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篇“ 痴呆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实验动物模型造模要素,为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为关键词,对各大数据库中2011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发表的关于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检索。随后,对文献中涉及的造模方法、指标检测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统计学关系。结果在筛选的148篇有效文献中,VD造模动物主要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及雄性SD大鼠,体质量多在200~300 g之间,造模方法以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为主,尼莫地平常被用作阳性对照药物,检测指标主要包括Morris水迷宫测试以评估动物行为学变化,以及氧化应激、胆碱能神经指标和脑海马组织病理状态等,以反映VD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状态。结论未来应着眼于优化造模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降低实验动物死亡率。努力建立起体现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刘霁孙鸿运官磊瑶郭冬丽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数据挖掘动物模型
一种路易小体痴呆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易小体痴呆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用途,属于动物模型构建技术领域。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激酶1基因基因敲除实验动物A,与模拟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的阿尔茨海默...
张纬萍高童谣唐淳卢韵碧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概述被引量:5
2023年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以脑血管病变为基础,即脑实质有出血性或缺血性病变,其中以缺血性较为多见。由于其导致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的渐进性下降及日益上升的发病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V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以用于研究治疗VD各种方式的作用机制及其疗效评价,也成为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在常规建模方法,双侧血管阻断法(b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2VO)和四血管阻断法(four-vessel occlusion, 4VO)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研发了其他改良方法,以期使VD模型更稳定、更贴近VD的临床表现。本文在列举现阶段研发的改良方法及其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介绍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和相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宋元毓陈英华李俊峰孙玮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研究概述被引量:10
2022年
对近年来采用不同方法复制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复制动物主要采用大鼠和C57BL/6品系小鼠。根据模型复制的病理机制可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分为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慢性脑低灌注混合模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有两血管阻断法(2-VO)及改良2-VO、两血管渐进闭塞法(2VGO)、两血管狭窄法(BCAS);慢性脑低灌注混合模型的复制方法有2-VO+腹腔注射硝普钠、2-VO+尾动脉放血、2-VO+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脑室内注射、改良2-VO+双肾双夹法(2K2C);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有大脑中动脉梗死法(线栓法、电凝法)、多发性脑梗死栓塞法(如四氧化三铁颅外吸附法);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有大脑中动脉线栓法、结扎法等。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因制备方法的不同,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也有所不同,研究者需根据血管性痴呆的亚型和研究目标做出相应的选择。
孙旭王蕾赵婧韩雪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一种制备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备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辅助装置,属于动物模型领域,一种制备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辅助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粪便出口,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清洗机构、推动机构I与推动机构II,所述推动机构I位于...
左灵燕陈凡秦燕苏娟田新雁胡亚荣赵跃马雪艳何夏萍
文献传递
针灸对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6月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针刺干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并且提取文献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统计软件Review Manage 5.3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篇文献,样本184例,主要结局指标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血管性痴呆模型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水平(SMD=1.43,95%CI[0.83,2.00],P<0.01)、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表达水平(SMD=2.09,95%CI[0.58,3.61],P<0.01)、多巴胺(dopamine,DA)表达水平(SMD=1.75,95%CI[0.74,2.75],P<0.01)明显较高。因纳入研究中仅2项报告脑组织乙酰胆碱(acetyl choline,Ach)的表达水平,1项研究报告了r-氨基丁酸(r-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表达水平,样本量过少,未作Meta分析。次要结局指标Meta分析显示:针刺干预组的血管性痴呆模型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SMD=-3.07,95%CI[-4.94,-1.2],P<0.01),跳台试验错误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MD=-3.72,95%CI[-6.72,-0.73],P<0.01)。结论针刺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鼠脑组织内神经递质5-HT、NE、DA的表达水平,但结果仍需要大量实验进一步验证。
侯敏哲李婷倪敬年魏明清张卓时晶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单胺类神经递质META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痴呆动物模型国内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国内研究现状,结合临床病症特点进行分析,为AD动物模型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知识,为其新疗法,新药物,新思路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模型基础。方法:以"AD+动物模型"为主题,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D的实验研究文献,时间范围分别为"1989年~2020年(共检索出相关文献424篇)、1996年~2020年(共检索出相关文献911篇)"。对文献中相关造模方法、指标检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有效文献557篇,AD造模动物多选择雄性SD大鼠,体重范围在180 g~250 g等;造模方法多以海马内注射Aβ;溶液5、10、20μg或30 nmol较多;检测指标中多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行为学变化,氧化应激和胆碱能神经指标、脑海马组织的病理状态等反应AD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状态。结论:目前国内AD的动物模型研究基本依赖于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多忽视了传统中医角度下AD的证因证型,因此如何将现代医学的病及传统中医的证结合起来构建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应成为AD研究的关键。
石延榜魏玉
关键词:老年痴呆数据挖掘动物模型
一种肠菌外膜囊泡在制备痴呆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菌外膜囊泡(OMVs)在制备痴呆动物模型中的应用,从罹患痴呆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粪便中提取的OMVs作为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媒介物,加重GSK‑3β和tau高磷酸化、海马神经炎症,从而导致小鼠出现痴呆...
刘洲魏守超彭万娟赵斌李康兰胡利
文献传递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多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部慢性供血不足所形成的一种慢性、渐进性的脑部疾病,属于老年痴呆的一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该病的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也无特效药的治疗。建立一种能较好模拟VaD的动物模型,对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几种与VaD相关的病理机制,以期为研究该疾病的潜在药物提供研究思路。
王红艳何海艳王玉川陈晨吴莎郑昌博翁稚颖杨为民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一种肠菌外膜囊泡在制备痴呆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菌外膜囊泡(OMVs)在制备痴呆动物模型中的应用,从罹患痴呆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粪便中提取的OMVs作为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媒介物,加重GSK‑3β和tau高磷酸化、海马神经炎症,从而导致小鼠出现痴呆...
刘洲魏守超彭万娟赵斌李康兰胡利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李林
作品数:358被引量:2,691H指数:27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
研究主题:二苯乙烯苷 参乌胶囊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 中药
管福来
作品数:35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
研究主题:呆聪液 痴呆模型 老龄大鼠 细菌培养 老龄
李光宗
作品数:62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研究主题:痴呆模型 呆聪液 解剖学 超微结构 老年痴呆
岳启安
作品数:68被引量:244H指数:10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研究主题:呆聪液 淋巴细胞增殖 痴呆模型 反复自然流产 老龄大鼠
阎乐法
作品数:29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呆聪液 反复自然流产 老年痴呆 痴呆模型