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9篇“ 粘度法“的相关文章
粘度测聚合物分子量的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2
2021年
粘度是表征聚合物分子量的常用方之一,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实验精度高、分子量适用范围宽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粘度测聚合物的分子量"是高分子物理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传统的粘度教学实验通常只是孤立地测试聚合物的分子量,没有考虑其影响因素,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本文通过对该实验原有内容的设计扩充,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转变为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粘度的原理及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乔从德何福岩杨志洲刘迎凯姚金水
关键词:粘度法验证性实验教学改革
粘度研究氯化聚丙烯和涂料树脂间的相容性被引量:1
2017年
用稀溶液粘度研究了氯化聚丙烯与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醇酸树脂间的相容性,并用α判据对相容性结果进行判别。结果显示,石油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相容的;丙烯酸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而醇酸树脂与氯化聚丙烯的相容性情况复杂,由二者的组成决定。当m(醇酸树脂)∶m(氯化聚丙烯)<1∶1时,体系是相容的;当m(醇酸树脂)∶m(氯化聚丙烯)>1∶1时,体系是不相容的。通过共溶剂和涂膜宏观特性对上述体系的相容性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α判据的结果相符合,印证了稀溶液粘度研究溶液中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预测涂料树脂的相容性具有一定可行性。
范忠雷刘大壮
关键词:氯化聚丙烯涂料树脂共混相容性粘度法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PEASO3分子量的粘度估测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稀溶液粘度对所合成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PEASO3的分子量进行了估测.先通过含0.1M NaNO3的PPEASO3水溶液的粘度测量数据求出其特性粘数[η],再利用Mark-Houwink方程[η]=KMαη和有关文献中的三种参考聚合物的K、α值计算得到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Mη,最后取其平均值得到PPEASO3的粘均分子量为Mη≈150KD.
孙礼林张萍郝丹张靖沈伟丽李鸣凤
关键词:粘均分子量
利用粘度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研究胶原/羟丙甲基纤维素共混物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粘度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对胶原/羟丙甲基纤维素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粘度测定结果表明,羟丙甲基纤维素含量<30%时共混体系相容,超过50%则不相容。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当羟丙甲基纤维素含量<30%时,归属于羟丙甲基纤维素的C—O(H)伸缩振动峰1061cm-1与归属于胶原酰胺带的CO对称伸缩振动峰1660cm-1、N—H摇摆振动峰1553cm-1和N—H面内变形振动峰1238cm-1之间存在同步负交叉峰,表明胶原和羟丙甲基纤维素之间存在氢键作用;而当羟丙甲基纤维素含量>30%时,同步图中负交叉峰强度减小的同时同步峰1061cm-1的强度明显变大,表明此时羟丙甲基纤维素与胶原之间的氢键作用变弱,羟丙甲基纤维素更倾向于在自身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丁翠翠田荟琳李国英
关键词:胶原羟丙甲基纤维素相容性相互作用
粘度表征氢氧化铝阻燃剂的改性效果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采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氢氧化铝阻燃剂进行湿表面改性研究,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粉体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前后氢氧化铝粉体粘度和红外光谱等性能测试,从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为3%,改性温度为85℃,改性时间为1.0 h。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氢氧化铝之间属于化学吸附。
贾静娴刘立华
关键词:氢氧化铝粘度红外光谱
粘度研究明胶在聚氨酯弹性体表面的吸附
2011年
根据文献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胶条(PU),并在胶条表面接枝肝素,得到肝素化聚氨酯胶条(PU-Hep)。将聚氨酯胶条浸泡在明胶稀溶液中,测量溶液粘度随时间、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并采用具有界面校正的粘度方程从实验相对粘度数据计算明胶在聚氨酯表面的吸附量。研究发现明胶分子迅速吸附到聚氨酯胶条表面,但是达到吸附平衡需要较长时间。在35℃~42℃范围内,明胶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面肝素化后胶条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增大。
吴丽敏侯逢文朱峰健尹红根李艺程镕时
关键词:聚氨酯明胶粘度法
粘度实验数据处理程序设计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粘度基本原理的分析,对粘度测定聚合物分子量数据采用Visual Basic 6.0编程进行计算机处理,所编程序可以方便调整实验相关参数,随时观察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精度,能实现程序、计算、作图一体化。数据处理程序与实验紧密相关,直观性好,便于分析,实用性强。
公茂利林秀玲彭放
关键词:粘度分子量程序设计数据处理
粘度研究极性有机分子与表面活性剂聚集体之间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总是由非极性的、亲油(憎水)的碳氢链部分和极性的、亲水(憎油)的基团共同构成的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体系中会自组装形成胶束。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其众多实际应用的基础。极性有机分子如醇、胺或...
王从伟
关键词:粘度法表面活性剂聚集体自组装行为溴化钾
文献传递
粘度间接测定聚磷酸铵聚合度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提出了粘度间接测定聚磷酸铵(APP)聚合度的一种方。采用离子交换把常温下没有溶剂的APP转化成聚磷酸钠(NaPP)或其复盐并溶于水中。利用Strauss和Pfanstiel分别针对聚磷酸钠、聚磷酸钾确定的M ark-Houwink方程及经验公式,测定聚磷酸钠及其复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聚合度,间接获得APP的聚合度。结果表明,2种方结果差别很大,Pfanstiel结果比Strauss结果小很多。分析了造成2种方测定结果差别很大的原因,讨论了2种方结果之间的关系,认为Pfanstiel可以用来测定APP相对分子质量,Strauss可以用来比较用一种方制备的APP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王清才杨荣杰何吉宇朱莹
关键词:聚磷酸铵聚合度粘度
粘度测量高聚物钻井液处理剂相对分子量的数据处理新方被引量:4
2007年
粘度测量聚合物相对分子量的原理是在溶液极稀时测量聚合物对溶剂粘度的影响程度。目前常采用单线和双线回归聚合物溶液比浓粘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求出溶液浓度趋近于0时的比浓粘度,进而求得特性粘度,再由特性粘度经验方程计算出聚合物相对分子量。试验测定室内合成的聚合物钻井液处理剂,发现线性处理方回归的比浓粘度与浓度关系式相关系数较低,认为测定的相对分子量误差较大,因而提出了用多项式处理数据的新方。该方回归的关系式相关系数较高,计算的相对分子量与线性处理方相比差距较大。用此方对另一种聚合物钻井液处理剂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论相同。多项式计算聚合物钻井液处理剂相对分子量的可行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郑力会刘东万永生王旭梁益朱树斌
关键词:粘度法钻井液处理剂数据处理

相关作者

杨海洋
作品数:115被引量:44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 高聚物 高分子物理实验
朱平平
作品数:128被引量:55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高分子物理 高聚物 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物理实验 高分子
安芬菊
作品数:108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激光 激光束 3D打印 激光熔覆 铜
韩世钧
作品数:170被引量:491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化学系
研究主题:汽液平衡 活度系数 电解质溶液 苯 乙醇
叶美玲
作品数:38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嵌段共聚物 胶束 英文 正电子湮没 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