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65篇“ 经济水平“的相关文章
中国数字经济水平地区差异、空间集聚及收敛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保序主成分评价法对两方面测算,将二者对比研究;引入绝对与相对不平等测度,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推广到多维场合,更深入、全面地度量数字经济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一维Gini系数仅从水平高低度量地区差异,而多维Gini系数可以反映地区差异的多维特征,提供新的地区差异测度;基于莫兰指数构造检验统计量,检验数字经济是否可以打破经济发展的地理位置限制,并探讨数字经济水平的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总的来说,数字经济水平经济水平相关性很高,相辅相成;从数字经济水平排名来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排名靠前,山西(20~27)、河南(23~27)、广西(28→30)、甘肃(27~29)、新疆(25~30)排名靠后,重庆、河北、江西、黑龙江、贵州等地排名进步较大,福建、宁夏、内蒙古、青海、山西、新疆等地排名退步较大;在新冠疫情下,中国多数省份经济水平有一定下降,但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仅有福建、海南略有降低,其它省份数字经济水平仍在提高;中国经济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都较大,主要取决于东—中、东—西地区差异,中—西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它们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中国协调共享、共同富裕发展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数字经济与地理位置显著正相关,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位置限制,且打破程度较大;对于数字经济水平,全国及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σ收敛,全国、三大区域都存在绝对与条件β收敛,经济水平提高有效促进了全国、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增长,而政府干预对全国数字经济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三大区域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对数字经济尚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缩小地区差异,应多措并举:继续加大数字基
王丙参王丙参魏艳华
关键词:数字经济GINI系数收敛性
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2024年
转型升级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提供了关键支撑和核心动能.基于全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数字产业化应用水平、产业数字化融合水平、数字创新能力水平4个维度构建地区数字经济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产业数字化融合水平发挥的作用最大.中介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水平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和消费需求来间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刘斐赵孟凯
关键词:制造业
对外贸易的区域创新促进作用研究——基于经济水平的门槛效应分析
2024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创新路径理应有所不同。在“拿来主义”难以为继、“原始创新”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分析对外贸易如何有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双重固定面板回归模型,并运用门槛回归的分析方法,从地市级层面分析验证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的差异化促进作用,同时,本文还从政府支出增加和企业利润增长的视角进一步验证了其作用机制。
李鑫岩余金艳陈权亮张家超白雪
关键词:对外贸易门槛效应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沿线省市文化旅游吸引力与数字经济水平耦合协调研究
2024年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涉及13省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量文化旅游吸引力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发展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十三省市文化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数处于0.05~0.8,呈“弱势区”和“强势带”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数字经济评价指数处于0.04~0.75,整体水平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2)文化旅游吸引力与数字经济水平的耦合协调值在0.25~0.9,大多处于中高水平,自东向西由极高水平协调向极低水平协调变化。西藏、云南等8省属于数字经济滞后型,江苏和浙江为发展同步型,青海、重庆和上海3省市属于文化旅游吸引力滞后型。(3)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旅游服务设施>交通通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
杨利刘水姣
关键词:数字经济
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水平的耦合研究
2024年
文章基于资源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持、社会效益四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发展水平、发展结构、发展质量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测度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水平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增速明显,经济水平呈波动上升,两者具有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异质性,且区域差异较为显著。
梁艳陈艳
关键词:经济水平长三角耦合协调度区域异质性
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健康水平与区域经济水平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索2012-2021年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区域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和空间结构特征,并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为实现三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优化策略。方法:采用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和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12-2021年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区域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结果:2012-2021年,我国大部分省份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区域经济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均呈小幅波动发展趋势,总体跨度在0.210-0.488,2021年底有5个省份属于低度协调,26个省份属于高度协调;三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妇幼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产出与耦合协调度的灰色关联度排名稳居前二,分别为0.920和0.876,属于强关联度。结论: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区域经济水平耦合协调程度有待提高;各省份三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在时间上呈阶段式变化;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区域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发展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妇幼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产出是推动三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刘雨璇王军永周佳佳谭浩刘霞
关键词:经济发展
基于轨迹活动语义挖掘的个体社会经济水平评估
2024年
个体社会经济水平评估对于商业决策、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现有方法多依赖定位数据和呼叫详单记录构建出行位置和手机业务特征集合,未充分考虑个体出行的语义上下文,难以从动机与需求层面理解出行行为,导致建模过程可解释性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轨迹活动语义挖掘的个体社会经济水平评估方法,通过显式提取居住、购物、餐饮、娱乐、消费喜爱度与探索欲6类消费模式,从消费能力与意愿角度刻画个体社会经济水平,提高评估方法的可解释性。(1)通过网格化的语义地图为停留点赋予出行语义上下文,并划分居住、购物、餐饮、娱乐4类活动的停留点集合;(2)计算4类活动的时间熵、旋转半径和活动区域经济水平等时空语义特征,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筛选特征计算各类消费模式价值;(3)使用极端随机森林决策个体社会经济水平。本文基于深圳市635名个体2019年4—11月的私家车轨迹数据开展实验,通过核心商圈、劳动密集型工厂、高档住宅与城中村等典型场景筛选高低社会经济水平人群,验证了方法有效性;此外,对高低社会经济水平群体的出行时空分布和工作强度开展可视化分析,探讨了群体间的出行模式差异。本文方法可为人地交互视角下的人口统计属性建模提供参考。
桂志鹏丁劲宸刘宇航陈欢吴华意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城乡融合视角下以高质量产业促提高东莞镇域经济水平的路径研究
2024年
本研究聚焦于东莞市,探讨如何通过高质量产业发展促进镇域经济增长及其与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通过对东莞市现有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以及区位优势的分析,本文识别了影响镇域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加强产业空间规划,建立大规模产业连片空间,提升产业专业化聚集,建立错位竞争优势,引导产业差异化,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镇域多中心网络化,增强抵御风险水平,加强与广、深的产业深度合作,与两市抱团发展可以提高产业质量、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激发镇域内生动力,构建与周边城市的互补性发展模式,并促进乡村资源的高效利用。本研究为东莞市乃至类似地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升镇域经济水平提供了策略框架和实践指导。
谢周平
关键词:镇域经济差异化
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状况的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状况,为提升该市乡村医生队伍质量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取现状调查的方法,对该市高、中、低3个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在性别(χ^(2)=80.79,P<0.05)、年龄(χ^(2)=95.17,P<0.05)、学历(χ^(2)=36.30,P<0.05)、工作年限(χ^(2)=253.96,P<0.05)、日均工作时间(χ^(2)=47.55,P<0.05)、村卫生室设施设备齐全程度(χ^(2)=49.01,P<0.05)、村卫生室房屋属性(χ^(2)=67.26,P<0.05)、年收入(χ^(2)=35.24,P<0.05)、养老保障(χ^(2)=258.93,P<0.05)与执业保障(χ^(2)=29.61,P<0.05)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工作内容上不存在明显差异(χ^(2)=12.09,P=0.06)。结论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状况不同,应注重多举措并行。
苟翠萍谢冰陈倩胡永国吴宗辉
关键词:乡村医生经济水平
新疆各地州市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新疆地州市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状况及空间关联特征, 为促进新疆地州市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2021年新疆统计年鉴》及新疆各地州市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构建新疆地州市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 采取极差法和熵权法计算地州市医疗服务能力和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分析各地州市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和相对发展水平,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新疆14个地州市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3, 其中, 乌鲁木齐市为优质协调状态(0.94), 昌吉回族自治州等4个地州市处于勉强协调状态, 耦合协调度为0.52~0.58, 克拉玛依市等9个地州市处于不同程度失调状态(<0.40);14个地州市的平均相对发展度为5.61, 其中, 克拉玛依市(0.26)和哈密市(0.72)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滞后, 乌鲁木齐市(0.91)和昌吉回族自治州(0.96)的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吐鲁番市等10个地州市(≥1.21)的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超前;14个地州市耦合协调度的全局莫兰指数为-0.24(Z=-1.08, P=0.135), 不存在空间聚集性。结论新疆14个地州市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不高, 地区间差异较大, 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超前, 区域联动效应不足。
路阳乔心雨尚慧恩张艳敏刘钰鹏陆晨
关键词:医疗服务能力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

相关作者

裴长洪
作品数:376被引量:4,589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 经济全球化 服务业 利用外资
李贞洁
作品数:40被引量:206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经济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 农村居民 刺五加 PT-INR
庞志刚
作品数:10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研究主题:经济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 农村居民 高血压患病 多神经网络
陈首英
作品数:65被引量:363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农村居民 经济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 虚弱 城市老年人
孙绍荣
作品数:349被引量:1,39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数学模型 博弈分析 企业 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