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04篇“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相关文章
- 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干预,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2023年整个年度中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转运协助差异分为两组,呼吸机组开展便携式呼吸机协助院内转运,呼吸机+监测组开展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协助院内转运,对比两组效果差异性。结果 (1)转运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性,转运后呼吸机组各项体征指标均高于转运前,呼吸机+监测组体征指标更平稳,(p<0.05)。(2)转运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转运后呼吸机组血氧饱和度低于转运前且明显低于呼吸机+监测组,(p<0.05)。(3)呼吸机+监测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占比8.00%,低于呼吸机组的24.00%,(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方式协助,能够提高其体征稳定性,维持良好氧合功能,该种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陆璐
-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便携式呼吸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 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需院内转运急诊危重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便携式呼吸机协助院内转运,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监测。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转运后,试验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与转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运后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均高于转运前,且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试验组SpO_(2)与转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pO_(2)低于转运前,且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联合SpO_(2)监测可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提供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有利于确保生命体征稳定、维持良好氧合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李茜茜屈瑛瑛
- 关键词:便携式呼吸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 便携式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 常潇倩
-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预测中重度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监测在预测儿童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1月以夜间睡眠打鼾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41例儿童,均接受同步多导睡眠监测(PSG)和SpO_(2)监测。SpO_(2)参数:SpO_(2)减低指数(ODI),包括下降幅度≥3%、≥4%的ODI3、ODI4;平均SpO_(2)(MSpO_(2));最低SpO_(2)(LSpO_(2));血氧饱和度低于95%、92%、90%累积时间(T95、T92、T90)。根据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将患儿分为打鼾及轻度OSA组(OAHI≤5次/h)与中重度OSA组(OAHI>5次/h),采用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SpO_(2)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全部患儿SpO_(2)参数与OAHI进行相关性分析,将SpO_(2)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pO_(2)参数对中重度OSA的预测价值。结果341例患儿中男206例,女135例;年龄6.0(4.0,7.5)岁;体重指数(BMI)16.2(15.1,18.0)kg/m^(2);OAHI 0.6(0.1,3.0)次/h。打鼾及轻度OSA组283例(83.0%),中重度OSA组58例(17.0%)。打鼾及轻度OSA组及中重度OSA组ODI3分别为0.7(0.3,1.4)次/h、7.7(4.4,12.8)次/h,ODI4分别为0.4(0.1,0.8)次/h、5.3(2.7,9.1)次/h,T95分别为1.4(0.3,5.3)min、13.7(7.0,33.5)min,T92分别为0.1(0,0.5)min、1.8(0.9,6.0)min,T90分别为0(0,0.1)min、0.6(0.2,2.2)min,LSpO_(2)分别为91.0(89.0,93.0)%、86.5(82.0,88.0)%,MSpO 2分别为97.0(97.0,98.0)%、96.0(96.0,97.0)%。打鼾及轻度OSA组中ODI3、ODI4、T95、T92、T90均低于中重度OSA组,LSpO 2、MSpO_(2)均高于中重度OSA组(均P<0.001)。各项SpO_(2)参数均与OAHI相关(均P<0.001),其中ODI3与OAHI相关系数为0.660。ODI3是中重度OSA的独立预测因子(OR=3.117,95%CI:1.635~5.945,P=0.001),其预测中重度O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临界值为3.45次/h,且诊断中重度OSA的特异度为95.4%,MSpO_(2)是中重度OSA的独立预测因子(OR=2.917,95%CI:1.589~5.354,P=0.001)。结论ODI3可以用来预测中重度儿
- 吕梦王宇清徐雪云何燕玉江雨婷王志辉张桢王丰倩王书琪熊妮娜
- 关键词:脉搏血氧饱和度儿童
- 儿童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4
- 2022年
- 低氧血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血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血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郑跃杰申阿东徐保平刘瀚旻陈星钟礼立农光民卢根丁圣刚韩志英孙云陈强姜毅朱晓萍唐素萍王秀芳殷勇安淑华殷菊薛凤霞刘晓莉刘苗杨永弘申昆玲
- 关键词:儿童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用于临床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用于临床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东莞广济医院儿科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接收的6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脉搏血氧饱和仪监测,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将新生儿分为正常健康组(500例)、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组(7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30例)。比较三组的胎龄、体重、脉搏血氧饱和度,并分析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效能。结果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组新生儿的胎龄短于正常健康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体重低于正常健康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脉搏血氧饱和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0%(95/100)、96.00%(480/500)、95.83%(575/600)、82.61%(95/115)、98.97%(480/485)。结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早期筛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佘丹麻瑞芹贺仪松
- 关键词: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临床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 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调查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信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22年3月11日至14日对来自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849例儿科医务人员进行线上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5.57±0.96)分、(11.24±1.25)分和(11.19±4.54)分,得分率分别为69.61%、74.95%和55.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务人员的年龄、从业年限、所在地区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学历、从业年限、所在地区、所在医院级别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态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年龄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行为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和态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脉搏血氧仪的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制定相关政策/指南,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知信度,增加脉搏血氧仪的配置,普及推广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薛凤霞郑跃杰申阿东刘瀚旻陈星钟礼立农光民孙新卢根丁圣刚方元勋潘家华韩志英孙云陈强姜毅朱晓萍唐素萍王秀芳刘长山任少敏陈志敏赵德育殷勇张蓉芳李明尚云晓穆亚平安淑华益西央宗徐佩茹邢燕徐保平赵京陈实向伟李丽红刘恩梅宋瑜欣杨永弘申昆玲
- 关键词: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脉搏血氧仪知信行
-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穿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属于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包括打开监护仪开关后开启测量,显示屏显示脉搏氧饱和度和脉率的测量值,注册账号,登陆智能手机APP,输入患者姓名、病区号、床号、住院号,完成个人监...
- 张艳兵
- 文献传递
- 夜间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预测及分类的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夜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监测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预测和分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中心的580例打鼾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8例,女162例,年龄13~85(49±1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0~101.4(43.06±27.47)次/h。其中,非OSAHS组(AHI<5次/h)52例,轻度OSAHS组(5次/h度OSAHS组(15次/h度OSAHS组(AHI>30次/h)361例。从SpO_(2)信号中提取13个指标,与AHI做相关性分析后,最终筛选11个与AHI相关的SpO_(2)指标(3%氧减饱和度回升指数,SpO_(2)低于90%曲线下面积,最低SpO_(2)平均值,最低SpO_(2),平均SpO_(2),SpO_(2)分别低于95%、90%、85%、80%、75%、70%的时间百分比),加入3个人口学指标[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作为全部特征。分别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多分类方法,进行AHI预测和OSAHS严重程度分类。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对MLR方法和BPNN多分类方法进行评价。MLR方法获得了较高预测性能,其模型拟合优度r2=0.848(P<0.05),预测相关系数r=0.901(P<0.05)。BPNN多分类方法分类结果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率均在90%左右,敏感度和阳性预测率也较高,其中非OSAHS组分类敏感度为88.46%±4.50%,重度OSAHS组分类的敏感度为94.74%±0.76%。结论基于夜间SpO_(2)监测仪记录的信号,利用MLR模型进行AHI预测以及利用BPNN模型进行多分类的方法,可能对OSAHS有较高的预测和分类价值。
- 张景赵丹周仲兴王彦陈宝元
- 关键词:血氧测定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多元线性回归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3
- 2020年
- 氧气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供氧不足会引起多种临床疾病,甚至导致不可逆性损伤。脉搏血氧饱和度是反映动脉血液含氧量的指标。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主动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脉搏血氧饱和度作为监测个人健康水平的关键参数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早期的血氧饱和度测量采用有创的方式,需抽取动脉血,利用血气分析仪进行电化学分析,测出氧分压进行计算,可提供准确的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一般认为是测量血氧饱和度的金标准。但是该方法有创且难以做到连续监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技术出现并逐渐成熟,其利用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对光的不同吸收特性计算脉搏血氧饱和度。
- 牛帅段世梅孙轶康
- 关键词:脉搏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