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确定是完善《中国药典》、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内容,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对Q-Marker的研究现状进行充分认识很有必要。方法采用科学计量分析方法,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中药Q-Marker相关文献,从论文的整体产出概况、研究国家和机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等方面,借助VOSviewer、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030篇中、英文文献,分析可知中药Q-Marker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概念提出人刘昌孝院士的发文量最多,该研究领域在中药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炮制机制研究、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中药资源种植等方向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结论中药Q-Marker正处于研究的上升阶段,研究领域内各机构和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通过全面、科学地总结中药Q-Marker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研究近况,并探讨其研究热点趋势,可为中药Q-Marker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CiteSpace软件,从合作网络、研究前沿、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四个层面对国际网络舆论领域的研究产出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美国在该领域占据主流,而美国开展的国际合作更加丰富多元;政治议题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近两年来公共卫生议题开始进入研究视野;情绪分析与社交媒体虚假信息是热门研究主题,而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是热门研究方法。数字时代下,人工智能方法在国际网络舆论研究领域中的融合应用是未来不可忽略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持久性伤害受到广泛的关注。生物淋滤技术因其成本低、效率高和衍生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CiteSpace软件,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为文献检索数据库,根据作者、发表期刊、被引频次、国家/地区、文献类别等标准对2011—2021年的生物淋滤技术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该领域的文献类型主要是研究性论文,且论文总数逐年稳步上升;中国总发文量居首位,遥遥领先其他国家。(2)利用生物淋滤技术从赤泥、废旧印刷电路板和废催化剂等二次资源中回收稀有金属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基因组学等生物科学紧密结合,进一步探讨生物淋滤过程中微生物分子层面的作用机理是当前的热点课题。(3)生物淋滤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发展跨学科合作,与其他技术结合扬长避短,提高生物淋滤技术效率,加快生物淋滤技术的后续处理研究,避免二次污染,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