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篇“ 胃管长度“的相关文章
- 基于生长指标建立极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长度公式的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建立基于生长指标如体重和身长的极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置入长度的推算公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后即入住江苏省某三甲医院NICU的90例极早产儿的资料,90例极早产儿均于入住24 h内因临床需要行经口留置胃管及胸腹部X线检查。责任护士采用鼻尖→耳垂→剑突的距离作为经口留置胃管置入长度,置入后行胸腹部X线检查,依据胸腹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置入长度的调整,并记录留置胃管置入前以及调整后的长度,同时记录患儿入院身长及体重,以患儿身长、体重作为自变量,置管长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依据回归方程建立基于患儿身长和体重的经口留置胃管置入长度的简化公式,公式分别为置管长度(cm)=3.2+0.3×身长(cm)或置管长度(cm)=11.5+2.3×体重(kg)。结论极早产儿的身长和体重分别与置管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推算出预测适合极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长度的公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 张李霞姜琳李昉李函徐颖
- 关键词:经口留置胃管体重身长
- 根据生长指标及胎龄建立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长度公式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建立基于生长指标及胎龄推算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置入长度的公式。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生后即收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入住24 h内因临床需要行经口留置胃管及胸腹部X线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调整置管长度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早产儿置管时胎龄、体重、身长及最终置管长度,以早产儿胎龄、体重及身长为自变量,最终正确置管长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长度公式,并与Freeman等的公式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80例早产儿,胎龄<32周90例,32~35周84例,36周6例。不同胎龄早产儿胃管异位发生率和异位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5周的早产儿身长和体重与胃管置入长度呈正相关,胎龄36周的早产儿仅体重与胃管置入长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变量体重或体重和胎龄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模型公式分别为经口留置胃管置管长度(cm)=11.8+2.1×体重(kg)或置管长度(cm)=9.5+1.6×体重(kg)+0.091×胎龄(周)。本研究公式与Freeman等的公式比较,随着体重的增加,经口留置胃管长度差异增大。结论早产儿体重和胎龄与胃管置入长度正相关,其中体重的影响最大。
- 张李霞姜琳李昉李函徐颖
- 关键词:经口留置胃管早产儿体重胎龄
- 一种留置鼻胃管长度测量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留置鼻胃管长度测量尺,包括盒体、皮尺本体和卷轴,所述卷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皮尺本体缠绕在所述卷轴的外侧壁;所述皮尺本体的正面设置有身长刻度值,所述皮尺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留置胃管长度刻度值;其中,...
- 张洁冯国双
- 一种留置鼻胃管长度测量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留置鼻胃管长度测量尺,包括盒体、皮尺本体和卷轴,所述卷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皮尺本体缠绕在所述卷轴的外侧壁;所述皮尺本体的正面设置有身长刻度值,所述皮尺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留置胃管长度刻度值;其中,所述...
- 张洁冯国双
- 新生儿留置胃管长度测量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1年
- 留置胃管在新生儿科临床治疗中是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在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保护肠道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留置胃管已成为一项最基础的操作,但有研究显示[1],在NICU患儿中,采用鼻尖-耳垂-剑突的传统测量方法,有59%的胃管末端置入位置是不合适的。胃管末端的合适位置应在胃体部,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呕吐误吸、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增加死亡风险和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正确测量胃管置入长度、评估胃管远端置入位置及保持胃管位置固定能增加新生儿使用胃管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对新生儿胃管置入长度的测量方法及评估胃管末端位置的技术综述如下。
- 杜荣辉
- 关键词:留置胃管胃体部护理操作住院费用营养状况肠道功能
- 危重症患儿经鼻放置胃管长度预测量准确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危重症患儿鼻胃管放置长度测量的临床观察,提高鼻胃管放置预测量的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的需要放置鼻胃管的危重症患儿,采用“鼻尖-耳垂-剑突的距离(NEX)再增加5 cm”(NEX+5 cm)预测量方法。比较本研究置入长度数值与传统测量法(即NEX)、改良的“鼻尖-耳垂-剑突-脐中点法”(NEMU)、公式法预测置入长度的数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例危重症患儿,鼻胃管置入长度为31.5(28.3,35.8)cm,其中经X线判定为位置合格者43例(82.7%)。NEX法测得患儿需置入胃管长度为27.0(24.1,31.0)cm,公式法测得患儿需置入胃管长度为26.1(22.5,29.0)cm,两者均小于NEX+5 cm测量的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MU法测得患儿需置入胃管长度为31.0(28.3,36.0)cm,与NEX+5 cm测量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NEX+5 cm预测经鼻置入胃管实际长度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方法简便。在临床应用时需考虑个体差异,特别是婴幼儿变异度大,置管后应使用腹部超声、X线等辅助检查方法确定置管位置,并结合不同治疗目的给予患儿个体化的置管方案。
- 张洁王晓晖刘悦钱素云韩静曲斌李广玉吴荣昌刘丽丽
- 关键词:儿童危重症胃管长度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长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留置胃管的长度。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19日—2018年4月10日收治的鼻饲管置管患者共计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9)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插管,长度约为45~55 cm,研究组患者实施加长插管,长度约为58~60 cm,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插管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插管下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相对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改善病情。
- 王秀梅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留置胃管胃肠功能胃管长度
- 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长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重症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的应激状态,若营养供给不足,会对脑功能和神经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为保证机体营养物质及药物的供给,通过留置鼻胃管给与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脑卒中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刘敏
- 关键词:脑卒中鼻胃管吞咽障碍
- 胃手术中体位及胃管长度对胃肠减压不充分的影响及护理措施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胃手术中胃肠减压不充分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51例胃手术中胃肠减压不充分的16例患者。采用改进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67例患者术前放置胃管,术中观察位置不当的例数,及胃肠减压效果。结果采用改进的方法后,167例胃管均放置到位。术中无需再重新放置胃管。2组胃肠减压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P<0.01)。结论依据患者的身材头枕高低增加6~8 cm后术前留置胃管均获成功,达到满意的效果。
- 龙燕芹
- 关键词:胃肠减压胃管护理
- 成人患者留置胃管长度及效果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长度对成年患者胃肠减压效果及食道反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留置胃管的需要鼻饲或者胃肠减压的成人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A组)插入胃管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正中到剑突测得长度即45~55cm,实验组(B组)胃管插入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正中至脐部测得长度即53—63cm。分别进行胃肠减压效果和食道反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胃肠减压后的12h、1d、3d,实验组B1均效果好(也就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1,对照组Al在鼻饲后2h发生食道反流率高于与实验组B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体表测量方法。前额发际正中至脐部.也就是插入胃管长度大约为53—63cm。这样的留置胃管方法,使到胃肠减压的效果满意,也减少了并发症和食道反流的发生率。
- 张韩
- 关键词:成年患者留置胃管胃管长度胃肠减压食道反流
相关作者
- 郭金叩

- 作品数:23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鼻饲 胃管长度 留置胃管
- 郭香芝

- 作品数:22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鼻饲 胃管长度 儿童
- 黎秀梅

- 作品数:21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初产妇 母乳喂养 鼻饲量 留置 胃管长度
- 于海燕

- 作品数:2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鼻饲 胃管长度 早产儿 留置胃管 插管法
- 谭桂兰

- 作品数:30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儿童 药物中毒 洗胃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