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7篇“ 粮饲兼用玉米“的相关文章
- 黄淮海地区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筛选
- 2024年
- 【目的】筛选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粮饲兼用品种。【方法】以6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统计分析各品种在产量、品质、抗倒伏指标上的差异。【结果】从抗倒伏指标来看,先玉1650和先玉1758倒伏率较低,稳产表现较好;各品种间籽粒产量相差10%以内,先玉1650和先玉1466青贮产量最高;从青贮品质来看,中农大678和先玉1466饲用品质最好。【结论】先玉1650在高产稳产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先玉1466在高产和饲用品质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可以作为适合当地种植的粮饲兼用品种。
- 赵金萌时立波颜廷帅厉鑫宇秦红伟赵成浩潘镇王晓伟张宝千
- 关键词:玉米粮饲兼用
- 张家川县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 2024年
- 2023年张家川县引进粮饲兼用玉米品种18个,开展田间对比试验,综合比较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抗性等。结果表明,玉研1807、金凯10号、德圣358、金凯712这4个品种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都较高,持绿性和抗病性均表现较好,适合在当地适度规模推广种植。
- 梁娟娟
- 关键词: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生物产量
- 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叶绿素荧光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为明确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下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南疆地区复播玉米种植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育早熟粮饲兼用玉米杂交新品种XL1822和XL1903为材料,设置高、低两种密度(9.00×10^(4)和11.25×10^(4)株/hm^(2)),研究两个玉米品种高、低密度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构等的差异。【结果】XL1822低密度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叶片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L)、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XL1903高密度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叶片Y(Ⅱ)、qL较高。XL1822低密度处理在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叶片SPAD值略高于高密度。XL1903高密度处理全生育期叶片的SPAD值较高。XL1822低密度籽率产量为925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5590 kg/hm^(2),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XL1903高密度籽率产量为9065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9095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结论】较高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和SAPD值为玉米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积累奠定基础。极早熟品种XL1822低密度处理、早熟玉米品种XL1903高密度处理在关键生育时期植株Y(Ⅱ)、qL、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因此XL1822种植密度为9×10^(4)株/hm^(2),XL1903种植密度为11.25×10^(4)株/hm^(2)时在南疆地区可获得较高产量。
- 张占琴杨相昆杨相昆田海燕桑志勤田海燕
- 关键词:复种早熟极早熟叶绿素荧光特征粮饲兼用
- 白银市平川区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 2024年
- 本试验在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引进11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在当地种植的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为发展粮饲兼用玉米产业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金凯3号、甘玉23在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籽粒产量分别为11568.75kg/hm^(2)、10 903.05kg/hm^(2),生物产量分别为118 546.35kg/hm^(2)、116 359.65 kg/hm^(2),可作为粮饲兼用玉米在白银市平川区推广种植。
- 吕锦荟胡福平冯朝成
- 关键词:粮饲兼用玉米
- 旱作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粮饲兼用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实现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凯5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CK)、单施商品有机肥(T_(1))、单施化肥(T_(2)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T_(3))、化肥减量15%配施有机肥(T_(4))及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T_(5))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2年各施肥处理与CK相比,施肥均能促进玉米生长,显著增加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量,提高玉米产量肥料农学效率与偏肥生产力,对生长与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T_(3)>T_(4)>T_(5)>T_(2)>T_(1)>CK。其中,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_(4)、T_(5))与单施化肥(T_(2))相比,增加玉米株高0.24%~3.12%,穗位高增加0.28%~3.27%,叶面积指数增加2.36%~8.91%,不同生育期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增加4.14%~24.40%,玉米产量增加4.38%~11.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06%~13.20%,氮、磷、钾肥力农学效率提高0.44%~24.80%。综上所述,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显著促进玉米生长与提高玉米产量,即便化肥减量30%(T_(5))也不会对玉米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是旱作区玉米一种节肥增效的施肥技术模式。
- 边金霞王平
- 关键词:旱作区粮饲兼用玉米化肥有机肥
- 一种陇东黄土丘陵区早熟马铃薯-粮饲兼用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陇东黄土丘陵区早熟马铃薯‑粮饲兼用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法,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包含以下步骤:S1:一茬马铃薯栽培技术:S11:选地整地;S12:施肥、立式深旋、起垄与覆膜;S13:种薯准备:S131...
- 侯慧芝马明生柳燕兰刘晓伟张平良尹嘉德雷康宁
- 15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在玉门地区的引种试验
- 2024年
- 为筛选适宜在玉门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在玉门地区露地覆膜栽培条件下,对15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开展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产量以禾创599最高,垦玉101次之,分别较对照豫玉22增产47.1%、31.9%,可作为青贮饲料玉米;籽粒产量以垦玉101最高(18372.29 kg/hm^(2)),禾创599次之(17878.79 kg/hm^(2)),分别较对照豫玉22增产6.31%、3.46%,可作为粮食和干饲料玉米。综合考虑认为,垦玉101、禾创599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可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在玉门地区推广应用。
- 张红霞
- 关键词:玉米性状
- 8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及综合评价
- 2024年
-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是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的重要评价指标。为客观评价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以8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产量指标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与比较,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3个产量指标之间密切相关;株高、穗位、绿叶数、穗粗等性状与生物产量的相关性较强,在提高粮饲兼用玉米生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绿叶数与穗粗对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筛选出的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国审品种Z710隶属函数值最高,其次为丹3232和丹32317。综合各项指标,Z710和丹32317整体表现良好,可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进行种植,丹3232可作为以青贮玉米为主的粮饲兼用玉米备选品种。
- 周旭梅高旭东高洪敏郑君海
- 关键词:玉米粮饲兼用隶属函数
- 一种抗病虫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选育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抗病虫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将不同高抗病虫害品种进行两两杂交,得到双抗杂交F1;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作母本P0与双抗杂交F1进行杂交,得到双抗杂交玉米与粮饲兼用玉米杂交...
- 刘晓飞王卫军崔小平赖上坤张善磊金倩田胜营
- 高产稳产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迪卡011”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 2024年
- “迪卡011”是广西瑞特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于2018年通过用自选自育自交系方式,以H2104Z作母本、H5964Z作父本杂交而成,是粮饲兼用硬粒型玉米新品种。2016—2017年,该品种参加了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表现优秀并于2018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相关部门的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18052号);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产量高、稳产、大穗、株型紧凑、耐密抗倒、抗病性强、活秆成熟、后期持绿性好、粮饲兼用。
- 欧良华李文甘锐桓吴月先李富宁李盛本
- 关键词:玉米选育栽培技术
相关作者
- 唐秀芝

- 作品数:47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原单32号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 玉米 粮饲兼用型 中原单32号品种
- 焦立新

- 作品数:134被引量:1,333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沉积物 洱海 滇池 湖泊沉积物 磷
- 刘景辉

- 作品数:422被引量:3,436H指数:28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燕麦 土壤酶活性 免耕 盐碱地 马铃薯
- 潘菊梅

-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 研究主题:粮饲兼用玉米 农用地膜 灌溉 秸秆覆盖 饲用玉米
- 纪春香

- 作品数:15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呼和浩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研究主题:栽培措施 粮饲兼用玉米 粮饲兼用 田间管理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