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7篇“ 白先勇小说“的相关文章
为逝去的美造像——论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对照叙述
2024年
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对照叙述是其小说创作叙述结构的重要方面。按照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单一对照叙述。此类对照叙述是对于处在主人公或者视角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两个人的单一对照叙述;(2)对照体系叙述。此类对照叙述是对于处在小说故事不同阶段或者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系统的对照叙述,构建了复杂、完整的对照叙述体系。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对照叙述是中国传统的对偶美学观念在现代小说叙述上的运用典范,也是白先勇小说创作表达历史沧桑和命运无常的小说主题的有效策略。
尤作勇
关键词:小说创作
白先勇小说《台北人》中的音乐抒写研究
2024年
音乐描绘生活,一词一曲都是人生写照。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多篇小说都含有音乐元素。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小说音乐文本,将音乐视角与细读法结合,试图为解读《台北人》提供另一种思路。
刘慧丽
白先勇小说残缺书写研究
本选题的研究对象为白先勇小说创作,旨在从“残缺”角度切入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残缺”本是一个美学概念,但因白先勇在与刘俊的对话中曾提及“要通过人物生理上的残疾表现出他们精神上的创伤及残缺”(1),因此“残缺”便成为了白...
李聪迪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道德重建
白先勇小说中的“异类”
2023年
“异类”是白先勇小说中一类重要的人物形象。在《台北人》《纽约客》《孽子》三部作品中,白先勇分别从政治、文化、道德角度出发,塑造了流离中国台北的内地人、挣扎在文化认同危机漩涡中的海外华人,以及受到社会家庭双重抛弃的同性恋者三类“异类”形象。“异类”形象的诞生既与作家个人经历有关,也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但作者所呼吁的以“超越时代的永恒人性”来解决“异类”问题因脱离特定时空背景而难以实现。
周维
时代曲与救亡歌——白先勇小说影视化过程中的音乐修辞
2023年
音乐修辞是以修辞学原理分析音乐表达的一种理论视野。但在影视文本中,音乐修辞所拓展的叙事功能常常被忽略。本文选取白先勇小说影视化过程中颇具音乐特色的作品《孤恋花》《一把青》《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为讨论对象,分析影视文本中涉及的音乐作品在影视表达过程中所展现的情绪助力、话题隐喻,由此深入挖掘音乐生产的时代性、历史性以及音乐叙事过程中所搭建的“台北人”在“今昔对比”的情感困顿之外更深广的精神空间与在地空间。特别是其中突出表现的两岸底层女性关于“爱”与“家”的追寻难题,以及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民族情怀、家国想象之间一次次遥远的呼应,呈现出1987年以来台湾电影人在技术、光影之外,试图通过音乐修辞传达关于“情”的经验、“家”的议题和“国”的脉络的影视叙事肌理。这也是音乐语言超越形式结构而颇具现实意义的重要修辞面向。
俞巧珍
关键词:影视叙事
从时空错位的身份重构论白先勇小说《一把青》的生命救赎
2023年
白先勇小说《一把青》写出20世纪40年代外省族群颠沛流离到中国台北的地方想象。以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结合文学地理的空间角度做文本探讨。主人翁朱青因国共内战被迫从南京迁移到中国台北生活,身为军眷的她,从历经丧夫之痛的彷徨无助到成为军中炙手可热的交际花。本论文借由其后殖民主义理论里的“阈限空间”概念,分析小说角色在空间移动过程的身体书写,进一步从空间的错位试图找寻朱青“他者身份”的重构,终于使她在大时代的纷乱里完成自我生命的救赎旅程。
张志帆
关键词:身体书写
传统诗意与现代美学的交构——论白先勇小说的叙事艺术
2023年
白先勇小说创作既赓续了古典文学传统的诗性,又显示出对现代小说技法的沿习,以传统诗意和现代美学的交构生成了个人化特质浓郁的美学风格。从叙事学的角度观照白先勇小说,对于认知现代文学的艺术渊源与思想结构具有独特的意义。以白先勇小说中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现代小说技法的融入和叙事视角的运用为切入点,探析白先勇小说的叙事艺术。
高升
关键词:现代技法语言风格
白先勇小说《孽子》中城市异质空间的生命书写
2023年
白先勇小说关注城市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生命状态,也浸润其自身的边缘体验。《孽子》中以同性恋者为代表的他者群体是作者关怀的对象,作为被放逐的他者,主人公以自身的生命状态书写同质化社会中被排斥者的边缘生存。从同质化社会到异质空间,主人公的生命看似被放逐,实则逃离了被规训的窘境,并得以在异质空间中解放被禁锢的生命并以空间赋予的另类视角理解生命。本文意在通过城市异质空间这一中介书写被放逐的他者的生命,反思社会的同质化倾向,呼唤现代社会缺失的普遍的人文关怀的回归。
苗雪
关键词:《孽子》他者生命书写
白先勇小说英译文化顺应策略研究——以《游园惊梦》为例
2023年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是译者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对文化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英译本不仅再现了原作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同时与英语读者的文化语境相融合,取得了成功。本文以文化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游园惊梦》英译本中所运用的文化顺应策略,论证该译本如何在文化顺应理论的指导下成功再现原作语言特点和风格,以期为中国文学译介作品走向世界提供方法借鉴。
张舒婷
关键词:《游园惊梦》文学翻译
白先勇小说“观点”的运用
2022年
小说观点(point of view),就是小说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一部小说是从什么人的眼光来看、用什么人的口气来写。白先勇曾和胡菊人有过一个对谈,他说:"西方现代小说非常注意观点,他们有很多书,特别讨论观点,我忘记是哪一位小说家或者是批评家讲的,你选的观点已决定了写这部小说成败的一半。观点的运用非常重要,因为观点决定了文字的风格,决定了人物的个性,有时甚至决定了主题的意义。"
何华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批评家小说家

相关作者

赵友龙
作品数:16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白先勇小说 文学批评 创作心理 边塞诗人 边塞诗
刘俊
作品数:87被引量:326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北美华文文学 小说 小说创作 白先勇小说 语言
何宗龙
作品数:13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白先勇小说 高职语文教学 小说创作 语文教学 悲剧性人物
阮温凌
作品数:20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女性小说 白先勇小说 文学评论 人物论 小说情节
常世举
作品数:8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白先勇小说 新生代 小说家 家园意识 话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