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篇“ 益气温经“的相关文章
- 益气温经活血通络方防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照试验探讨益气温经活血通络方在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中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病例84例,根据就诊序号进行数字随机分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温经活血通络方熏洗治疗。对比两组CIPN发生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波幅,并统计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CIPN发生率分别为26.19%、42.86%,均低于对照组的47.62%、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经活血通络方在CIPN防治中具有确切疗效,能够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体力状况。
- 尹艳芬周晋华李崇慧祝永福
- 关键词:熏洗周围神经毒性
- “益气温经通痹”中药外洗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浅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的发生率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化疗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CIPN具有极大的潜力,但缺乏以病机为核心的理论指导。本文从“虚、毒、瘀”角度出发,提出CIPN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为本,毒瘀互结为标,二者互为因果,共同致病;总结其治疗思路重点在于“益气温经通痹”,采用中药外洗的方式治疗CIPN,安全有效,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CIP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黄威曾普华郜文辉
- 关键词:中药外洗方
- 从“虚瘀”理论探讨益气温经法改善淋巴循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被引量:1
- 2024年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绝经后妇女出现以骨量减少及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由于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倾向而受到关注。相关研究证实,微循环障碍与骨丢失密切相关,调控淋巴系统能改善微循环障碍,但淋巴系统在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史晓林教授基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虚多瘀”的特点,创方强骨饮,在补益肾脾肝同时,兼顾其瘀,从而达到益气补肾、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效。笔者从“虚瘀”理论出发,探讨益气温经法改善淋巴循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冯逸豪李威黄振叶佰盛周航孟世龙郄凤卿史晓林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淋巴系统中医中药
- 益气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益气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就诊的91例结直肠癌术后需要辅助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共脱落8例,最终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2.37±5.25)岁;病理分期:Ⅱ期11例,Ⅲ期3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54.21±5.23)岁;病理分期:Ⅱ期12例,Ⅲ期29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静脉滴注)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温经活血方熏蒸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21 d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分级,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生长因子(NG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第4、6周期,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57.1%(24/42)、66.7%(28/42)]均低于对照组[92.6%(38/41)、97.5%(40/41)](均P<0.05)。治疗4、6个周期后,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分级均优于对照组(Z=-5.051,P<0.001;Z=-5.276,P<0.001)。治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SOD[(69.63±9.11)kU/L]、NGF[(176.21±26.79)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5.23±8.77)kU/L、(139.24±21.78)ng/L],中医证候评分[(6.62±1.31)分]低于对照组[(8.94±2.97)分](均P<0.05)。结论益气温经活血方中药熏蒸可减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改善中医证候。
- 吴昊唐星韩鹏宇杨振宇赵参军耿碧竹吴易超郑瑾
- 关键词: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
- 益气温经通痹汤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 黄威
- 从肾-天癸-冲任-骨轴论益气温经法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被引量:9
- 2023年
- 肾-天癸-冲任-骨轴影响女性在各个年龄段的骨骼生长发育状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由于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倾向而受到关注。中医理论在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的优势。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骨,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天癸是“肾主生殖”的精微物质,冲任二脉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而骨骼的强弱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受肾-天癸-冲任-骨轴的调节。肾气、天癸、冲任生理功能正常,骨才能发挥其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肾-天癸-冲任-骨轴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从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 李威叶佰盛黄振陈天鹏郄凤卿刘耀升龚建程史晓林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中医中药
- 益气温经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原发Ⅰ型骨质疏松症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方干预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No.ChiCTR200034867)。将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基础用药组、唑来膦酸组和益气温经方组,每组各60例。基础用药组予口服碳酸钙D3片(每日1次,每次1片)和骨化三醇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治疗;唑来膦酸组予基础用药及唑来膦酸(唑来膦酸每年1次,每次5 mg);益气温经方组予基础用药、唑来膦酸及益气温经方(中药每日2次,每次1袋)。4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停药1个月),试验期间共9个疗程。试验观察治疗前后3、6、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比较治疗前后1、2、3年的骨密度、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骨折率。结果试验过程中,基础用药组脱落7例,唑来膦酸组脱落5例,益气温经组脱落4例,最终有164例患者完成试验。(1)VAS疼痛评分量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3、6、12个月后基础用药组、唑来膦酸组及益气温经组VAS均下降(P<0.01);治疗3个月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VAS评分降低(P<0.05);治疗6、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VAS评分降低(P<0.05,P<0.01)。(2)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益气温经组Tinetti评分上升(P<0.05);治疗12个月后唑来膦酸组、益气温经组Tinetti评分均上升(P<0.01);治疗6、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评分更高(P<0.05,P<0.01)。(3)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12个月后益气温经组腰背肌、股四头肌肌力上升(P<0.01,P<0.05)。治疗6个月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更高(P<0.05);治疗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腰背肌和股四头肌�
- 孙坚钢周航黄海袁一峰王申何才剑房谋昊陈天鹏史晓林
-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随机对照试验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益气温经活血法干预的临床观察
- 目的:第一部分回顾性临床研究通过回顾临床病例,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寻该病的好发证型。第二部分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益气温经活血法对于气虚血瘀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
- 魏传宇
-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医证候
- 益气温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方提升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药物组、益气温经方组及福善美组,各组基础药物均使用两年,益气温经方及福善美均用3个月后停用1个月,如此循环12个月,并随访12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量CT测骨密度。结果:益气温经方组及福善美组在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P<0.05)。结论:益气温经方可以显著提升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毛应德龙何才剑陈天鹏房谋昊周航史晓林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益气温经
- 益气温经方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方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肾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要求的240例PMOP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分别采用口服益气温经方联合碳酸钙D3片和阿法骨化醇胶囊(益气温经方组)与单纯口服碳酸钙D3片和阿法骨化醇胶囊(基础用药组)治疗。益气温经方,每日2次,每次1袋,每袋200mL;碳酸钙D3片,每日1次,每次1片;阿法骨化醇胶囊,每日1次,每次1粒;均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共9个疗程。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2年比较2组患者再骨折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2年比较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受试者退出情况。共20例患者退出试验,益气温经方组13例因腹泻及不愿再服中药退出,基础用药组7例因服用其他药物退出。②再骨折发生情况。治疗结束时,益气温经方组4例出现再骨折、基础用药组6例出现再骨折;2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576)。治疗结束后2年,益气温经方组6例出现再骨折、基础用药组16例出现再骨折;益气温经方组再骨折发生率低于基础用药组(χ^(2)=4.466,P=0.035)。③腰椎骨密度。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063,P=0.048);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1.78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椎骨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299,P=0.014);益气温经方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902±32.465)mg·cm^(-3),(58.174±14.320)mg·cm^(-3),(54.223±14.053)mg·cm^(-3),F=0.943,P=0.391];基础用药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55.449±32.111)mg·cm^(-3),(50.800±20.377)mg·cm^(-3),(44.283±10.340)mg·cm^(-3),F=6.242,P=
- 何才剑万全增陈天鹏周航房谋昊余阳唐彬彬史晓林
- 关键词:肾虚血瘀骨密度阿法骨化醇
相关作者
- 李旭云

- 作品数:21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强骨饮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益气温经 骨质疏松
- 史晓林

- 作品数:39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益气温经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
- 史晓林

- 作品数:204被引量:1,056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强骨饮 骨密度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吴鹏

- 作品数:16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强骨饮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益气温经
- 刘钟

- 作品数:26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五禽戏 强骨饮 骨痿 骨质疏松性骨折 益气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