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篇“ 百色盆地“的相关文章
- 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50年
- 2024年
- 百色旧石器是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具有阿舍利技术的早期石器工业的代表,因其含有众多的手斧、手镐等大型工具而著称于世。从1973年最初发现以来,在盆地发现了100多处遗址或地点,其中经过发掘的遗址达26处,历次发掘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获得的石制品数以万计,其中发掘出土的达2.6万件,还发现多处石器制造场和用火遗迹。这些文化遗存的时代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绝对年代早到距今约80万年,晚到距今约1万年。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基本上解决了包括手斧在内的石器埋藏层位问题,手斧的年代问题也取得进一步突破,并初步建立起石器文化发展系列和年代框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手斧的划分标准问题、不同地层的年代测定,以及年代框架的细化和文化分期的完善等,需要今后引起重视,并通过进一步的工作加以解决。
- 谢光茂
- 关键词: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
- 二维滑动破裂面复合倾角对百色盆地缓坡丘陵路堤横向稳定性的影响探源
- 2024年
- 广西百色盆地缓坡丘陵路堤,失稳病害多发且普遍。去除种植土,地基的次层土为砾(卵)石土层,下伏膨胀岩(土)夹层,夹层倾角为β。路堤在坡度为α的砾(卵)石土层上填筑,填料夹杂有膨胀岩(土)。采用传统方法计算路堤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病害实际情况不符,并无从解答病害机理、形态、宏观尺度。本文将路堤土层分界面倾角ω与膨胀岩(土)夹层内的结构破裂面倾角θ合成为复合倾角γ,引入γ再用相同方法计算路堤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病害实际情况吻合,结合ω(α或β)、θ、γ及膨胀岩(土)夹层厚度Hs,可以解答病害机理、形态及其宏观尺度。
- 黄雨铧
- 关键词:缓坡丘陵路堤稳定
- 百色盆地中三叠统兰木组孤立残余灰岩岩溶特征及演化
- 2023年
- 中三叠统兰木组灰岩潜山油藏是百色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基于野外剖面及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对百色盆地中三叠统兰木组残余灰岩岩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木组现今残余灰岩呈孤立块状不均匀分布,上法地区灰岩分布范围较大,灰岩最大厚度450 m左右。残余灰岩主要为亮晶砂屑灰岩、泥晶及亮晶生屑灰岩、生物丘和礁灰岩。灰岩内部广泛发育溶蚀孔洞、裂缝,可划分出垂向上的风化残积表生带、渗流带和潜流带,横向上形成多个岩溶斜坡—岩溶高地—岩溶斜坡交替分布的格局。通过分析兰木组灰岩从印支晚期—燕山—喜山运动早期的长期隆升及差异剥蚀特征,建立了兰木组残余灰岩岩溶地貌及演化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残余灰岩岩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对研究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指导。
- 闫怡帆刘喜欢韦桂梅高康
- 关键词:岩溶特征百色盆地
- 耕耘与收获 百色盆地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50周年文集
- 编者
- 百色盆地中三叠统兰木组残余灰岩沉积相及岩溶特征研究
- 百色盆地中三叠统兰木组灰岩潜山油藏是百色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对此前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论文基于野外剖面观测、钻井岩心观察及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普通、铸体薄片等资料,结合地震及测井资料,在前人...
- 闫怡帆
- 关键词:百色盆地沉积相
- 百色盆地六林岭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是对2018年广西百色六林岭旧石器遗址试掘结果的报道。试掘共开7个探方(面积28 m^(2))和1条探沟,可见9层堆积,从两个层位共获得石制品182件(其中地层出土40件,采集142件)。虽然两个文化层石制品在埋藏和保存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属于同一个技术传统。石制品分为备料、石锤、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包括砍砸器、手镐和刮削器。在第一文化层发现了与石制品伴生的玻璃陨石碎片,初步推测其年代为803 kaBP,尚不排除二次堆积的可能;第二文化层在第一文化层之下,年代要早于第一文化层,表明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持续活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两个文化层显示出不同的沉积环境,表明古人类在百色盆地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高立红侯亚梅黄秋艳李金燕陆正勤黄德奖
- 关键词:百色盆地石制品旧石器时代早期
- 广西百色盆地南半山遗址中更新世早期阿舍利石器组合研究
- 阿舍利技术是人类演化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石器技术,分布范围涵盖非洲、欧洲、亚洲的大部分地区。手斧、薄刃斧、手镐等大型工具是阿舍利技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工具类型,也是绵延数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上首次出现的具备一定标准化的工具。这...
- 宫瑞博
- 关键词:百色盆地
- 百色盆地渐新世古植被与古气候被引量:3
- 2022年
- 为恢复百色盆地渐新世古植被面貌并重建古气候,对该盆地伏平组孢粉化石进行了采样、分析、鉴定,共获得孢粉化石34属,并划分为2个组合:(Ⅰ)Abietineaepollenites-Quercoid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Ⅱ)Abietineae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Pediastrum组合。组合Ⅰ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中期;组合Ⅱ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晚期至Chattian早期。植被面貌变化为:针阔混交林,底部生长着蕨类植被→针叶林。通过孢粉组合属性特征的研究得出孢粉组合Ⅰ代表了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湿度相对较大;孢粉组合Ⅱ代表了亚热带较湿润性气候。通过共存因子分析得出:在渐新世Rupelian中期至Chattian早期时间段内百色盆地年均降雨量(MAP)在797.5~1293.7 mm之间,年均温度(MAT)在11.3~22.6℃之间,为北亚热带气候特征。而现在的百色盆地位于南亚热带(年均温度:22.0℃,年均降雨量:1070.5 mm),二者的差异可能与新生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所造成的亚洲板块“右旋”有关。
- 韦一杨兵邓会娟
- 关键词:百色盆地渐新世孢粉组合古气候
- 百色盆地古近纪煤中战略性金属铯富集的控制因素被引量:2
- 2022年
-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煤中可以富集战略性金属元素并形成煤系战略性金属矿床。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沉积源区物质的输入是影响煤中战略性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对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下百岗段主采煤层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物源区供给对该煤田煤中战略性金属铯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百色盆地古近纪煤中的矿物以伊利石、高岭石和石英为主,主要来源于盆地周缘三叠系碎屑岩风化产物;盆地西部煤层与东部煤层相比,具有相对高的黏土矿物含量;仅在盆地东部的州景4号和5号煤层中检测到了碳酸盐矿物方解石。与世界低煤阶煤均值相比,百色盆地古近纪煤中富集元素铷(Rb)、锑(Sb)和铯(Cs);但盆地西部的煤层中较为富集元素Rb和Cs,盆地东部的煤层较为富集元素Sb,Cs和U,并且Cs的富集不仅存在于煤中,也存在于顶底板和夹矸中,且顶底板和夹矸中Cs的含量要远高于煤中的,通过相关性分析Cs主要与黏土矿物相关,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黏土矿物多为陆源碎屑成因,表明沉积源区输入的陆源碎屑物是Cs异常的主要因素。百色盆地东部煤层和西部煤层的矿物组成和元素组成上的差异,可能与盆地西部和盆地东部煤层物源区性质,以及沉积环境上的差异有关。
- 严晓云王倩张蕊梁阳赵蕾
- 关键词:百色盆地矿物质铯
- 百色盆地古近纪煤中战略性金属铯富集的控制因素
- 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煤中可以富集战略性金属元素并形成煤系战略性金属矿床。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沉积源区物质的输入是影响煤中战略性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运用X 射线衍射分析...
- 严晓云王倩张蕊梁阳赵蕾
- 关键词:百色盆地矿物质铯
相关作者
- 蔡勋育

- 作品数:75被引量:2,562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中国石化 百色盆地 普光气田 页岩气
- 郑荣才

- 作品数:405被引量:6,083H指数:47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相 成岩作用 须家河组 储层特征
- 彭军

- 作品数:223被引量:2,631H指数:26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须家河组 塔里木盆地 页岩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 贾国相

- 作品数:86被引量:379H指数:9
- 供职机构: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油气综合化探 油气藏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化探 油气田
- 陈远荣

- 作品数:20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地质系
- 研究主题:油气综合化探 内陆盆地 地球化学勘探 广西百色盆地 油气化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