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96篇“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文章
- 脉络膜新生血管被引量:12
- 2003年
- 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发生于许多眼底疾病 ,预后较差 ,目前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脉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理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就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态结构、形成机制以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 张雷王康孙
-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眼底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CSC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脉络膜局部缺血缺氧及视网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多种病理机制。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诊断CSC继发的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高反射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需要高度警惕继发CNV的可能。虽然尚未有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大量研究提示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预后。本文综述了CSC继发CNV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多模态影像诊断模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孙承阳(综述)李彤孙晓东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
- 黄斑、视盘旁与周边脉络膜新生血管
- 2024年
- 本文结合文献与个人经验总结了黄斑、视盘旁与周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表现与治疗。黄斑CNV:本文重点讨论了那些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无反应患者的原因及对策;并介绍了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的特征及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案。视盘旁CNV:介绍了本病眼底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OCT所见,常见病因及治疗。周边CNV:则介绍了临床表现、疾病转归,治疗及预后特别是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做了较详尽的讨论。并简短提到,近期研究认为周边渗出性出血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EHCR)可能属于厚脉络膜频谱病群中的一员。
- 王文吉
- 关键词: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2024年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是病理性近视严重的继发性损害之一,研究显示,MCNV是由机械牵引机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遗传等多种机制作用,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全身性疾病等多因素相互促进所致。目前MCNV的治疗手段包括光动力疗法、中医药疗法以及新兴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其中抗VEGF药物能够精准作用于VEGF靶点,显著降低眼内VEGF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诱导新生血管消退,是消除MCNV的一线用药。临床常用的玻璃体腔内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这些抗VEGF药物短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难以维持,辅助中药以及光动力疗法可获得更好的疗效。目前,一些更为强效、持久针对MCNV的新药如DCZ19931、EV11、法瑞西单抗等正在进行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有望为MCNV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石东叶亲颖陈丹娜杨柳刘彬泉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1例
- 2024年
- 目的对1例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扫描激光眼底照相(SLO)、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FA)等多模影像和实验室检查对本院1例PIC患者随访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利用多模式影像等早期诊断PIC,通过连续3次玻璃体腔药物注射使PIC继发的CNV消退,患者视力提升且视物变形消失。结论PIC是一种局灶炎症性疾病,累及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以多发的、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眼底病变为特征,在SLO、OCT及FFA上的表现均提示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可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本病主要好发于伴有中度近视的青年女性,本文报道了1例高度近视的青年男性双眼发病,单眼继发CNV。通过多模式影像和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尤其在区分炎性病灶与CNV上有重要意义,以期寻找更多的手段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王樱銮齐艳秀
-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
- 一种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本发明涉及深度学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CNV生长预测方法,将采集到的图像分割出感兴趣的CNV病变区域,并将其与原图进行拼接,作为生长预测的输...
- 陈新建沈佳燕陈中悦朱伟芳
- 微小RNA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的最终病理表现,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生物小分子,是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可通过降解或抑制靶基因mRNA翻译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miRNA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各种疾病发展的机制逐渐被揭示。在眼科领域,miRNA通过各种信号通路靶向特定蛋白基因,从而起到促进或抑制CNV的作用。因此,揭示miRNA在CNV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未来CNV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综述旨在阐述miRNA调控CNV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核因子-κB(NF-κB)、Notch及Wnt信号通路,为阐明CNV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杨凌齐吕洋
-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微小RNA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来源细胞
- PD-1在制备治疗眼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PD‑1在制备治疗眼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应用为抑制眼部视网膜神经炎症,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渗漏,可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陈玲邹悦
- 一种基于边界模糊程度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量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界模糊程度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活动性量化方法,其步骤如下:S1、利用OCT获取视网膜黄斑区的图像数据,并从获取的图像数据中获取CNV边界;S2、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S3、边界重新采样插值及法线计算;S...
- 黄胜海林冰沈梅晓
- 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 2024年
-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01/2022-01在我院确诊为PM-CNV的患者42例42眼,根据初始治疗方案分为1+PRN组和3+PRN组,其中1+PRN组患者20例20眼初始1 mo玻璃体腔注射给药1次后按需给药(PRN);3+PRN组患者22例22眼初始3 mo每月玻璃体腔注射给药1次后PRN。初始治疗后随访12 mo,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CNV面积及注药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6、12 mo,两组患者视力均改善,CMT均降低,CNV面积均减小(P<0.01),但两组患者BCVA、CMT、CNV面积均无组间差异(P>0.05)。1+PRN组患者平均注药次数明显少于3+PRN组[2(1,3)次vs 3(3,4)次,P<0.05],但初始治疗后再注药次数多于3+PRN组[1(0,2)次vs 0(0,1)次,P<0.05]。结论:康柏西普两种方案均可安全有效治疗PM-CNV,改善BCVA,降低CMT,减小CNV面积,1+PRN治疗方案总注药次数更少,而3+PRN治疗方案再注药次数更少。
- 郑华宾牛余舒周志张春侠
- 关键词:给药方案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关作者
- 王雨生

- 作品数:713被引量:2,116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
- 何守志

- 作品数:255被引量:1,6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脉络膜新生血管 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体植入术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孙晓东

- 作品数:313被引量:71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
- 张鹏

- 作品数:387被引量:1,522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缺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 疗法治疗
- 宋艳萍

- 作品数:278被引量:66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光动力疗法 玻璃体腔注射 脉络膜新生血管 BEVACIZUMAB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