软海绵酸毒素5.70pg/cell),而甘氨酸作为氮源培养条件可显著提高两株藻的产毒总量(P<0.05)。^(13)C-甘氨酸标记组与甘氨酸培养组单细胞产毒量无显著变化(P>0.05)。腹泻性贝毒被标记后其同位素异构体丰度发生变化,其中酯化态受^(13)C标记的影响程度更高,二级质谱图清晰表示出其碎片离子及脱水峰的标记情况。该方法直观阐明了甘氨酸可作为P.lima标记原料的产毒供体,并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方法首次实现了酯化态的同步标记,有助于腹泻性贝毒生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 张昊宇谭志军郑关超吕颂辉吕颂辉吴海燕
- 关键词:利玛原甲藻
- 一种紫贻贝腹泻性贝毒质控样品的生产方法及质控样品
- 本申请涉及一种紫贻贝腹泻性贝毒质控样品的生产方法及质控样品。一种紫贻贝腹泻性贝毒质控样品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紫贻贝预处理后置于海水中进行饥饿培养,控制饥饿培养的水温为12‑16℃,对培养体系增氧曝气;持续培养7‑...
- 刘红兵高伟
- 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腹泻性贝毒的原甲藻人工海水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甲藻种子液接至一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充分摇匀体系,进行静置培养;S2、吸取上一步得到的藻液,将其接种至二级混合海水培养液中,进行静置培养...
- 刘红兵高伟于秋香陈晓磊
- 一种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荧光检测试纸及其检测方法
-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免疫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荧光检测试纸及其检测方法。所述试纸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左到右依次固接有加样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检测带和参...
- 卢士英王菡王洋李岩松任洪林胡盼柳增善周玉曹旗郑宇
- 文献传递
- 海藻中OA、DTX1和DTX2三种腹泻性贝毒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藻中OA、DTX1和DTX2三种腹泻性贝毒的检测方法,能够对饲料饵料的海藻以及水体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提前的风险预警,所采取的的技术方案是:海藻中OA、DTX1和DTX2三种腹泻性贝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 刘慧慧任传博孙伟孙春晓韩典峰罗晶晶薛敬林张华威黄会
- 3D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在腹泻性贝毒分析中的应用
- 腹泻性贝类毒素由鳍藻属和原甲藻属藻类产生的天然物质,其中大田软海绵酸(OA)是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食物链可存在于双壳类产品中,误食这些贝类产品会引起腹泻、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OA残留亟需严格监测。然而双壳...
- 吴梦琴
相关作者
- 刘仁沿

- 作品数:62被引量:48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腹泻性贝毒 麻痹性贝毒 贝类 藻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 杨维东

- 作品数:195被引量:942H指数:20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赤潮 启动子 微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三角褐指藻
- 梁玉波

- 作品数:118被引量:85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贝类 菲律宾蛤仔 腹泻性贝毒 麻痹性贝毒 帕金虫
- 刘洁生

- 作品数:186被引量:1,008H指数:20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赤潮 塔玛亚历山大藻 三角褐指藻 启动子 球形棕囊藻
- 许道艳

- 作品数:62被引量:2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腹泻性贝毒 麻痹性贝毒 贝类 代谢物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