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8篇“ 称谓词“的相关文章
普通话谓词与港粤谓词的差异成因初探
2024年
香港粤语谓词与普通话谓词的差异是由于两个词汇系统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词汇差异体现出多样性。本文认为,主要是受到语言系统内部发展趋势及方式的制约,以及受到外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参考苏金智(1994)对两岸三地词汇差异模式的分类,即“形同义异”、“义同形异”的角度,重点从语言内部原因及外部社会因素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港粤谓词与普通话谓词的差异成因。希望通过本研究帮助人们加深对汉语词汇多样化的认识以及树立正确对待词汇融合演变现象的态度。
罗经昊
关键词:普通话香港粤语称谓词
现代汉语职业谓词同义现象研究——兼谈《现代汉语词典》中同义职业谓词的收录与释义
2024年
职业谓词是从职业身份角度人的词语,绝大多数与社会中的职业一一对应,但也存在少量同义现象。同义职业谓词主要产生于造词层面,由于职业的相关语义角色较多、汉语同义词素较多而形成。在语义角色丰富程度、词义专一度等语言因素与社会规范政策的影响下,同义职业谓词呈现出使用频率差异较大的现象,以及词义、语境发生分化的情况。在历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新词的收录、主副条目的更替、释义的调整,都体现出辞书编纂对于同义职业谓词的时代性变化和词汇系统性的把握。与此同时,同义职业谓词在辞书收词及释义方面仍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韩若琳
关键词:同义词辞书释义《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流行谓词变迁中的男性气质及反思——以2007—2022年网络流行语中的男性谓词为分析对象
2024年
以2007—2022年网络流行的男性谓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词方式和传播特点,纵向梳理了16年间男性气质的流变,指出男性气质呈现出从外在化和片面化到趋向内在化和情感化,再到气质背后的“她经济”与“她凝视”等阶段性特征。网络谓语中所体现的男性气质总体上出现观看视角的位移、支配性男性气质的瓦解、谓词汇的多义传播,以及被物化的“男色消费”等特征。以网络流行谓词为切入口关注男性气质,是当下男性气质研究的一个视角补充。这些谓词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男性的角色期待,对我们审视社会变迁中的男性气质变化,以及思考这种变化背后所映射出的时代发展和民众心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红梅杨菲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男性气质性别秩序
分析《蒙古秘史》中的谓词“de’U”(迭兀)的语义
2024年
于权布仁巴图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谓词研究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和语言艺术。一定时期的语言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底蕴,本文以22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以Python为编程语言的软件分词、统计分析的基础...
陈可阳
关键词: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称谓词词频统计文化内涵
《醒世姻缘传》中“母亲”义谓词研究
2023年
《醒世姻缘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描写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醒世姻缘传》中有大量的谓词,仅“母亲”义谓词就有27种。《醒世姻缘传》中,“母亲”义谓词主要分为母、妈、娘三类,并以这三类为词根进行延伸,组成了不同的词。随着时代的发展,《醒世姻缘传》中“母亲”义谓词在现代汉语的济南方言和德州方言中,有一部分仍在使用。而有一部分,则已经被历史淘汰,不再使用。
杨晨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称谓词山东方言
三音节女性谓词“女汉子”构成与使用分析
2023年
伴随社会分工逐步细化与女性参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社会领域活动的机会日益增多,当代女性谓词基于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更新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文章以“女汉子”为例,首先,借鉴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阐释说明该谓词词义的认知形成过程;其次,通过复合词韵律模式对比分析,指出该谓词具有结构松散性的韵律形式特征;最后,立足说话者交际意图实现的功能视角,结合语料用例,对“女汉子”在言语使用过程中具有的语用凸显义和语用修辞义作出解释说明。
靳开宇
关键词:称谓词心理空间语用意义
出土秦汉简帛书信谓词之曲指敬研究
2023年
曲指敬是书信中独具特色的谓词,相比其他谓词语更能显现汉语词汇委婉含蓄的表达特色和对受信人的恭敬之情。全面调查和统计出土秦汉简帛书信中曲指敬的使用情况,并对比前后不同时代的传世文献,可以发现秦汉书信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正确解读这些具有谦敬色彩和委婉风格的敬词语,探究其产生及消亡的原因,不仅对大型辞书的编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感知书信中蕴含的浓郁情感以及体认汉代礼仪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汪梅枝
关键词:书信称谓词
外祖母谓词的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研究
汉语亲属谓词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综合运用地理语言学以及历史文献考证的方法,研究汉语方言中外祖母谓词的共时分布和历时演变情况,并结合移民史资料探究各类词形的扩散情况及特点。全文主体部分共三章。  第一章,据《...
吴孟欣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汉语词汇
隐喻视角下新兴谓词“鼠鼠”的认知分析——从硕鼠到“鼠鼠”的转变
2023年
“鼠鼠”作为新兴谓词,其词形构造经过了“鼠”“鼠人”或“老鼠人”,最后固定为“鼠鼠”的演变历程,其感情色彩也从最初的厌恶与不满增加了自嘲与自怜。先秦选取硕鼠隐喻贪官,网友选取老鼠隐喻自己,都是基于人与鼠之间的物理相似性与心理相似性,不同时代选取切入点的不同,感情色彩也随之转变。“鼠鼠”的兴起与发展理据有三:一是基于谐音与重叠构形的语言学基础,二是基于求新求异获得集体认同感的心理学基础,三是追求含蓄委婉的语用学基础。
赵霄蒙
关键词:色彩义隐喻

相关作者

马丽
作品数:11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称谓词 《三国志》 泛化 汉语 亲属称谓
马丽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称谓词 称谓词研究 辞书编纂 词语结构 词语构成
张美兰
作品数:49被引量:245H指数:1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常用词 近代汉语 口语词 汉语 兴替
孙玉卿
作品数:27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研究主题:山西方言 大同方言 亲属称谓 方言 称谓
张惠英
作品数:43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汉语方言 词头 语言 指示词 称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