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7篇“ 离体肝“的相关文章
脏囊腺瘤患者行离体切联合自体移植一例的护理
2025年
总结1例脏囊腺瘤患者接受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血栓高危期实施预见性护理,以降低术后血栓风险;进行精准的容量管理,预防小综合征;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处理胆道吻合口狭窄及胆漏;提供目标导向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强气道管理,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实施分阶段运动训练,促进快速康复;提供出院准备服务,制订完善的延续护理计划。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于术后39 d病情好转并出院。随访至术后5个月,患者状态良好。
钟涛赖丹妮彭雨馨徐璇付光蕾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囊腺瘤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营养护理
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在胆疾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对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在胆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ELRA用于治疗各类胆占位性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及归纳总结。结果ELRA在治疗胆占位性疾病时,突破了传统手术操作空间小的局限,减少了对供的依赖,同时也避免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目前ELRA已在泡型棘球蚴病、癌、胆管癌及罕见脏占位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结论随着ELRA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离体脏灌注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严格的术前评估和精细的术后管理,ELRA术后并发症较应用初期已明显减少。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该术式将被用于越来越多的胆占位性疾病的治疗。
东小鸽王展袁加琪刘海刚杜凯豪张帅侯立朝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肝癌胆管癌
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在脏良性病变中的治疗现状
2024年
脏良性病变主要包括血管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细胞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泡型棘球蚴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类型,因其主要发生在脏中,也属于脏良性病变。脏良性病变临床治疗上多以随访观察为主,手术切除为辅,对于终末期的患者,若病灶体积过大、侵犯周围大血管较多、解剖位置不清晰或术中无法避免破裂大出血,可行移植治疗。由于器官捐献脏分配评分中功能较差的患者更易得到供,脏良性病变由于自身生长方式很难获得相应的供资源,故导致同种异体移植对其应用有限。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给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本文就目前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在脏良性病变的应用现状加以总结,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诊治参考。
张帅费发珠王志鑫樊海宁王海久侯立朝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移植肝疾病
离体切除和自体移植术的手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离体切除和自体移植术(ex-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是脏外科中的一种复杂术式。ELRA适合于侵犯下腔静脉、门静脉与静脉及它们分支的复杂病灶的切除。近几年,经过众多学者对ELRA进行大量的手术实践与研究分析后,ELRA迅速发展。在疾病的适应证中,ELRA着重于晚期恶性肿瘤与终末期泡型棘球蚴病的治疗。最新的研究中,脏Child-Pugh评分B级和残余脏体积与标准脏体积之比为0.35~0.40的病人也能满足ELRA的脏要求。另外,体内临时的门腔静脉分流技术也因其术后死亡率低于过去的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技术而成为术中首选。术中的血管重建,重点围绕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的选择。对于需重建后下腔静脉的病人,则根据病灶切除后后下腔静脉壁缺损的程度,采用直接缝合、使用补片、使用人工血管的方式进行重建。现结合文献,对上述领域进行综述。
盛嘉麟董青福史武江王健岗崔云甫钟翔宇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静脉转流血管重建
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加依达尔·胡玛尔汗
离体切除治疗第二门的脏肿瘤(附3例报告)
2023年
目的总结半离体切除治疗第二门的脏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3例接受半离体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均为内胆管细胞癌,均接受半离体切除,术程均顺利。病例1术后第4天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11天出院;病例2术后出现性脑病、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第4天家属放弃继续治疗;病例3术后第4天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9天出院。结论半离体切除为邻近第二、三门区域或侵及后下腔静脉的脏肿瘤病人提供了手术机会。
杨宗锐邰升孙晨李天伟
关键词:下腔静脉胆管肿瘤
胆管癌患者行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23年
总结1例胆管癌患者行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后1周目标导向精准静脉抗凝护理;利用劳尔比色卡动态观察引流液,主动预防和识别前哨出血;控制腹内压、做好术后24 h内液体管理,保证脏有效灌注,降低脏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围手术期充分观察和预防小综合征发生;关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实施分阶段营养方案。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术后第45天康复出院。
徐珏华刘帅严盛张启逸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危重病护理
流出道储囊在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治疗晚期包虫病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流出道储囊应用于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在治疗晚期泡型包虫病中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3月收治的1例行离体切除、自体移植(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联合重建储囊式流出道的晚期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HAE包块广泛侵犯下腔静脉及静脉,压迫左动脉。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ELRA术,术中行HAE病灶切除后,利用部分尚未受侵下腔静脉重建左静脉,使左静脉为储囊样,将储囊式流出道与下腔静脉前壁行广口侧侧吻合,行左外叶自体移植。结果手术总费时11.5 h,手术失血量共约600 mL。术后除保等常规治疗外,24 h后加用抗凝治疗,无胆汁漏、出血、感染、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1 d顺利出院。结论ELRA术是治疗晚期HAE的有效手术方式,个体化流出道管道重建策略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储囊式流出道重建可有效避免残增生导致的流出道扭曲,为避免脏淤血以及继发性布-加综合征等提供有力保障。
彭永海陈熙胡朝辉罗华杨培曾新桃杨冲张宇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血管重建
用于离体灌注的灌注回路组件和腔室组件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离体灌注的灌注回路组件,其包含用于分别通过第一分支管路(110)和第二分支管路(120)将灌注流体提供至动脉(111)和门静脉(121)的至少一个泵(101);腔室组件(130);配置为连接至...
皮埃尔-阿兰·克拉维安菲利普·鲁道夫冯罗尔菲利普·杜特科夫斯基罗尔夫·格拉夫马丁·斯库勒迪拉穆罗乔恩·埃希穆米诺夫布里安·布尔格
文献传递
“在体优先”的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治疗晚期泡型包虫病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 探讨“在体优先”的离体切除联合自体移植(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logous liver transplantation,ELRA)术治疗晚期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四川省人民医院胆胰外科85例采用“在体优先”技术理念行ELRA术治疗的晚期HA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最终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无期时间和术中输血量数据。结果 85例患者均完成HAE病灶的根治性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57例患者完成在体切除联合血管重建(在体切除组),1例患者行半离体联合辅助性ELRA术,27例行ELRA术(ELRA组)。在体切除组的手术时间为210~750 min、(380±134)min,术中输血量为0~3 250 mL、中位数为0 mL;ELRA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 445 min、(852±203)min,术中输血量为0~6 800 mL、中位数为1 960 mL;ELR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要长于或多于在体切除组。ELRA组无期时间为60~480 min、(231±83)min。ELRA组术后第5天的功能相关指标除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高于在体切除组外,其余指标2组均相近;ELRA组患者术后住ICU时间及术后总住院时间均长于在体切除组。结论 “在体优先”指导的ELRA术在治疗晚期HAE中可实现部分患者在体根治性切除病灶,避免离体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必须行ELRA术的患者中,也可缩短无期,减少出血量,同时实现部分患者的辅助性ELRA术,降低术后功能衰竭发生的概率。
杨文昊廖玉波黄良伍刚蒋佶朋廖东旭杨冲张宇

相关作者

王雨
作品数:105被引量:501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期间 肝胆管结石 胆结石 肝缺血
戴敏
作品数:16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与生物化学实验室
研究主题:肝星形细胞 复方鳖甲软肝方 星形细胞 离体肝 肝纤维化
张玮
作品数:60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肝星形细胞 复方鳖甲软肝方 星形细胞 肝纤维化 离体肝
汤礼军
作品数:387被引量:1,513H指数:17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胆道镜 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再灌注损伤 肝胆管结石
赵丽云
作品数:70被引量:626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肝星形细胞 复方鳖甲软肝方 肝纤维化 肾纤维化 星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