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25篇“ 科技哲学“的相关文章
- 毛泽东的科技哲学思想研究
- 2024年
- 毛泽东的科技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对自然本身的思考、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对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部署。他的科学认识论揭示了科学理论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他的科学真理观阐明了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他的科学方法论突出表现在用非常规思维方法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这一系列成果与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高度契合,对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内在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翟源静
- 关键词:科技哲学科学认识论科学方法论
- 科技哲学视角下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与道德责任
- 2024年
- 在科技哲学的视角下,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与道德责任两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首先定义了人工智能的可控性,指出虽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人工智能的本质可控性决定其不会替代人类。为了充分挖掘人工智能的潜力,而又能有效防止其带来的风险,我们主张在坚持人工智能的可控性的同时,强化科技伦理的教育,使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参与者能明确自身的道德责任。尤其是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设计和使用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伦理制度的建设,发展科技伦理学理论,肩负起对人工智能的道德监管责任。最后,作者强调了在人工智能领域要坚持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即以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最高价值。本研究的结果可对科技哲学、人工智能,以及相关伦理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 胡媛元
- 关键词:科技哲学道德责任科技伦理
- 科技哲学视域下大数据思维的本质研究
- 2023年
- 文章依托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科技支撑力量及其学术传播环境,以大数据思维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阐述了数字时代中国科技哲学传承与发展所遇到的现实困难问题,在充分剖析科技哲学科技的实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了科技哲学层面大数据思维的社会本质。
- 张静
- 关键词:科技哲学大数据思维本质
- 科技审度论:通向多元开放的科技哲学
- 2023年
- 近年来,历经辩护与批判的较量,在科学哲学中出现了一种新取向,笔者称之为“审度”。其基本观点是:单纯的辩护和单纯的批判都是有局限的,应该对科学采取一种审度的态度,用多元、理性、宽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当今对科学的反思,应该实现“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
- 刘大椿
- 关键词:审度科学哲学辩护
- 福山生物科技哲学思想探析
- 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当代人有了“神”的能力,使原本仅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人类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可被人类自己所把握。人们使用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攻克各种疑难杂症,而且可以选择更好的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这种状况,技...
- 田俊珂
- 关键词:人类本性生物技术
- 科技审度论:通向多元开放的科技哲学被引量:5
- 2023年
- 究竟怎样看待科技,历史上有两种基本取向:第一种是科学主义,试图说明科学为什么是合理的,以对科学进行辩护为标志;第二种是反科学主义,即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指斥科技给当下世界带来巨大风险。单纯的辩护和单纯的批判都是有局限的,应该对科学采取一种审度的态度。马克思对科技的分析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采用了独特的历史实践视角,为科技审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杆。科技审度论倡导一种多元互补的价值选择,在客观性与独特性、普遍性与地方性、理性与非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多元开放的科技哲学,通过科学与伦理、宗教、艺术、信仰也即科学与人文之间所展现出来的互动与融合,致力于实现求真、向善、臻美、达圣之圆融。
- 刘大椿
- 关键词: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
- 地方理工类院校科技哲学教育现状与效果探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 2022年
- 我国当前的科技哲学教育主要面向硕士研究生群体。其中,“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传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作为哲学二级学科的“科学技术哲学”通常面向从事哲学研究的硕博研究生而非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这两条教育路线对于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培育作用相对有限。地方理工类院校是培养我国未来科技工作者的主力军,开设面向理工专业本科生的科技哲学相关课程,将其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史与科技哲学综合素养,对于我国未来科技工作者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长远的促进作用。
- 邱娟资梦娜
- 关键词:地方理工院校
- 融合传统与守正创新:新时代的科技哲学学科建设——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发展研讨会暨佐佐木力教授学术追思会综述
- 2022年
-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在积极呼吁将科技哲学升级为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因为科技哲学学科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远远不是一个二级学科所能够概括的。孕育出科技哲学学科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但进入90年代后,自然辩证法传统和科学哲学传统的对峙与融合贯穿了科技哲学学科发展的始终。
- 潘龙飞周程
- 关键词:二级学科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思想解放运动
- 我国科技哲学学术研究的产出结构特征及趋势分析——以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为例
- 2022年
- 以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为数据源,从学科分类、项目类别、名称等多维角度进行具体统计和分析,得出我国科技哲学学术生产的结构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数占哲学学科立项总数的比例呈上涨趋势并趋于稳定;拥有哲学或科技哲学博士点以及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机构在立项数量上居于前列;除能够集中映现研究主题“科学”和“技术”外,生态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等也是研究的热点。建议从注重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历史和现实维度、丰富多元和特色方向、融合我国和国际视野等方面来共同构建凸显我国特色的科技哲学。
- 林凯
-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
- 中国技术哲学与STS论丛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研究 基于文化科技哲学视角
- 本书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的影响而开展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哲学的交叉研究,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的哲学问题,并把这一理论研究与中华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与社会...
- 陈凡
相关作者
- 马来平

- 作品数:148被引量:3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研究主题:儒学 科学社会学 科技哲学 西学东渐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黄顺基

- 作品数:113被引量:24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研究主题: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技哲学 社会工程
- 汪长明

- 作品数:113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 研究主题:克什米尔问题 地区主义 钱学森精神 南亚地区合作 国际政治
- 荣正通

- 作品数:26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博物馆 科技哲学 社会教育 教育思想 高校博物馆
- 段伟文

- 作品数:89被引量:8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大数据 伦理 社会 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