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80篇“ 细胞形态变化“的相关文章
一种基于细胞形态变化特征融合的抗缺氧化合物筛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胞形态变化特征融合的抗缺氧化合物筛选方法,方法包括:采用两种心肌细胞作为观测对象,将采集到的相差图通过细胞边缘处理,提取边缘特征并进行背景像素抑制,获取处理后的边缘图,并进行数据增强处理;将增强后的...
孙美君李倩茹王征张宥偲樊官伟
乙烯利对甘蔗叶鞘离区细胞形态变化及其脱叶性的影响
2024年
利用乙烯利处理难脱叶和易脱叶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s)品种,研究分析了形态学完全展开叶以下第3、5、7叶叶鞘离区细胞形态与脱叶性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后,两个甘蔗品种第3、5、7叶位离区组织细胞截面积变大,细胞密度变小,表皮细胞排列变松散,且离区细胞壁空心点和断裂点增加。乙烯利处理后20 d时,甘蔗品种‘GT02-467’第3、5、7叶和‘YZ03-194’第5叶的离区乙烯释放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乙烯利处理后35和60 d,‘GT02-467’的自然脱叶率分别比对照高5.8%和5.3%,‘YZ03-194’的自然脱叶率比对照高9.8%和10.7%。本研究从叶鞘离区细胞形态生理水平上明确了乙烯利对甘蔗脱叶性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乙烯利调控甘蔗脱叶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胡鑫王田田刘少春郭家文刀静梅高欣欣李如丹刘高源
关键词:乙烯利细胞形态
基于红细胞形态变化筛查早期糖尿病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细胞形态变化筛查早期糖尿病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微流控芯片的流体层中设有沙漏形的实验腔,实验腔两侧连有流体通道,控制层中的控制通道集成的多组控制阀能控制实验腔两侧流体通道的开关,控制阀的组合交替开关,...
张策 代亮
前列腺增生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血清降钙素原尿白细胞酯酶及红细胞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尿白细胞酯酶(LEU)及红细胞形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BPH患者90例作为BPH组,根据尿细菌培养是否伴有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6例)和未感染组(64例);另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9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各组血清PCT和红细胞形态相关指标[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指数(DI)]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BPH伴尿路感染的诊断效能;检测尿LEU,以尿细菌培养的尿路感染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尿LEU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26例尿路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6%(27/48),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5%(17/48),以屎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8%(4/48),且有11例患者同时合并2种细菌感染。感染组、未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3.95±0.78)ng/ml、(1.34±0.35)ng/ml,高于对照组(0.26±0.06)ng/ml,IR、DI水平分别为(1.90±0.48)、(3.63±0.72)、(0.31±0.08)、(0.47±0.12),均低于对照组(5.29±1.24)、(0.61±0.17)(P<0.05),且相较于未感染组,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更高,IR和DI水平更低(P<0.05)。血清PCT、IR和DI水平诊断BPH伴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767和0.781(P均<0.05)。尿LEU阳性(感染)19例,其诊断BPH伴尿路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分别为73.08%、92.19%、86.67%、79.17%、89.39%和0.668。结论BPH伴尿路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血清PCT水平呈异常升高,IR和DI水平呈异常降低,尿LEU呈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PCT、尿LEU、IR和DI水平来辅助诊断BPH伴尿路感染。
黄承凤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降钙素原红细胞形态
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SS分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不同国际分期系统分期(ISS)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诱导T细胞/抑制T细胞(CD4+/CD8+)及免疫功能指标[Th1/Th2、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AgNORs)、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与ISS分期、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后,根据复发情况评估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分析其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WBC、ANC、TGF-β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入院时ALC、CD4+/CD8+、Th1/Th2、AgNORs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WBC、ANC与ISS分期、血清TGF-β呈正相关,与Th1/Th2、AgNORs呈负相关;ALC、CD4+/CD8+与ISS分期、血清TGF-β呈负相关,与Th1/Th2、AgNORs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入院1个月时WBC、ANC较高,ALC、CD4+/CD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1个月后WBC、ANC、ALC、CD4+/CD8+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95、0.832、0.856、0.836,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27。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多发性骨髓瘤ISS分期密切相关,可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提供依据。
姬曼曼陈淑霞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功能预后
肝癌细胞HepG2诱导淋巴细胞形态变化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与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探讨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自健康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与HepG2共培养,以HepG2细胞与淋巴细胞直接接触培养为直接共培养组,以HepG2细胞与淋巴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中间接培养为间接共培养组,以淋巴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各组淋巴细胞进行扫描成像,表征细胞形貌和细胞超微结构,并对细胞膜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单个细胞的形貌图显示,对照组细胞为圆形,形态饱满,中间隆起,大小为8.063μm×1.306μm;直接、间接共培养后细胞明显缩小,胞体塌陷,大小分别为6.281μm×0.729μm及10.310μm×0.601μm。细胞超微结构图显示,对照组细胞表面光滑,膜表面颗粒粒径小,分布在9.2-73.8 nm;直接、间接共培养组细胞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孔洞形成,膜表面颗粒粒径增大,分别分布在30.1-135.0 nm及64.5-258.0 nm。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分析显示,对照组高低差(Rp-v)为(95.59±12.06)nm,均方根粗糙度(Rq)为(12.10±0,82)nm,平均粗糙度(Ra)为(10.08±0,97)nm,平均高度(Mean Ht)为(47.37±12.01)nm;间接共培养组Rp-v、Rq、Ra和Mean Ht分别为(158.34±12.98),(21.76±1.06),(19.45±4.39)和(90.88±12,20)nm,直接共培养组Rp-v.Rq.Ra和Mean Ht均增加,分别为(313.82±41.08)、(39.41±11.31)、(31.33±10.43)和(153.04±15.32)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细胞HepG2诱导淋巴细胞出现细胞萎缩、胞体塌陷、细胞膜表面粒径增大、粗糙度增加及孔洞形成。
巫青胡杨志王凌杨尚霖陈俊鹏温顺前
关键词:肝癌免疫逃逸淋巴细胞超微结构原子力显微镜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形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5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0名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两组均进行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细胞形态、血生化指标、肾小球形态变化等检测,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较高,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小球结构形态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单个血管腔细胞个数更多、肾小球直径更大、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较厚、肾小球系膜增生指数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变化的分析,通过对血压、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指标水平进行观察,同时结合肾小球形态变化特征,能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诊断的依据,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尽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谭柏松丘仲柳陈世豪林耀威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血细胞生化指标
头部X射线照射致认知障碍过程中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被引量:2
2021年
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头部X射线照射所致认知障碍过程中的作用。18只ICR(Institute ofCancer Research)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头部辐照组,头部辐照组小鼠接受X射线单次头部辐照至吸收剂量10 Gy。辐照56 d后分别采用新旧事物识别实验和新旧位置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阳性细胞数目变化;Sholl Analysis定量分析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海马M1/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6、INOS、CD68、CXCL10、Arg1、CD206)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头部辐照组小鼠新事物时间辨别指数(p<0.01)和新位置时间辨别指数(p<0.05)均明显降低;小鼠海马齿状回区(Dentate gyrus,DG)IBA-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小胶质细胞体变大,突起回缩,树突分支数与同心圆交点数目减少(p<0.05);小鼠海马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68表达上调(p<0.05),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Arg1表达下调(p<0.001)。头部X射线照射致认知障碍可能与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及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相关。
张圆林祎吴琼刘政海李彩何洁
关键词:辐照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
岩白菜素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产生及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岩白菜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产生炎性因子及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岩白菜素作用RAW264.7细胞24、48 h,记录巨噬细胞形态,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岩白菜素300、50μg/mL组,各组设置24、48 h处理,处理完毕后,用RT-PCR法检测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内炎性相关因子TNF-α、IL-6、IL-1β及参与细胞骨架调节因子RhoA、Rac1、Cdc42的表达。结果:岩白菜素作用RAW264.7细胞24 h后能显著降低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mRNA表达,作用48 h后能显著升高TNF-α、IL-6、IL-1βmRNA表达。岩白菜素处理细胞48 h后,巨噬细胞骨架调节因子Rac1、Cdc42 mRNA表达显著上调,RhoA 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一定浓度的岩白菜素处理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24 h,巨噬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能显著发挥抗炎作用,而当岩白菜素作用时间为48 h时,巨噬细胞伪足增多,炎症反应加强。
郑胜眉周兴黄文涛秦嘉怡王柯蔡晓明
关键词:岩白菜素炎性因子细胞形态
一种跟踪检测单细胞形态变化的染料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跟踪检测单细胞形态变化的染料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染料探针的结构式为<Image file="DDA0002502387140000011.GIF" he="218" imgContent="draw...
徐洪耀魏刚赵岗光善仪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萌
作品数:23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体外降解 模拟体液 激酶 涂层 PLGA
顾敦瑜
作品数:18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胚胎发育 液泡 小鼠 垂体 LH
李锋
作品数:143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燃烧室 电子传递 航空发动机 温升 装药
杜广庆
作品数:1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丁醇 复合膜 分离纯化 梭菌 生物法生产
汤丽霞
作品数:19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粗酶液 交联 基因工程 聚集体 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