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06篇“ 胃癌根治手术“的相关文章
甲基化Septin9基因、循环肿瘤细胞与胃癌根治手术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甲基化的Septin9基因(mSEPT9)、循环肿瘤细胞(CTC)表达与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的外周血中CTC表达、mSEPT9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TC、mSEPT9阳性表达率差异,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生存曲线分析CTC、mSEPT9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差异,并采用Cox多因素模型探讨CTC、mSEPT9与胃癌患者根治手术后预后结局的关系。结果:13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CTC检查阳性患者96例(69.06%)、阴性患者43例(30.94%);mSEPT9阳性52例(37.41%)、mSEPT9阴性患者87例(62.95%)。CTC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7.08%(26/96),低于阴性表达患者46.51%(20/43)(χ^(2)=5.063,P<0.05),CTC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56个月,长于阳性表达患者的47个月(Log rankχ^(2)=5.147,P<0.05);mSEPT9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3.08%(12/52),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39.08%(39/87)(Log rankχ^(2)=5.846,P<0.05),mSEPT9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51个月,长于阳性表达患者的44个月(Log rankχ^(2)=5.846,P<0.05)。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OR=1.749)、肿瘤低分化(OR=1.848)、浸润深度(T3+T4)(OR=1.597)、发生淋巴结转移(OR=2.036)、CTC阳性表达(OR=2.040)、mSEPT9阳性表达(OR=1.765)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随访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外周血中的CTC、mSEPT9阳性表达率增高与疾病恶性程度有关,并且与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结局关系密切。
庄伟刘公哲王敏赵伟亓瑞霞秦爽任玉国李振凯
关键词:甲基化循环肿瘤细胞胃癌根治手术
分析抗菌药物在胃癌根治手术后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2024年
分析抗菌药物在胃癌根治手术后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将随机分成对照组34例(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34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血清ET、D-Lac、DAO水平、全血细菌DNA检测阳性数目、肠道菌群数目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血清ET、D-Lac、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h、12h、24h中BG、16SrRNA及血培养阳性数均低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且大肠杆菌、葡萄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菌药物治疗在胃癌根治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策略。
沈娟
关键词:胃癌根治手术抗菌药物肠道细菌移位肠道菌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TLG)治疗老年早期胃癌(EGC)的效果及对并发症,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4年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TLG)治疗老年早期胃癌(EGC)的效果及对并发症,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4年01月间50例EG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TLG治疗)和观察组(ESD治疗),各2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各指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EGC患者中,采用ESD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近期疗效更好,创伤小,短期并发症少,炎症控制效果佳,临床可推广应用。
罗小龙王明明
关键词:ESD
胃癌根治手术后行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手术后抗菌药物治疗对患者肠道细菌移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分为实验组(n=50例,抗菌药物治疗)和自然恢复组(n=50例,无抗菌药物治疗)。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肠道菌群数目、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应激水平、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血浆谷氨酰胺(Gln)含量以及胃肠动力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中细菌DNA检测种类数目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血液中细菌DNA、肠道菌群数目、肠黏膜的通透性、应激水平、血浆D-乳酸、DAO水平、血浆Gln含量以及肠动力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数目为0,自然恢复组为14.0%;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数目情况优于自然恢复组(P<0.05),且乳果糖/甘露醇(L/M)值和血浆内毒素(LPS)值显著增加;自然恢复组的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较实验组高(P<0.05)。另外,实验组排气时间、腹泻时间、因腹泻用药次数均少于自然恢复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低于自然恢复组(1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肠黏膜受损时,细菌移位会导致肠道感染的发生,而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会引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感染,改善肠道黏膜通透性,促进机体的恢复。
王刚李涛刘玉芳
关键词:胃切除术抗菌药物肠道细菌移位肠黏膜屏障功能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分析
2023年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为目前治疗胃癌比较常用的方式,临床多反馈其效果较好,故文章入选了了60例患者进行具体分析。。方法 纳入60例患者,系进展期胃癌,时间2020年6月~2022年10月,按抛硬币结果均分成两组,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腹腔镜辅助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经切口常规等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淋巴结检获数高,切口长度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各数据依次为(28.54±3.23)枚、(8.34±1.42)cm、(314.22±42.33)ml、(14.13±2.18)d,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但组间手术时间相当,无差异,P>0.05;两组中,观察所见并发症较少,发生率为6.67%(2例),差异可比性强,P<0.05;两组中,观察组各恢复时间短,具体有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依次是(2.03±0.62)d、(3.45±0.38)d、(2.02±0.39)d,同时,其止痛药使用次数少,为(1.22±0.13)次,各数据与对照组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选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下,所见创伤较小,患者恢复快,引起的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游振波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进展期胃癌安全性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究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效果,分析其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保持组间均衡性,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30例),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30例)。统计临床指标,分别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清标志物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结果 两组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7 d血清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相较于传统术式其对患者损伤更小,可降低免疫抑制,有助于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安全可靠。
彭加祺洪智攀陈鹏彭海
关键词:胃癌根治手术腹腔镜进展期胃癌短期疗效
CO2气腹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体温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使用不同CO压力、CO温度建立气腹,其核心体温的变化情况,针对胃癌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及低体温发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术中选择合适的气腹、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及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
刘晨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气腹压力
创新护理流程联合认知行为重建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创新护理流程联合认知行为重建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住院并采用胃癌根治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重建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重建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创新护理流程联合认知行为重建干预,两组患者护理观察时间均持续到术后14 d,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患者的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后,重建组肠梗阻、肠漏、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护理流程联合认知行为重建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躯体康复,还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千冬维蒙歌贾沂潼张银萍
关键词:胃癌根治手术抑郁
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3年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晚期胃癌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了我院从2019年6~2020年6月份收治的104名进展期胃癌病人为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常规外科切除术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的组织学改变比较, 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5%,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31%, 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进一步完善了术后各项参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世杰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
混合现实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谈话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谈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80名胃癌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前1 d行传统手术谈话;试验组研究对象术前1 d基于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手术谈话。观察指标:(1)研究对象基线情况。(2)研究对象焦虑评分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1)研究对象基线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80名(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男44名,女36名;年龄为(40±9)岁。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性别(男、女),年龄,受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分别为23、17例,(39±9)岁,1、3、9、16、9、2例;试验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分别为25、15例,(42±10)岁,0、8、6、11、14、1例;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0,t=-1.64,Z=-0.10,P>0.05)。(2)研究对象焦虑评分情况。对照组研究对象手术谈话前、手术谈话后、手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医院焦虑量表(HADS)评分分别为(41±10)分和(26±5)分、(49±11)分和(32±3)分、(40±13)分和(15±8)分;试验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分别为(44±9)分和(23±3)分、(66±16)分和(28±6)分、(34±14)分和(8±3)分,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SAS组间=8.83,FSAS时间=40.41,FSAS交互=12.21,FHADS组间=32.42,FHADS时间=321.28,FHADS交互=6.15,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谈话模式比较,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手术谈话模式可缓解研究对象的术后焦虑。
杨宇轩郭伟洪李国新余江赵明利陈韬陈志安陈亦萍刘文菲胡彦锋
关键词:胃肿瘤微创外科焦虑

相关作者

韩方海
作品数:158被引量:77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低位直肠癌 直肠癌 保肛手术 直肠肿瘤 胃癌
揭志刚
作品数:179被引量:71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手辅助腹腔镜 胃肿瘤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何裕隆
作品数:488被引量:3,183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预后 胃肠间质瘤 外科手术
曹毅
作品数:51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手辅助腹腔镜 胃癌 腹腔镜 腹腔镜检查 胃肿瘤
梁寒
作品数:286被引量:2,287H指数:24
供职机构:天津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预后 进展期胃癌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