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24篇“ 肠系膜淋巴结“的相关文章
-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在2023年1月至10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共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归入观察组,纳入患儿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同时选择同期于同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儿童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记录两组儿童的腹部淋巴结纵横径比、肠系膜淋巴结最大径、血流分级以及观察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脐周部位、脐周至右下腹部和右下腹部位的淋巴结纵横径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脐周部位、脐周至右下腹部和右下腹部位的肠系膜淋巴结最大径分别为(20.12±2.51)、(17.32±3.32)、(2.71±0.41)mm,均高于对照组[(2.67±0.33)、(2.59±0.37)、(4.15±3.2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分级0占比有38.33%,低于对照组(100%),Ⅰ、Ⅱ、Ⅲ级占比分别为36.67%、20.00%、5.00%,均高于对照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频超声检出阳性患儿57例,检出阳性率95.00%,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区分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与健康儿童,阳性检出率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韩友东张春梅赵传武颜斌张承正吕英功李朝密
-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
- 艾灸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临床疗效方面,艾灸对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具有显著作用。方法 自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本学科共接诊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成员接受艾灸神阙穴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疗愈成效与复发性,以及患儿亲属在护理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在对比分析中,观察组的疗效指数高达96.67%,而对照组的疗效指数则仅为73.33%。在治疗成效方面,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值为2,具体数值为6.405,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1。结果 显示,P值小于0.05,表明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在对比观察与对照两组数据时,发现观察组的复发比率仅为3.33%,而对照组的复发比率高达20%,显著差异体现在观察组的3.33%与对照的20%之间,经计算,差异值达到2=4.043,且P值为0.044。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较76.67%),其差异值达到5.192,显著性水平为P=0.023。在统计学上,当P值小于0.05时,所呈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的影响显著。结论 在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过程中,应用艾灸神阙穴技术显著提升了临床治愈成效,同时减少了复发的风险,并增强了患儿护理的满意度,方法 具备显著的临床推广潜力。
- 李霞
- 关键词:艾灸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西医
- 轻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轻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7—10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儿科和针灸科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且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给予轻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对照组40例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2组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便秘或便溏)评分、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及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1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80.0%(32/40),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4/38)比31.2%(10/32),P<0.05]。2组患儿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轻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不仅可明显缩短腹痛时间,缩小肠系膜淋巴结,且可有效降低短期复发率。
- 赵帅孙婷婷罗晓雷马园园颜聪亚
-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肝郁脾虚型
- 基于“阴火”理论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则及验案分析
- 2025年
- 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常见儿科疾病,腹痛是该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呕吐、发热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极大的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中医学根据其症状特点归于“腹痛”范畴,常从食积、气滞、湿热、寒邪或脾虚等方面进行论治。本文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从脾胃、气机升降等角度阐述“阴火”理论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关系,并附上案例一则.
- 龚进王暴魁
- 关键词:阴火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论风药
- 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 分析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纳入本院收治的60例ML患儿,时间为2022年8月-2024年9月,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基于此,观察组予以中药热奄包治疗,治疗7d,对比两组疗效、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腹部彩超指标.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73.33%)比较,观察组(93.33%)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RP、PC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淋巴结横径、纵径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热奄包应用于ML患儿中,可提高疗效,促进患儿症状缓解,减轻症状严重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张倩倩吴飒范宴燕
-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
- 一种靶向肠系膜淋巴结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肠系膜淋巴结的口服药物递送系统,制备了模拟乳糜微粒药物释放的新型LNP口服递送载体,并通过对载体材料进行靶向基团修饰,探索了肠乳糜淋巴管靶向的途径和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显著提高纳米药物穿透肠上皮屏...
- 张峻峰季士亮李俊茹黄振陈江宁
- 针刺足三里对肠系膜淋巴结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2025年
-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肠系膜淋巴结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并将成功构建肠系膜淋巴结炎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足三里组,每组12只。针刺足三里组小鼠接受电针足三里治疗,持续4 d,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则不进行处理。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特征,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实验评估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Ⅰ、p62)和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 MAPK、p-p38 MAPK、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食量减少、精神萎靡、大便软溏,偶尔出现弓背现象;针刺足三里组小鼠的行为学特征较模型组有所改善。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而针刺足三里组的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有所改善。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组则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中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LC3Ⅱ/LC3Ⅰ低于空白对照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组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LC3Ⅱ/LC3Ⅰ高于模型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减轻肠系膜淋巴结炎小鼠的炎症反应。
- 李志新付殿跃焦永波
- 关键词:针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肠系膜淋巴结炎炎症反应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的Meta分析
- 2025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相关文献,试验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采用纽卡斯尔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累计病例606例。根据文献异质性分析结果,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涉及的研究变量进行合并效应量计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发热、腹痛、呕吐缓解时间更短,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更短(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显著,可快速稳定体温,缓解腹痛、呕吐等不适,促进患儿恢复。
- 张玉佩李爽赵自广
-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中药穴位贴敷结局指标META分析
- 柴胡桂枝汤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炎症水平病情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炎症水平、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屏南县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柴胡桂枝汤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2组患儿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相近(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各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相近(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过程中加用柴胡桂枝汤,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感染效果,有利于缓解患儿病情,缩小肿大的淋巴结。
- 黄青青
-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
-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与肠道病原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 2025年
- 目的评估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ML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其与肠道病原体感染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本院确诊为AMLA的108例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肠系膜淋巴结的数量、大小及相关影像学特征(如肠壁增厚和腹腔积液)。粪便样本通过PCR检测和细菌培养确定肠道病原体种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影像特征与病原体感染类型的相关性,控制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发病持续时间)。结果在108例患者中,82例(75.93%)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数量增多,平均淋巴结直径为1.2±0.3cm。肠壁增厚和腹腔积液分别在34例(31.48%)和20例(18.51%)患者中检测到。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92.59%(100/108),特异性为85.71%(24/28),显示出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较高准确性。病原学检测显示,63例(58.33%)为病毒感染,主要包括诺如病毒(32例,29.63%)和轮状病毒(18例,16.66%);32例(29.63%)为细菌感染,主要为沙门氏菌(14例,12.96%)和志贺氏菌(9例,8.33%);其余13例(12.04%)为混合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毒感染患者中,淋巴结数量增多较为常见,发生率为84.13%,平均淋巴结直径为1.3±0.4cm;而在细菌感染患者中,62.48%的患者伴有肠壁增厚,62.52%伴有腹腔积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与淋巴结增大显著相关(OR=3.612,95%CI:1.136-11.486,P=0.030),而细菌感染与肠壁增厚(OR=6.095,95%CI:1.890-19.656,P=0.002)及腹腔积液(OR=11.398,95%CI:3.377-38.475,P<0.001)显著相关。此外,年龄小于5岁与病毒感染相关(OR=2.774,95%CI:1.047-7.347,P=0.040),发病超过7d与细菌感染相关(OR=7.250,95%CI:2.282-23.029,P=0.001)。结论超声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多因素分析显示,病毒感染与多发淋巴结增大显著相关,而细菌感染则常伴肠壁增厚和�
- 李拓张倩陈道芒
- 关键词:超声诊断病原学分析
相关作者
- 李蒙

- 作品数:110被引量:14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内脏高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 CRF 树突状细胞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 吕宾

- 作品数:922被引量:3,246H指数:2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温郁金 内脏高敏感 胃癌 幽门螺杆菌
- 胡玥

- 作品数:83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CR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树突状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
- 王霄腾

- 作品数:64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CRF 树突状细胞 META分析 幽门螺杆菌
- 贺业春

- 作品数:78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形态学观察 树突状细胞 形态学 小鼠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