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6篇“ 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文章
分水岭梗死被引量:12
2002年
杨任民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CTWI病因
分水岭梗死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分水岭梗死(CWI)的类型和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92例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CWI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皮层前型69例,占35.9%,病灶在大前动脉和大中动脉边缘区,呈楔形。临床表现偏瘫、经皮层运动性失语、智能减退等症状。皮层后型74例,占38.5%,病灶在大中动脉和大后动脉边缘区,呈楔形,临床以轻偏瘫、情感淡漠为主要表现。皮层下型49例,占25.5%,病灶在大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的边缘带,常位于额角后外方和基底节区,呈长条状、三角形。结论 CWI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据CT或MRI。
李国前杨小霞蔡江萍姚庆阳
关键词:脑梗塞磁共振成像脑分水岭梗死CTMRISPECT
分水岭梗死急性期CT灌注特点及与预后关系
2024年
拟采用CTP技术探讨急性CWI的灌注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首次发病,发病5天内的年龄≥18周岁的急性分水岭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经头颅MRI平扫+DWI确诊为CWI,评估CT灌注诊断的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工纳入50例分水岭梗死患者,完成随访49例,失访1例。依据急性期灌注的特点,将急性CWI患者分为四种类型:1型(23例),灌注各个参数正常;2型(11例),TTP升高,MTT、CBF、CBV正常;3型(10例),TTP、MTT升高,CBF、CBV正常;4型(5例),为TTP、MTT升高,CBF、CBV降低。CTP类型与入院NIH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TP类型与出院时mRS、ADL评分和发病后3月mRS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分水岭梗死患者急性期CTP类型与入院NIHSS评分存在相关性,CTP1型NIHSS评分低,3型4型NIHSS评分高。CTP灌注类型与出院时mRS、ADL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也与3个月mRS存在相关性,CTP1型预后最好、3型4型预后最差,CTP灌注类型可作为出院和发病后3个月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项美玲聂志余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CTP预后
分水岭梗死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SI)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可以个体化预测发生不良预后概率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收集2020年6月至2022...
邓德志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预后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分水岭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月),收集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对比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治疗老年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RCT,共16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25,95%CI=1.20~1.31,P<0.00001)、巴塞尔指数(MD=10.42,95%CI=8.93~11.90,P<0.00001)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MD=12.25,95%CI=11.02~13.48,P<0.0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MD=-3.11,95%CI=-3.52~-2.70,P<0.00001)和3类主要不良反应(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和血管病后抑郁)发生率(P<0.0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
石岩硕庞国勋曹格溪董占军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阿托伐他汀脑分水岭梗死老年META分析
分水岭梗死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分水岭梗死(WSI)又称边缘带梗死,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梗死类型,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0%。目前对WSI的病理生理过程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认识,本文从WSI的分型及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后不良的表现3个方面回顾了近年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提供思路。
朱鸿佳张淑萍齐鹏冉旭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预后
探讨分水岭梗死(CWI)血管介入的临床诊断与疗效
2023年
分析分水岭梗死(CWI)血管介入的临床诊断与疗效。方法 选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分水岭梗死(CWI)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划分为2组,对照组实行保守治疗,研究组实行血管介入治疗,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以及研究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WHOQOL-100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支架植入成功15例,成功率为100.00%。结论 在CWI的诊断中,血管介入可有效观察病变血管,便于介入方式以及支架的选择,在CWI的治疗中,血管介入可促使临床疗效得到有效提升,且支架植入成功率高,并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将血管介入在CWI的诊治中推广。
李博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血管内皮钙黏附蛋白和上皮粒细胞激活蛋白78水平与急性分水岭梗死的关系
2023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钙黏附蛋白(VE-Cad)和上皮粒细胞激活蛋白78(ENA-78)水平与急性分水岭梗死发生风险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急性梗死患者180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结果分为非分水岭梗死组(n=87)和分水岭梗死组(n=93)。分水岭梗死患者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一步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n=33)和预后不良组(n=60)。比较非分水岭梗死组和分水岭梗死组患者以及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VE-Cad以及ENA-78水平,分析血压变异性、VE-Cad、ENA-78水平与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分水岭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分水岭梗死组患者相比,分水岭梗死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日间SBPV水平更高(t=11.716,15.808,均P<0.001);血清VE-Cad和ENA-78水平更高(t=10.955,7.426,均P<0.001)。与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24 h SBPV、日间SBPV、VE-Cad、ENA-78水更高(t=8.874,7.017,63.072,8.189,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Rs评分与患者24 h SBPV、日间SBPV、血清VE-Cad以及ENA-78水平具有相关性(r=0.314,0.401,0.322,0.28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V、日间SBPV、VE-Cad、ENA-78是影响急性分水岭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结论急性分水岭梗死患者血清VE-Cad、ENA-78水平升高,VE-Cad、ENA-78水平是影响急性分水岭梗死预后的因素。
邓彬沈锋陶陶钟秀丽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
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危险因素及头颈部CTA特点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危险因素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筛选急性分水岭梗死患者98例,包括皮质型分水岭梗死(CWI)49例、皮质下分水岭梗死即内分水岭梗死(IWI)49例。分析两组危险因素及头颈部CTA显示的血管病变特点。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酒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大前动脉(ACA)、大后动脉(PCA)狭窄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WI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颈内动脉(ICA)狭窄例数均高于I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WI组合并糖尿病例数、大中动脉(MCA)及椎基底动脉(VBA)狭窄例数均高于CWI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水岭梗死的发生与MCA、ICA狭窄或闭塞及VBA狭窄关系密切,吸烟、LDL-C水平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及ICA狭窄为CWI的重要危险因素,MCA狭窄或闭塞是IWI的主要血管病变特点,糖尿病对血管损害严重而广泛。
王云成孙海燕赵素岗杨光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多支血管病变CT血管成像
冠状位FLAIR高信号血管征与分水岭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究冠状位FLAIR高信号血管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FVHs)与分水岭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吉林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分水岭梗死患者55例,其中FVHs阳性组37例,FVHs阴性组18例,比较FVHs阳性组与FVHs阴性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分水岭梗死类型、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和90 d死亡率。结果:对FVHs阳性组和FVHs阴性组两组的不同分水岭梗死类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NIHSS 3.00分(1.00,6.00)与1.00分(1.00,2.2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FVHs阳性组和FVHs阴性组与分水岭梗死患者的90 d预后进行了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溶栓的亚组分析中,FVHs阳性组静脉溶栓与非静脉溶栓患者90 d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仅有分水岭梗死的患者中,FVHs的存在是CBZ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静脉溶栓可以改善FVHs阳性CBZ患者的90 d功能结果。
高婧陈然张晶王志飞周肖东高强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脑分水岭梗死

相关作者

聂志余
作品数:233被引量:1,013H指数:1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脑分水岭梗死 预后 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卒中 肉毒毒素
靳令经
作品数:275被引量:609H指数:1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治疗 A型肉毒毒素 脑分水岭梗死
陈玉辉
作品数:52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脑分水岭梗死 升压治疗 梗死急性期 远期预后 脑梗死
舒豪
作品数:11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脑分水岭梗死 急性期血压 急性期 分水岭梗死
荣良群
作品数:187被引量:596H指数:12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脑出血 脑梗死患者 急性脑梗死 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