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5篇“ 肌痉挛状态“的相关文章
恢刺“阳陵泉”穴对脑卒中大鼠痉挛状态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观察恢刺“阳陵泉”穴对卒中后痉挛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运动相关行为学的影响,为恢刺法在针灸临床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提供依据。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模型组(n=18)和恢刺组(n=18)。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作卒中后痉挛模型。术后第3天,恢刺组恢刺“阳陵泉”穴,留针30 min,1次/d,连续7 d。于造模前、后各时间点分别行Zea Longa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改良Ashworth张力评分(MAS)和网屏实验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脑切片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Zea Longa评分和MA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网屏实验评分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恢刺组大鼠治疗后Zea Longa评分及M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网屏实验评分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恢刺法可缓解卒中后痉挛大鼠的痉挛,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其脑缺血状态,发挥一定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孙天祎马良宵王俊翔母杰丹钱旭于文颜宋越甘莹莹田园
关键词:肌痉挛恢刺阳陵泉
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屈痉挛状态的疗效分析
2021年
在Rood技术基础上又添加方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痉挛状态,研究此方案产生的效果。方法:纳入的脑卒中后上肢屈痉挛状态患者60例均是我院接收的,病例收集从2018年5月跨越到2020年12月,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各拥有病例数30例的2组,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上又加入Rood技术,观察组在此之上又辅助了方氏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有了较大程度的升高,尤其是观察组明升高更多,P<0.05。结论:方氏头针联合Rood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屈痉挛状态
张晓宁李广一张竞文杨鹏程
关键词:脑卒中
体外冲击波联合针灸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痉挛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单瘫恢复期伴有上肢屈张力增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组、ESW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另予针灸治疗,ESWT组另予ESWT,联合组另予针灸联合ESWT治疗,连续治疗4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上肢部分(U-FMA)和Barthel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屈痉挛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各组MAS、U-FMA、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各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U-FMA、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U-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P<0.05)。结论: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痉挛状态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
魏从兵王丹魏仁贤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治疗针灸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
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实施西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栝蒌桂枝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偏瘫侧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综合痉挛评定量表(C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87.23%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69.56%(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实施中西医复合疗法,可降低患肢张力,改善痉挛状态,促进康复,临床疗效肯定。
蔡扬帆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肌痉挛状态
电针环跳、承扶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伸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电针环跳、承扶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伸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实验组采用电针环跳、承扶穴法治疗,常规组采用临床常用针刺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都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实验组与常规组的痉挛程度疗效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都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P<0.05),且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环跳、承扶穴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伸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单玲玲邢艳丽高潇徐玉刘淑秀王志婕
关键词:电针环跳穴脑卒中偏瘫痉挛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状态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7年
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在恢复期多出现患侧肢体张力增高、动作迟缓、协调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因此,寻找有效的缓解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为当前临床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状态,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胡俊霞
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针灸疗法康复训练
电针跷脉穴治疗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3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观察电针跷脉穴对中风偏瘫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上肢均按传统取穴进行针刺,患侧下肢分别针刺跷脉穴(治疗组)和传统穴位(对照组),治疗组下肢接入电针仪,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82.8%;且对下肢张力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跷脉穴对缓解偏瘫后患侧下肢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高智颖
痉挛治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状态:30例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脊髓损伤后往往造成一定程度的痉挛,探索康复治疗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01/2004-06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采用以抗痉挛治疗为主的方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Ashworth无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运动指数、Barthel指数分别为3.10±0.22,51.42±12.33,36.16±17.21;治疗后3项指数分别为1.60±0.43,65.19±14.70,61.23±19.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抗痉挛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改善截瘫患者的痉挛状态,并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涂昌弟冉春风王晓川谭强
关键词:脊髓损伤肌痉挛状态康复
拮抗针法对改善中风后遗症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该文运用'拮抗针法'改善中风后遗症的痉挛状态.从而对中风患者上肢屈曲性痉挛,下肢伸直性痉挛;手指的屈曲性挛缩以及足下垂内翻等症状,达到改善和治疗的目的.该临床观察采用国际通用Ashworth量表及脑卒中功能障碍评价表(...
韩雪梅
关键词:肌张力痉挛状态电针仪
文献传递
电针跷脉穴治疗中风偏瘫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跷脉穴对中风偏瘫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上肢均按传统取穴进行针刺,患侧下肢分别针刺跷脉穴(治疗组)和传统穴位(对照组),两组均接入电针仪,并先后使用疏...
高智颖
关键词:偏瘫肌痉挛状态跷脉电针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黎
作品数:486被引量:1,41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 减压术治疗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
于炎冰
作品数:505被引量:1,28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 减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
徐晓利
作品数:119被引量:43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血管减压术 周围神经病 面肌痉挛 糖尿病性 痉挛性斜颈
韩光良
作品数:51被引量:171H指数:6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血管 减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
陈振虎
作品数:79被引量:691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针疗法 针疗法治疗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