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75篇“ 磺胺嘧啶“的相关文章
- 一种磺胺嘧啶检测盒体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磺胺嘧啶检测盒体,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顶盖、两个方形铝箔包被的盒体和多个试剂瓶体,所述顶盖铰接安装于外壳一侧,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辅助限位机构,所述辅助限位机构位于盒体上方与右侧,上方的所述辅助限位...
- 乐涛蒋爽向文煜任悦阳陈卓尔
- 一种磺胺嘧啶钠浓缩釜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磺胺嘧啶钠浓缩釜,涉及浓缩釜领域,包括浓缩釜体,所述浓缩釜体的顶面一侧转动连接有加料盖,所述浓缩釜体的顶面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浓缩釜体的底面贯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浓缩釜体的内壁设置有加料组件。本申请加料箱...
- 钱炜雯刘永超金海龙
- 一种磺胺嘧啶滤液循环套用装置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磺胺嘧啶滤液循环套用装置,涉及滤液循环装置领域,包括反应桶,所述反应桶的外表面通过导管连接有过滤桶,所述过滤桶的外表面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外表面设置有...
- 钱炜雯刘永超金海龙
- 磺胺嘧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2024年
- 为提高动物源性食品中SD(Sulfadiazine,SD)药物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建立快速高效便捷的免疫检测方法,制备特异性强的SD单克隆抗体。采用重氮化法偶联SD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卵清白蛋白(OVA),制备SD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经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鉴定其偶联成功;免疫原使用4周龄的BALB/c小鼠7只;通过细胞融合、阳性筛选、亚克隆、制备腹水及纯化等过程制备SD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标准曲线。结果表明,SD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8×106),IC50为78.7 ng/mL,与磺胺一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噁唑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78%,0.16%,0.26%,与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经鉴定,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为鼠IgG的2b亚类。获得了抗SD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高,灵敏度较高,亲和力较好,与其他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较低,为后续制备SD快速检测试纸条奠定基础。
- 郭晨尚鹤婷霍俊奇王培征栗慧栗慧
- 关键词:磺胺嘧啶单克隆抗体
- 复方磺胺嘧啶混悬液的生产工艺
- 本发明公开了复方磺胺嘧啶混悬液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配制助悬液,在电加热配料罐中将处方里的稳定剂溶于纯水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在将处方里的混悬液浸泡与桶中,至均匀胶状备用;配制甲氧苄啶、磺胺嘧啶悬液,将保护剂与助溶剂投入配料...
- 胡贺马猛陈鹏
- 磺胺嘧啶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 2024年
- 以磺胺嘧啶为目标去除物,从经过驯化的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能利用磺胺嘧啶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高效降解菌株Y2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 RNA基因测序、系统发育树亲缘关系分析,以及对不同环境条件下降解菌Y23的菌株量及磺胺嘧啶降解率的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菌株降解磺胺嘧啶中间产物,对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高效降解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23菌株的最佳降解环境条件为初始pH值7、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菌株接种量5.0%,培养72 h后,其对磺胺嘧啶的降解率可达到81.40%;利用LC/MS检测得到16种中间产物,经分析得到4条降解途径,其中包含氧化、水解开环、去羰基化、脱胺基化等过程。该研究结果为高效处理磺胺嘧啶废水提供了微生物基础。
- 李招群托梓硕郑颖慧李奇敬双怡
- 关键词:磺胺嘧啶高效降解降解途径
- 可降解微塑料对磺胺嘧啶的吸附行为研究
- 2024年
- 微塑料作为载体可吸附水中抗生素,对其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产生影响,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可降解微塑料,不同类型可降解微塑料对抗生素吸附行为的研究较少。文章选取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乳酸(PLA)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可降解微塑料的代表,以磺胺嘧啶为目标抗生素,系统研究其在不同微塑料表面的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LA和PBAT对磺胺嘧啶的吸附在24 h达到平衡,其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746 mg/g和0.716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液膜扩散为主要限速步骤。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2种微塑料对磺胺嘧啶的吸附过程均为非均相多层吸附,且D-R模型进一步表明以物理吸附为主。不同pH值对2种微塑料吸附磺胺嘧啶的影响趋势一致,在pH 4~9范围内,吸附量均随着p H值的增大而降低。2种微塑料的分子结构、比表面积和官能团对其吸附能力及机理影响较大,PLA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磺胺嘧啶,而PBAT则通过范德华力、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与磺胺嘧啶结合。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水环境中可降解微塑料与共存抗生素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可降解微塑料作为抗生素载体的能力,为更好地评估这2种污染物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 贺艳王晶赵曼邢越越谯思高雯琪
- 关键词:磺胺嘧啶
- 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复方磺胺嘧啶钠混悬液,每100g该混悬液的重量组成为:磺胺嘧啶钠0.5~20.0g、甲氧苄啶0.1~4.0g、甘氨酸0.2~5.0g、聚乙二醇600 5.0~10.0g、聚氧乙烯(35)蓖麻油0.5~3.0g、羟丙基...
- 张敏晋雪琴丁世荣魏杨原慧李娜娜皇甫淑婉李娟王红艳张芬芬祁传统苏贞超兰胜银徐倩
- 磺胺嘧啶银调控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磺胺嘧啶银调控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首先将氧化透明质酸钠、磺胺嘧啶银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溶液Ⅰ,将胱胺化透明质酸钠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溶液Ⅱ,接着将溶液Ⅰ与溶液Ⅱ混合,得到磺胺嘧啶银水凝胶。本...
- 戴红莲黄晔康海飞王越刘坤
- 油樟叶渣活性炭对磺胺嘧啶的吸附性能
- 2024年
- 以油樟叶渣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pH值等因素对水中磺胺嘧啶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比表面积仪(BET)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时,投加700 mg油樟叶渣活性炭,磺胺嘧啶去除率达到54.4%,吸附时间越长,吸附效果越好,144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随pH值升高不断降低,酸性环境有利于吸附磺胺嘧啶;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超过35℃后,吸附性能下降;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Weber-Morris粒子内扩散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和外表面扩散控制。
- 阳新奎阳亿元王永强王成檬梁祝
- 关键词:活性炭磺胺嘧啶
相关作者
- 李星

- 作品数:379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晶系 荧光材料 晶胞参数 乳清酸 电化学实验
- 赵亚云

- 作品数:111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荧光材料 晶系 偶联反应 钯 吡啶
- 赵秀华

- 作品数:73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偶联反应 荧光材料 吡啶 物理化学性能 磺胺嘧啶
- 熊宁

- 作品数:14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磺胺嘧啶 单克隆抗体 免疫化学 胶体金 免疫层析
- 郭照冰

- 作品数:224被引量:69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降解 蛋壳粉 蛋壳 高效低耗 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