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3篇“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的相关文章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65.39±3.48)min、手术切口长度(5.48±1.61)cm、住院时间(8.08±1.37)d、下床活动时间(7.98±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82.43±5.50)min、(14.87±1.86)cm、(15.23±1.52)d、(14.03±1.39)d,术中出血量(143.59±22.33)ml、术后引流量(55.30±13.89)ml均少于对照组的(247.29±22.37)、(98.48±13.78)ml(P<0.05)。治疗后,研究组PⅠNP(85.20±3.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3±3.31)ng/ml,CTX(488.82±24.3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04±30.32)ng/L(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改善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临床应该进行更多的推广。
- 张兴华崔若承焦旭鹏
-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股骨粗隆间骨折骨代谢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对比
- 2021年
- 对比分析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开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分别开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早期恢复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要优于解剖锁定钢板,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 唐国富
- 关键词: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在女性中更为多见,主要与骨质疏松有关。临床上主要采取髓外固定或髓内固定治疗,前者以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为代表,后者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为代表。目前多个研究表明PFNA优于PFLCP[1]。
- 程明
- 关键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髓外固定PFNA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7-06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5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40例采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重建钉组)。结果9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2~36)个月。与重建钉组比较,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更长,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时间、股骨粗隆下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更短,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重建钉内固定均为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更快,建议优先选择;对于高龄且需微创手术的患者,也可考虑由丰富经验的医师采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
- 赵发云唐维才苏万富卢冰郑伟
- 关键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股骨重建钉内固定老年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68.7岁。初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4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切割8例,骨折不愈合10例,钢板或螺钉断裂6例,髓内钉断裂3例,髋内翻畸形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9例患者翻修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骨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1.6)分]显著低于术前[(7.1±2.1)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5.2±8.2)分]、SF-36评分[(75.9±15.5)分]显著高于术前[(48.0±12.7)、(48.7±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8%。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尤其是股骨头颈骨质良好、髋关节状态较好者,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孙健平薛汉中孙亮侯明明王谦马腾任程刘宏亮路遥段宁李忠张堃
- 关键词:髋骨折骨板植骨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PFL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与PFLP均能够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PFNA治疗方式在近期疗效中的作用优于PFLP,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 张忠岩李玉波石立涛张义曹向宇
- 关键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2例)和观察组(n=72例),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相比,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施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
- 韩毅郑炜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解剖锁定钢板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 2017年
-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术后52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4例失访。52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及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依据髋关节恢复效果评判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3%(48/52)。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 杨延良王顺利
- 关键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定期随访及复查,回顾性分析手术效果及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4例得到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18个月,1例在术后3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得到随访的43例中,均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断钉,未出现螺钉切出、断板、退钉及髋内翻、髋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结论老年人身体条件差,骨质疏松,常并含多种内科疾病,术后并发症多,以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方式,针对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不仅手术操作方便,而且手术用时也比较短。另外,内固定坚强,可以较早活动,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付乐良吴志雄苏有琼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解剖锁定钢板骨折内固定术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随访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 :对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伴外侧壁骨折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9~83岁,平均75.5岁;车祸伤8例,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4 d,平均4.5 d;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疗效评价采用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68个月,平均(44.8±8.8)个月。手术时间(61.02±38.28)min,术中出血量(226.00±162.52)ml,住院时间(10.8±9.2)d。所有患者未出现局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2个月。末次随访时,PPMS评分为(7.22±2.36)分;Harris评分为(79.46±11.02)分,其中优5例,良9例,可2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显著,术中可避免外侧壁二次损伤,尤其对外侧壁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以及高龄骨质疏松者,术后需严格随访,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 徐金渭韩雷胡云根方伟利金波
- 关键词:髋骨折股骨骨折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