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篇“ 等密度面“的相关文章
西太平洋跨密度湍流混合对ENSO的响应机制
近二十年来,学者对跨密度湍流的生成机制及其在全球的分布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海洋湍流混合的强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前人的研究主要基于浮标阵列和船舶锚定测量数据进行点位分析,难以对广阔海域的湍流耗散分...
蒋家涵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ENSO
黑潮延伸体区跨密度湍流混合的次季节变化被引量:1
2022年
海洋中的跨密度湍流混合对于热量和淡水输送、翻转环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理解跨密度湍流混合的变化对于改进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大尺度海洋环流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细尺度参数化方法,本文利用黑潮延伸体区的一个长期潜标K7观测,对跨密度湍流混合的次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4年6~9月, 300~1 350 m的耗散率存在明显的逐月变化, 8月份的平均耗散率为2.7×10^(-9)m^(2)/s^(3),约为其他月份的2~3倍。跨密度湍流混合的这一显著的次季节变化与由风生近惯性内波引起的近惯性剪切的次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特别地,在8月中旬,局地风尽管较弱但生成了较强的近惯性内波,在负地转涡度促进下,近惯性内波向下穿透可达1 300 m。能量收支分析显示, 8月总的风生近惯性能量是1.7×10^(3)W/m^(2),其中71%能够进入深海,为跨密度湍流耗散提供了52%的能量。该研究为风生近惯性内波在调制深海跨密度湍流混合低频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直接依据。
闫晓梅张林林张林林
基于WOA18数据集的印度洋密度年代际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WOA18(World Ocean Atlas)温盐数据集,分析印度洋密度的气候态分布,而后选取1985—1994年、1995—2004年和2005—2017年3个时段,分析密度的年代际变化。研究给出了11个密度深度的气候态分布,其中σ_(0)=26.00 kg/m^(3)的密度(参考压强为0 dbar)在40°S附近露头,随着位势密度的增大,密度露头区逐渐南移直至消失;位势密度大于σ_(0)=26.95 kg/m^(3)且小于于σ_(2)=37.00 kg/m^(3)的密度最深处均位于马达加斯加南侧,在北印度洋的深度变化不大。重点分析了σ_(0)=26.00 kg/m^(3),σ_(1)=31.87 kg/m^(3)(参考压强为1000 dbar),σ_(2)=36.805 kg/m^(3)(参考压强为2000 dbar)3个密度深度和盐度的年代际变化,研究表明两者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对于σ_(0)=26.00 kg/m^(3)密度,深度先变浅后加深,年代际变化主要位于30°S—40°S(密度深度快速变化区);密度盐度在1995—2004年和1985—1994年的差异与2005—2017年和1995—2004年的差异中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σ_(1)=31.87 kg/m^(3)和σ_(2)=36.805 kg/m^(3)的密度深度年代际变化都集中于40°S—50°S海域;总体上盐度的年代际变化前者表现为减小,后者表现为增加。
吴寿常何海伦陈美香陈美香王渊
关键词:等密度面年代际变化
西北太平洋跨密度湍流混合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细尺度参数化方法,利用2000—2007年的历史水文剖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区(135°—180°E,25°—45°N)跨密度湍流混合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垂直平均的耗散率与地形粗糙度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且随经度自西向东减弱。在地形粗糙的地方,耗散率达O(10–8m2/s3),而在地形平坦的地方,耗散率仅O(10–11m2/s3)。另外,上层海洋混合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日本近岸的海区,耗散率冬季最强而夏季最弱,与风生近惯性能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大洋内区,耗散率冬季最强而秋季最弱,与风生近惯性能量的相关关系较弱。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风应力在不同海区对混合的影响深度,结果显示在伊豆-小笠原海脊以西,风应力的影响深度最浅为620m,而在该海脊以东最深可达1740m。
闫晓梅李颖徐永生
基于密度P矢量方法的太平洋三维流场估算被引量:1
2013年
该文针对三维海流观测困难及流场资料欠缺问题,基于Argo温度和盐度观测资料,运用密度P矢量方法,对太平洋海区的三维流场进行了估算。该方法有效克服了常规直角坐标无法有效处理陡峭地形的缺点。试验结果表明:估算的流场可合理刻画太平洋流场的基本特征,包括赤道流系、边界流和西风漂流海流以及沿黑潮分布的中尺度涡旋;该方法能够揭示大洋海水的垂直运动情况和大洋深层的反向流现象,为获取大尺度海洋三维流场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
张伟涛张韧安玉柱王辉赞陈建祁翔鹏
关键词:等密度面三维流场ARGO资料
中尺度涡和风应力影响下的跨密度湍流混合低频变异
密度湍流混合(以下简称混合)控制着海洋中热量,淡水和溶解物质的输运,对于全球气候和热盐环流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混合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对于改进气候模式,理解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十分重要...
荆钊
关键词:中尺度涡
文献传递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跨密度和沿密度混合研究
本文利用2005年101月在西北太平洋和2007年8月在越南外海现场直接观测的CTD、ADCP、LADCP、TurboMAP与VMP观测资料,对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跨密度和沿密度混合进行了研究分析。 TurboMA...
王晓玮
密度P矢量方法在南海环流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2年
王桂华许建平
关键词:环流温度盐度
密度P-矢量方法和南海北部环流被引量:2
2001年
介绍了密度上的P-矢量方法,并用该法计算了南海密度上的环流和通过吕宋海峡各个月份的体积输送。计算结果表明:净输送量全年都是流入南海,二月份黑潮入侵最强,九月份入侵最弱;在混合层以下,南海的代表性流型是一个海盆尺度的气旋式环流,环流内部又有一些季节性变化的中小尺度的涡旋。
Chu Peter C李荣凤游小宝
关键词:等密度面黑潮
全球风输入近惯性运动能量及其对跨密度混合的影响
刘永正

相关作者

闫晓梅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黑潮 湍流混合 冷涡 等密度面 流函数
吴立新
作品数:54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海洋观测 浮标 北太平洋 海洋强国 海洋环流
荆钊
作品数:5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湍流混合 等密度面 内波 海洋科学 可持续发展
朱彬
作品数:292被引量:3,121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南京北郊 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 臭氧 PM2.5
李荣凤
作品数:32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流 数值模拟 涡旋 黑潮 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