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篇“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相关文章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 2020年
- 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主要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肝脏MFH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一例MFH发生在肝脏,女,83岁,以右上腹不适3月余为主要临床症状,超声及CT示肝右叶囊实混合性肿块。镜下见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主要排列成束状及杂乱无序,胞浆红染,可见较多的多核巨细胞、梭形成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有病理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D68(+)、CD34血管(+)、Vim(+)、PCK(-)、CK19(-)、Hepa(-)、Desmin(-)、Ki-67(25%+)。结论:肝脏MFH较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其确诊需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 高海港
- 关键词: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特征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超声诊断价值(附1例报道)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脏MFH的超声表现,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肝脏MFH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要点。结果:一例肝脏MFH的超声表现为单发肝右叶囊实混合性回声团块,大小8.9 cm ×7.6 cm,形态欠规则,边界显示尚清,周边无声晕。结论:肝脏MFH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超声声像图表现较为多样,缺乏典型特征,需结合临床及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临床上需与肝癌、肝囊腺瘤等其它肝脏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 高海港鲁艳李卓瑾
- 关键词: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超声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肾癌1例
- 2015年
-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2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体检CT提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血常规、肝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均为阴性。既往1年前因右。肾癌行右肾切除术。腹部B型超声检查示:左肝占位性病变(图1)。肝脏CT检查示:肝左外叶病变考虑陈旧性肉芽肿;
- 陈永安沈杰于学涛兰红艳
- 关键词:肝肿瘤肾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双重癌
-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2013年之间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瘤的超声表现。结果:本组18例病例中患者均为单发性,其中肝右叶10个,肝左叶7个,尾状叶1个;18例病例中,患者肝脏肿瘤最大的为13.2cm ×11.8cm,患者肿瘤最小的为3.7cm ×3.1cm;18例病例中,患者的细胞瘤直径具体为:直径〉10.0cm的肿瘤有4个,直径在5.0~10.0cm之间的肿瘤有11个,肿瘤直径〈5.0cm的有3个;本组病例中,共10例患者的肿瘤超声表现为低回声,3例患者的超声表现为弱回声,3例患者超声表现为高回声,1例患者超声表现为强回声,1例患者超声表现为杂乱回声;肿瘤内部回声均表现为不均质回声,其中2例患者的细胞瘤回声为蜂窝状,3例患者呈多结节融合,11个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晰。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比较困难,需要结合超声检查及临床表现,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 郑章增
- 关键词: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肝脏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 FH)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MFH,并结合文献分析肝脏MFH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例,肝右叶4例,同时累及左右叶1例.病灶最大径在55~126 mm之间,CT平扫呈低或略低密度,多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本组病例中2例呈略低密度,3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例呈多囊状低密度,4例病灶内可见网格状、轮辐状略低密度.6例均未见钙化,合并肝内胆管扩张的1例,肝内转移1例,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病灶实质部分均轻度强化,4例较大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1例多囊状低密度病灶壁结节轻度强化;门脉期6例病灶实质部分强化均较动脉期略升高,4例病灶可见由边缘向中心呈片絮状、网格状、轮辐状强化较动脉期显示更为清晰;延迟期5例病灶实质部分及囊性病灶的壁结节强化程度略低于门脉期,1例延迟强化与门脉期强化相近;囊性病灶及病灶内液化坏死区始终无强化,与轻度强化的实质部分界限更清晰.1例并发肝内转移病灶平扫呈结节状略低密度,环形强化4个,结节状轻度强化2个.本组6例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5例诊断为肝癌,1例诊断不除外转移瘤.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多样,掌握不同病理类型肝脏MFH的CT表现,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 任岩周鹏冷冰
- 关键词:肝肿瘤
-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16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其中肝右叶9个,肝左叶6个,尾状叶1个。3个肿瘤直径大于10.0cm,10个直径为5.0~10.0cm,3个直径小于5.0cm。肿瘤内部均为不均质回声,其中1个为蜂窝状,2个呈多结节融合,11个肿瘤瘤体与周边分界不清,肿瘤周围均无声晕。手术病理结果示15个为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个为原发性肝内胆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断困难,超声检查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方能提高诊断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准确性。
- 程蕾陈永安郭佳
- 关键词: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肝脏
- 罕见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报告被引量:3
- 2013年
- 患者男,62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2个月于2012年4月13日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剑突下可触及8cm×7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质中偏硬、不易推动。包块有触压痛,未扪及胆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92g/L,红细胞(RBC)3.3×1012/L,血清总蛋白56g/L,向蛋白(ALB)31g/L,甲胎蛋白(AFP)2.15μg/L、癌胚抗原(e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
- 时吉庆胡红强彭凤翔杨烛
- 关键词: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上腹部胀痛移动性浊音血清总蛋白体格检查甲胎蛋白
-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肝脏MFH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4例中,肝左、右叶各2例,边界清或不清各2例;4例病变体积均较大,内均含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其中1例含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1例合并有肝内外胆管结石及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4例,其中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缓慢下降1例。4例病变内有小血管穿行,3例周边可见受压的肝内血管;2例肝包膜受累。结论: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提高对肝脏MFH的诊断率,但最终需临床病理学确诊。
- 戴太炎
- 关键词:肝肿瘤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疗特点初探及文献回顾被引量:2
- 2013年
- 原发性肝癌为肝脏最常见的肿瘤,此外还有肝透明细胞癌、肝纤维板层癌、肝肉瘤、肝类癌等。其中肝原发性肉瘤起源于肝脏间叶组织,原因尚不确切,可源于肝内淋巴管、血管、胆管周围结缔组织、脓肿壁以及肝硬化再生结节等。可分为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吴星宇顾劲扬王俊段飞訾雪剑丁义涛
- 关键词: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肝硬化再生结节诊疗肝透明细胞癌周围结缔组织血管肉瘤
-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CT及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例肝脏MFH体积均较大,2例表现为边界尚清晰的单发肿块,1例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多发瘤灶;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延迟强化(2例)或快进慢出(1例);1例伴胆管扩张及胆管癌栓。3例均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形式多样,临床最终诊断依赖病理,特别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鉴别。
- 吕晓飞张雪林刘珍银邱士军郭翠萍邓燕佳彭俊萍
- 关键词:肝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