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2篇“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相关文章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83例护理
2014年
肝移植术后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促进肝移植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肠道菌群易位,抑制真菌的生长并减轻排斥反应。恰当的护理,对于营养支持治疗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至关重要。笔者就我院8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姜秀丽
关键词: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营养支持护理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血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动脉血乳酸与、肾功能以及氧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50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转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在患者移植术前和术毕、术后12、24、48、72h等时段对、肾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进行监测的同时,观察动脉血乳酸与上述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术后动脉血乳酸随着功能的恢复逐渐下降,在术后48h后恢复至正常,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呈正相关(R=0.270,P=0.008;R=0.540,P<0.01);动脉血乳酸与尿素氮呈现负相关(R=-0.231,P=0.024),但与肌酐无明显相关性(R=0.078,P=0.45);术后动脉血乳酸与动脉与肺动脉血氧分压差(Pa-paO2)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既能反映全身氧代谢的状态,又可判断移植功能,可作为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的重要检测指标。
胡军涛汤展宏彭涛李超乾
关键词:肝移植动脉血乳酸氧代谢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9例报道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胆汁性硬化1例存活,原发性癌2例全部死亡,慢性乙型炎后硬化6例,1例死亡,5例存活。结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但肝移植的预后还有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俞磊
关键词:肝移植背驮式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管理
2009年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并对循环管理进行总结。方法 42例病晚期行 PBOLT 的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无前期、无期、新期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变化规律。结果无期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入压、心输出量下降,心率增快;新期5分钟体循环阻力和平均肺动脉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而HR 进一步增快;新期30分钟及术毕 CO 增加及 SVR 下降。以上变化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PBOLT 病人,在无期和新再灌注期仍会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对其进行良好的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梁荣毕李薇李俊明杨伟衡新华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血流动力学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无期及新早期酸碱变化及处理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无期及新早期酸碱的变化。方法35例肝移植病人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均未采用静脉-静脉转流,麻醉前做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样本,观察麻醉前、无前期、无期、新期不同时点pH、PaCO2、PaO2、BE、HCO3-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无前期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在无期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pH值逐渐降低,BE负值加大,出现较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新期随着移植循环的开放,酸中毒进一步加重,与术前值相比,pH、BE、HCO3-在无期及新早期明显下降(P<0.01),大多数病人血管开放后PaCO2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无期及新早期容易发生较为明显的代射性酸碱中毒,且逐渐加重。
杨吉武朱新运罗显荣邹柳华李保安
关键词:肝移植新肝期无肝期酸碱血气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水平,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率。方法:通过观察我院于2005年10月~2006年4月3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了解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和加强护理的管理。结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可预防和早期发现免疫抑制的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结论:提高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水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欧燕曾赛男
关键词: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
56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麻醉的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BOLT)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凝血等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分析。方法:56例病晚期行PBOLT的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无前期、无期、新期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酸碱电解质、血糖及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无期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和心率(HR)增快,新期5min体循环阻力(SVR)和MAP下降,而HR进一步增快,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无期及新期出现明显的低钙血症,新再灌注后血糖持续升高,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PBOLT病人,在无期和新再灌注期仍会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血糖的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梁荣毕李俊明彭沛华衡新华
关键词:麻醉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期门静脉血气与血生化的变化
2008年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期门静脉血气与生化的变化,为新期体循环血气及生化变化寻找依据。方法1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开腹后游离出肠系膜上静脉置入导管,在切除病门脉阻断前(T1)、门脉阻断30min(T2)、门脉开放前(T3)、门静脉开放后即可(T4)、门静脉开放后10min(T5)分别抽取上腔静脉血和门静脉血行血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比较同一时点门静脉血与体循环静脉血血气与电解质变化,并比较不同时点门静脉血与体循环静脉血各自的血气与电解质变化。结果门静脉阻断后门静脉血K+、乳酸值T2,T3,T4都明显高于T1(P<0.05),且T4与T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在门静脉阻断后逐渐降低,到开放后(T4)降到最低(P<0.05),且在门静脉开放后与开放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乳酸、pH值三者都在T5时刻恢复到术前水平。门静脉阻断后体循环K+浓度在开放后T4明显高于开放前T3(P<0.05)。pH值在开放后T4明显低于开放前T3(P<0.05)。乳酸值从T2开始明显升高(P<0.05),到T4时刻最高(P<0.05),且在门静脉开放后(T4)明显高于开放前(T3)(P<0.05)。三者都在T5时刻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在无期门静脉阻断和部分阻断下腔静脉的情况下,门静脉系统酸性代谢产物和血钾浓度将随门静脉阻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从而在新开放后加重体循环一过性高钾和酸中毒。
王伟芝徐家刚郎堡张彩云庞军涛孙家澜
关键词:无肝期门静脉血气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应用解剖
2007年
彭贵主
关键词:背驮式原位肝移植肝后下腔静脉背驮式肝移植终末期肝病LIVER肝脏移植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体温的保护与护理
2007年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过高或低,都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疾病的有效方法,但肝移植手术复杂、创伤大、时间长,常需要大量输血输液;供灌注时需使用冰冻血浆,而且无期人体缺乏脏无法有效产能,极易发生低体温。严重的体温过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造成手术过程中病情的不稳定,引起严重的呼吸、循环、血液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者导致心跳骤停。因此,体温的保护与护理在肝移植术中非常重要且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我院2006年6—10月60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保护与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邹岚刘慧林志彦徐燕娇
关键词:体温过高肝移植患者护理背驮式肝移植手术

相关作者

苗雄鹰
作品数:244被引量:91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意义 胆囊肿瘤 胰腺肿瘤 外科学 胰腺癌
齐海智
作品数:88被引量:27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外科学 再灌注损伤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胰腺移植
赵华
作品数:18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丹参 大肠癌 背驮式
胡辅珍
作品数:50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肝移植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肝肿瘤 胰腺炎
姜晓华
作品数:9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丹参 再灌注损伤 肝脏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