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1篇“ 腮腺部分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 耳后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用于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耳后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用于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均行腮腺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术中沿面神经总干顺向解剖面神经,观察组患者术中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House-Brackmann(H-B)分级、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H-B分级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VSS评分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术后V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沿下颌缘支行逆向解剖面神经用于腮腺部分切除术术中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改善其面神经功能及术后瘢痕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王君郭平徐兆源
- 关键词:腮腺肿瘤面神经功能瘢痕
-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9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接受腮腺浅叶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复发率、治疗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低于对照组的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4,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相比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并可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有较高推广意义。
- 黄强关华雷小梅
- 关键词: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腮腺部分切除术
-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均可用于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清除肿瘤组织,且远期疗效相当,但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风险较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更少。
- 陈羿段飞李丹邹辉文
- 关键词:腮腺浅叶切除术肿瘤复发
-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腮腺浅叶腺体全切术,观察组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物学指标、手术指标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β-连环蛋白、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热休克蛋白70(HSPs7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蛋白(P2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神经分支数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物学指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曾先锋晏昭张晶
- 关键词:腮腺部分切除术生物学指标术中出血量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并发症
- BTX-A注射与术区加压包扎联合应用对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涎瘘的预防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残余腺体A型肉毒素(BTX-A)注射与术区加压包扎联合应用对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8例,按照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腮腺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术后即刻于残余腺体分象限多点注射BTX-A共20 U,术后患侧术区持续加压包扎3 d;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区长时间加压包扎2周;两组均放置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并发症及手术前后唾液分泌量和舒适度、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5、7、14 d唾液分泌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身体机能满意度评分、社会满意度评分、身体舒适度评分、心理舒适度评分低(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2周内发生Ⅰ级涎瘘者分别为1、2例,术后1周内发生Ⅱ级面瘫者分别为2、1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BTX-A配合术区短期加压包扎法应用于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效果较好,可以抑制唾液分泌,预防涎瘘,提高了术后患者治疗过程舒适度和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
- 王娇娇谭慎兴马旭彤牛常英卢小生
- 关键词:肉毒素A型肉毒素腮腺部分切除术腮腺良性肿瘤涎瘘
-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腮腺完全切除术组给予腮腺浅叶完全切除+面神经解剖术,腮腺部分切除术组开展腮腺部分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比较2组手术切口平均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解剖面部神经数量;耳周麻木、Frey综合征、涎瘘发生率。结果腮腺部分切除术组手术切口平均长度短于腮腺完全切除术组,手术耗时短于腮腺完全切除术组,术中出血、解剖面部神经数量少于腮腺完全切除术组(P<0.05)。腮腺部分切除术组耳周麻木、Frey综合征、涎瘘发生率低于腮腺完全切除术组(P<0.05)。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实施腮腺部分切除术效果确切,可减轻创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陈学良曾莉吴佛金
- 关键词: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腮腺部分切除术
- 耳后隐蔽切口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耳后隐蔽切口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耳后隐蔽切口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方法,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面神经功能、手术并发症、切口瘢痕评分及患者对术后切口美容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比较,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以Ⅰ~Ⅲ级为主,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涎瘘、Frey综合征、耳垂麻木以及口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隐蔽切口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面神经功能保护较好,并发症少,切口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曹佳陆子龙许争夏立明
- 关键词:腮腺肿瘤面神经下颌缘支腮腺部分切除术
-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预后观察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观察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时应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两个医院收治的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浅叶组各30例,改良组实施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浅叶组采取腮腺浅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治疗一年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改良组高于浅叶组,切口长度改良组小于浅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一年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时应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并发症都较低,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相比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更高,但切口长度小,预后效果都较好,患者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手术方式。
- 郭国峰张嘉庆杨建斌
- 关键词:腮腺浅叶切除术
-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行传统腮腺切除术,研究组行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对比观察疗效。结果(1)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统计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疗效显著,可推广借鉴。
- 石美荣
-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在良性腮腺肿瘤中选取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遵照双盲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组别划分,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腮腺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相比较对照组数据,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住院用时、不良反应合计值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良性腮腺肿瘤中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鲁勇
- 关键词:腮腺肿瘤
相关作者
- 吕晓智

- 作品数:88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口腔鳞癌 鳞状细胞癌 缺损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
- 傅成扬

- 作品数:35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腭裂 多形性腺瘤 外科学
- 王昭勇

-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肌皮瓣 颈阔肌肌皮瓣 颈阔肌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外科手术
- 蒋锋

- 作品数:13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学 腺瘤 牙种植 颧骨复合体骨折 腮腺多形性腺瘤
- 李志华

- 作品数:12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氟化物涂膜 牙釉质 氟离子 部分切除术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