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193篇“ 经济社会学分析“的相关文章
契约型治理: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经济社会学分析被引量:10
2024年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基本办思路的创新之举,也是坚守职业教育发展本质以及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要战略部署。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契约型治理通过缔结契约、明确组织目标、构建稳定的组织机制等行动,在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仍面临着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契约不执行、治理不协同、环境新变化的挑战。因此,建议通过明确合作契约、协调利益关系、平衡权力关系、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诚信度和责任感来优化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走向实体嵌入。
华裕良蒋漱清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审判市场 金融危机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加)龙思博(MICHAEL
审判市场 金融危机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加)龙思博(MICHAEL
乡镇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中的技术进步与关系调适--对稼轩镇草莓产业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乡镇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产业要素和产业关系在产业发展各阶段中相适应,实现产业经营效益的稳定增长。本文以山东省稼轩镇草莓产业为例,依据在田野调查中获取的一手资料和政策文件等二手资料,描述稼轩镇草莓产业的阶段性发展历程,...
马英豪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关系调适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增长幅度十分巨大,直到最近,才开始在高位维持相对稳定的运动状态,与此同时,我国的少儿抚养比系数持续地、长期地下降,而老年抚养比系数则保持着长期的增长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经济腾飞、...
牛子豪
关键词:居民储蓄率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社会学
地方金融治理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2020年
地方金融治理是整个国家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特指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通过具体制度安排,对地方金融市场之中的金融交易、金融组织以及金融制度设施进行规范、培育或建构等,以促进和保证地方金融市场的活力与秩序。理解地方金融治理的实际过程和机制,涉及金融治理的层次性问题,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的地方政府行为中寻找到线索。对应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地方金融治理方式存在三个基本维度,即技术治理、结构治理和环境治理。通过这样一个描述框架,可以分析地方政府的治理选择。
向静林艾云
关键词:金融治理地方政府行为环境治理金融交易基本维度
竞合模式:高铁技术创新的经济社会学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当中国成长为"世界工厂"后,我们对于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的期冀也越发强烈。然而回顾新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既取得了不少成就,也有过停滞或挫折。那么,推动技术创新的隐秘动力究竟是什么?本文以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为例,揭示了政府调控下的集竞争与合作于一体的模式,是这一领域创新成功的根本。更重要的是,文章细致地回顾了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铁路领域的诸多行动者,如何因应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在竞争合作模式的大框架下创造和调试出不同的具体机制,以持续推动实现技术创新。两位作者认为,在技术创新领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效率或最优模式,有的只是能够适应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相对最优模式"。这也提醒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不能沉湎于一时一地的成就和定式,而是必须坚持改革,必须对中国发展模式不断进行再讨论。
马莹甄志宏
关键词:高铁技术创新
“互联网+”趋势下市场交易秩序的转型——对苏南H镇花木交易市场的经济社会学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经济领域中的市场交易方式。传统市场交易秩序以关系嵌入性为显著特征,新兴的网络交易秩序则实现了关系脱嵌,从而拓展了市场交易的范围,使资源在更大规模的社会空间中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在交易秩序转型过程中,存在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力量与企业引领的自发性制度变迁力量。经验事实证明,前者并不能构成传统产业实现网络化转型的制度供给者。新兴的网络交易模式能否取代传统关系交易模式,取决于市场行动主体行为习惯的自发改变。当前,借助于电商平台之间的自由竞争,新兴的网络交易规则和交易秩序正在逐渐生成。
白乙辰
关键词:交易秩序政府力量
“大数据+社会纠纷解决”的经济社会学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进出口货物运输总量的90%都是通过海洋运输方式运输的,因此海运市场的良性发展关乎推进'一带一路'的成效。商务部附条件批准马士基收购汉堡南美属于在海运市场的事前控制执法,有助于促进海运市场内的公平竞争,保护海运企业、进出口商等相关经营者的利益,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保驾护航。
张军
关键词:纠纷解决经济社会学社会纠纷
当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一个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被引量:12
2018年
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资源分配感觉是否合理即社会公平感高低对社会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入手,将社会经济地位分解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将社区融合分解为社区认同、社区交往、社区参与三个维度,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和社区融合对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均有影响,社区融合的三个维度对农民工的公平感均具有统计显著性,即农民工的社区认同度越高,与本地居民交往越频繁,向社区组织提供意见或建议的频率越高,公平感就越强。文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农民工社会公平感和增进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徐延辉许磊

相关作者

张兵
作品数:69被引量:424H指数:12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职业体育 体育 足球 逻辑 管办分离
梁健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社会学分析 经济社会学 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 制度经济学
王娟娟
作品数:47被引量:233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甘南牧区 游牧人口定居 三农问题 物流 电子商务
臧得顺
作品数:13被引量:14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经济社会学 农地产权制度 乡村精英 格兰诺维特 新经济社会学
徐延辉
作品数:113被引量:884H指数:1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农民工 社会质量 社会资本 社会融入 经济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