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01篇“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的相关文章
-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的Meta分析
-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对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2期)、Web ...
- 于璐
- 关键词:利福平RPOB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
-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rpoB基因突变对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对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耐利福平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h 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2期)、CBM、VIP和WanFang Data,查找PCR-SSCP与金标准(常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比较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的诊断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1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包括1 229例标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SEN合并=0.92[95%CI(0.90,0.94),P=0.019 3]、SPE合并=0.97[95%CI(0.95,0.98),P<0.000 1]、+LR合并=23.68[95%CI(8.71,64.37),P<0.000 1]、–LR合并=0.10[95%CI(0.06,0.15),P=0.023 1]和DOR合并=257.16[95%CI(96.82,683.02),P=0.020 0],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 5,Q*指数0.922 3。②分别剔除样本量<100例、中文研究以及QUADAS评分>10分的研究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剔除文献后各诊断结果稳定,提示结论较为可靠。结论 PCR-SSCP检测rpoB基因突变诊断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于璐孟存仁张朝霞
- 关键词:利福平RPOBMETA分析
- 威灵仙的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鉴别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CR-SSCP)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威灵仙药材基原的方法。方法查找Genbank上注册的威灵仙药材基原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序列的比对分析,确定稳定的特异鉴别位点。据此设计能扩增包含特异鉴别位点的短片段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威灵仙药材基原进行鉴定。结果不同威灵仙基原的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谱带带型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威灵仙药材基原,为进一步开展威灵仙药材的准确鉴定奠定基础。
- 安蕊陈美兰王学勇张晓芹刘春生
- 关键词:东北铁线莲棉团铁线莲ITS序列聚丙烯酰胺凝胶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散发性乳腺癌EMSY基因的突变
- 2011年
- 目的了解EMSY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探讨EMSY基因突变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及1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常规酚-氯法抽提组织DNA,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的方法,扩增其EMSY基因的20个外显子,然后根据构象改变来分析此基因突变情况。结果72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以及18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6例样本存在第9外显子SSCP条带的异常改变,测序结果为第9外显子区GCA(丙氨酸)中的A杂合性缺失,突变率为8.3%(6/72)。结论本课题研究提示广西散发性乳腺癌中存在着EMSY基因第9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并且在乳腺癌患者中突变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 刘竞张海添陆云飞蒋建春
- 关键词:乳腺癌突变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Kallmann综合征的基因突变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检测Kallmann综合征位于X染色体p22.3基因KAL-1外显子的突变。方法KAL-1基因外显子突变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结果5例Kallmann综合征患者KAL-1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发现2例KAL-1基因外显子5~10缺失。结论Kallmann综合征可能存在KAL-1基因外显子的缺失。
- 戴学军冯建华
- 关键词:KALLMANN综合征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突变
-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对RFP耐药性测定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48株RFP药物敏感和耐药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先用PCR扩增rpoB基因,随后用SSCP方法鉴定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并与药敏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48株结核临床分离株中11株RFP敏感株SSCP带谱均与对照相同,37株RFP耐药株中有3株带谱与对照相同,另34株SSCP带谱与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差异。48株临床分离株的L-J药敏法与SSCP的平行分析结果对比,PCR-SSCP方法检测RFP耐药结核菌的敏感性为91.90%,特异性为90.90%。结论:PCR-SSCP技术可快速准确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此技术可用于临床结核分枝杆菌RFP药物敏感性的直接快速检测,以及时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敏感抗结核药物。
- 李晓荣华树成
- 关键词:基因利福平药物耐受性聚合酶链反应
-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银染后胶回收在基因改变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银染后胶回收的方法在基因改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0在南方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样本来源:于2004-09/2005-08选择南方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123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确诊。患者均知情同意。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银染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基因改变,对1例怀疑存在基因改变样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银染后单链胶回收,以胶回收后的单链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为模板重复聚合酶链反应后进行测序。结果:在对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基因Exon7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时,发现一样本泳带异常,对其样本进行银染后胶回收,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证实此样本存在碱基改变,从而验证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后胶回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论:经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银染后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胶也可进行胶回收。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银染后胶回收在基因改变检测中可以增强单链构象多态性基因突变检测的准确性,由于其无毒性、成本低及操作简单等优点,更易被实验人员所接受。
- 王琦光郭志刚赖文岩朱鲜阳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基因改变银染法
-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对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早期诊断提供基因学特征和可靠的辅助检测手段。方法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的30个SMA家系和50名入托查体正常儿童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第7和8外显子进行缺失检测。结果SMN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检测结果:在30例SMA患儿中,22例(73.3%,22/30)同时缺失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4例(13.3%,4/30)显示单纯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4例(13.3%,4/30)SMN1基因外显子7或8均未见缺失,未见单纯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1例SMAⅠ型患儿父亲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的纯合缺失。1名正常儿童有SMN2基因外显子7和8的纯合缺失。经过PCR-限制性酶切法检测不伴有缺失的2例SMAⅢ型患儿及其家系SMN1基因外显子8SSCP电泳图中出现了异常条带。结论PCR-限制性酶切和PCR-SSCP分析法对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进行检测是诊断SMA的有效辅助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以相互验证、互为补充;SMN1基因外显子7或8的缺失检测对SMA进行基因诊断是一种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并且由于其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易被家长接受,是SMA临床症状前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确诊的重要辅助手段。
- 倪昊宋昉王立文瞿宇晋王红金煜伟
-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基因诊断聚合酶链反应
-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鉴别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
- 本研究的实验目的在于探讨PCR—SSCP 技术在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方面的临床价值。使用的实验方法为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 标准株作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55 株结核杆菌...
- 李洋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异烟肼耐药
- 文献传递
-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快速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快速检测病原菌的可行性,初步评价该法检测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意义。方法设计通用引物对不同细菌进行PCR-SSCP,同时利用该法直接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并与细菌培养比较。结果不同细菌的SSCP图谱呈多态性可相互区别;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SSCP图谱完全一致;6份化脑的脑脊液,PCR-SSCP检出5份有细菌,而细菌培养只检出1份有细菌;7份病脑两种方法均未检出细菌。结论PCR-SSCP技术可快速、敏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
- 陶洪群李向阳杨雷杨锦红
- 关键词:脑脊液细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