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04 篇“ 瘙痒性皮肤病 “的相关文章
火针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考察使用灸疗法对抗慢性 痒疹效果及其风险,并分析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初至年末的期间,我们在某医疗机构的皮肤 科门诊中筛选了一百位患有瘙痒 性 皮炎的患者,这些患者被均等地分配到两个不同的治疗小组:首个小组采用火针疗法接受治疗,第二个小组则施用标准药物疗法,每组各包含五十人。在此基础上,火针组的患者每周需接受两次治疗,连续为期四周;对比之下,标准药物疗法组的患者则被要求局部使用药膏并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周期同样为四周。随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病 况变化、治疗效果、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情况实施了持续的监测与评估。结果 治疗后,92%的患者效果显著,远优于80%未治疗者的效果(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在瘙痒 感受、皮肤 损伤覆盖区域及病 情严重度的评估方面也有显著下降,与未治疗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火针干预的患者中,仅有4%出现副作用,这一数据显著低于未治疗患者的比率(P<0.05)。治疗有效性 的提升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经比较研究显示这一提高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意义(P<0.001)。结论 针对瘙痒 型皮肤 疾病 ,运用灸炙疗法不仅能显著取得治愈效果及确保治疗安全,而且能极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上广泛推行此法显得尤为关键。 李渊关键词:火针疗法 瘙痒性皮肤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活质量 麻黄类角药在瘙痒 性 皮肤病 辨治中的应用 2024年 角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产生协同、拮抗等作用的三味中药联合应用,通过药物之间的辅助、制约、激发作用,使整体达到相辅相成、减毒增效作用的一组药。麻黄辛温微苦,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为中医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临证中多与杏仁、连翘、附子、桂枝、石膏、薏苡仁、苍术、赤小豆、细辛、甘草等组成角药,在瘙痒 性 皮肤病 中应用广泛。此文对经方中麻黄角药及其在瘙痒 性 皮肤病 中的应用进行梳理,根据其治法,分为温阳解表、解表除湿、解表散寒、解表清热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瘙痒 性 皮肤病 的治疗有所裨益。 李苹 李玉柱关键词:麻黄 角药 瘙痒性皮肤病 火针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火针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月莆田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0例瘙痒 性 皮肤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火针干预组与非火针干预组,各25例。非火针干预组口服地塞米松联合复方冰片炉甘石抑菌洗剂,火针干预组在非火针干预组的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瘙痒 程度、皮损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火针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非火针干预组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火针干预组瘙痒 程度评分分别为(1.42±0.19)分、(0.34±0.03)分,低于非火针干预组的(1.68±0.21)分、(1.10±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火针干预组皮损严重度评分系统(severity 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SCORAD)评分分别为(35.57±4.68)分、(15.33±3.59)分,低于非火针干预组的(42.82±6.22)分、(21.75±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火针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分别为(2.89±0.64)pg/m L、(2.99±0.58)ng/L、(2.39±0.34)μg/L,低于非火针干预组的(4.31±0.88)pg/m L、(4.31±0.75)ng/L、(3.37±0.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低于非火针干预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瘙痒 程度,改善皮损症状,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其安全性 良好。 郭一琼 赵秀婷 陈惠霞关键词:瘙痒性皮肤病 火针 曹毅用全虫方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验案三则 2024年 全虫方最早见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是由大败毒汤化裁而来的经验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 瘙痒 性 皮肤病 。其中全虫、皂角刺、猪牙皂角共为君药。方中全虫即全蝎,《本草纲目》中记载,蝎乃治风要药,俱应加以用之。同时,全蝎作为虫类药物,可活血化瘀,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皂角刺可治风疠恶疮,杀虫;《神农本草经》提及猪牙皂角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下水,利九窍。曹毅是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曹师对皮肤病 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湿疹、荨麻疹、神经性 皮炎、结节性 痒疹、银屑病 等。 张启盈 曹毅关键词:全虫方 瘙痒性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 结节性痒疹 验案 赵炳南荆防方治疗风热血热型瘙痒 性 皮肤病 探析 2024年 荆防方是由赵炳南所创,常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经验方。瘙痒 性 皮肤病 的病 因主要有风、湿、热、虫、瘀等,风盛则痒,血热化燥,燥则生风,形成风热血热交互的证候,引起皮肤 瘙痒 。多种瘙痒 性 皮肤病 存在风热血热的共同病 机,荆防方具有祛风清热、凉血止痒之功,加减荆防方也可用于治疗其他风热血热型瘙痒 性 皮肤病 。 何治宏 杨顶权 张虹亚 张慧丽 张丰川关键词:瘙痒性皮肤病 陈金莲教授运用自拟二防汤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经验总结 2024年 瘙痒 性 皮肤 疾病 是皮肤 疾病 中重要的常见疾病 ,具有病 种复杂、慢性 易成迁延等特点,主要表现为皮肤 瘙痒 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多使用抗组胺药、激素药等进行药物治疗,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显,甚至容易产生依赖性 。中医认为“无风不作痒”,风邪在其致病 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瘙痒 类皮肤 疾病 具有辨治灵活、减轻不良反应、增强疗效等独特优势。湖南省名老中医皮肤病 专家陈金莲教授经过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及实践,认为风邪与瘙痒 性 皮肤 疾病 密切相关,主张内外兼顾,从“风”的角度论治,治以“祛外风,息内风”,自创二防汤加减,运用于瘙痒 性 皮肤 疾病 ,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将陈师二防汤加减治疗瘙痒 性 皮肤 疾病 的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案例予以介绍,为瘙痒 性 皮肤 疾病 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李玉玲 鲁子涵 卜佑青 陈金莲关键词:瘙痒性皮肤病 名医经验 刺血疗法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刺血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 的治疗中,瘙痒 作为皮肤病 的常见症状,往往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难以忽视的不良影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刺血疗法对减轻瘙痒 效果显著,现整理刺血疗法治疗临床常见瘙痒 性 皮肤病 的治疗效果及研究进展,以期为刺血疗法对瘙痒 性 皮肤 疾患的临床运用方面提供更多参考。Acupuncture-bloodletting therapy, as one of the external treatm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Pruritus, a common symptom of skin diseases, often brings about considerable adverse effects on pati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lin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acupuncture-bloodletting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alleviating pruritu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bloodlett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pruritic skin disease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mor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bloodletting therapy in pruritic skin diseases. 郭瑶 庞欢 罗佳慧关键词:刺血疗法 刺络放血 瘙痒 神经性皮炎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瘙痒 性 皮肤病 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瘙痒 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皮肤病 (如特应性 皮炎、荨麻疹、皮肤 干燥等)或非皮肤病 引起。其中,非皮肤病 引起的瘙痒 又可分为系统性 疾病 源性 瘙痒 (如晚期慢性 肾脏疾病 、胆汁淤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神经疾病 源性 瘙痒 和药物副作用源性 瘙痒 等。皮肤 瘙痒 病 因不同,其针对性 治疗方法也不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炎性 皮肤病 所致瘙痒 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瘙痒 性 皮肤病 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曹泽湘 李雨西 刘思涵 王晓东 李辉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皮肤病 杨进运用犀角地黄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经验 2024年 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是治疗热入血分证的经典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清热除湿、退黄解表,是治疗阳黄兼表证的代表方。杨进教授擅长运用两方合方加减治疗瘙痒 性 皮肤 顽疾,同时根据风、湿、热邪的侧重,灵活综合运用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宁心安神、解郁止痒,健脾益气、祛湿止痒等法,充分体现中医“异病 同治”的精髓。 孙天慧 杨进 时洋凯 宋莹莹 魏凯峰关键词:银屑病 荨麻疹 湿疹 犀角地黄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刺络拔罐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3年 刺络拔罐法有活血通络、泻热止痛、平和阴阳等功效[1-2]。现将刺络拔罐治疗瘙痒 性 皮肤病 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临床应用慢性 湿疹。关闯等[3]观察刺络拔罐加上加味当归饮子对血虚风燥型慢性 湿疹的治疗效应,治疗组采取刺络拔罐以及加味当归饮子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选取糠酸莫米松乳膏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高于对照组(66.67%)。 吕菁 曹新关键词:刺络拔罐 糠酸莫米松乳膏 血虚风燥型 瘙痒性皮肤病 慢性湿疹
相关作者
梁志刚 作品数:11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皆属于心 诸痛痒疮 加减方 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温清饮 唐利 作品数:25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皆属于心 诸痛痒疮 中老年 高血压合并 降压疗效 黄莺 作品数:145 被引量:413 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病 名医经验 痤疮 中医外治法 黄褐斑 罗虹 作品数:73 被引量:159 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皮损 硬皮病 肝细胞癌 马尔尼菲青霉菌 马尔尼菲青霉 韦高 作品数:62 被引量:149 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菌 患者血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